电视技术的进步,从普通人可以看到的效果来说,可以从显像技术、分辨率、外形注意到。另一个技术进步,是从模拟制向数字制的转换。
一。显像技术
显像技术经历了从 显像管技术(CRT)-> 背投技术(DLP)->平面显示(Plasma or LCD)->平面LED的进化。
显像管技术是指显像的物理实现。其间又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和平面直角的进化。在大概八十年代中及其后,18" 彩色平面直角电视还是普通家庭引为自豪的家用电器。“日立牌是Hitachi”这一句广告词想来不少人还能记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平面直角一直是电视技术的主角,变化只是在尺寸上。比方说从80年代初的流行的12"进化到后来的18",21",一直到后来的SONY 的独家37"。以后就再也没见到流行的更大的平面直角电视机了。
背投技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即使是在大陆也已经可以看到。但是由于价格的原因和当时大陆居家面积的普遍偏小,还没能走进千家万户。在北美,“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也要在九十年代中了。那时流行的牌子之一是Panasonic的50"背投。
就像背投技术在显像管技术还在高峰时就已经出现一样,平面显示技术,当时是等离子技术(plasma),在背投还是风行的时候,也已经可以在市场上看见。记得那时是在97年左右,看见过一款Philips的46"普通分辨率plasma平板电视,标价是一万美元整。
接下来的变化,LCD, Back-lit LCD, Edge-lit LCD, LED。这当中又有120Hz和240Hz的刷新率(Refresh Rate)的区别。后来又来个3D,等等,一下子充斥市面,让人来不及消化。尽管有各种不同的LCD技术,本质还是一样。不去一一说它,总结一句,目下最新的显示技术,就是OLED,尽管家用电视的主流还是LCD技术。
二。分辨率
分辨率的主要变化,是在高清制式的引进之后。在此前,无论是显像管技术,还是背投技术,甚至是最初的平面显示技术,采用的都是标准分辨率SDTV,也就是480i(北美)制。在720p次高清之前,平板电视还采用了一种被称作EDTV的技术,也就是480p。接下来,720p,1080i(广播)和1080p都已成流行。这样,总结起来,分辨率的进化大概是这样一条轨迹:
SDTV -> EDTV -> 720p HDTV -> Full HDTV 1080i/p
从今年开始,已经可以看到分辨率达到4K的家庭用电视机,采用的技术还是LCD。另外,8K分辨率的电视也已经被谈及,只不过还不知什么时候可以上市。但已经有讨论说,4K技术不过是个过渡,8K才将成为主流。可是,受制于制造技术,4K的下限尺寸已经是50"。如果8K电视要成为主流,除非制造技术有所突破,否则,下限尺寸还要变大,不知一般家庭能否容纳。
三。外形
SDTV的显示尺寸都是4:3。后期的DLP电视,开始出现16:9的aspect ratio。到了平面显示电视,几乎是清一色的16:9了。
但是无论几比几,显示的屏幕在CRT技术下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一定弧度。直到平面直角技术的出现,和后来的背投、LCD技术,显示屏幕才变得真的平面,使得画面的变形和失真大为变小。
不过,新一代的电视可能又会有弯曲的显示屏了,和CRT那样向外突出的弯曲不一样,那是平面显示的平板弯曲。 这样的技术的一个好处,据说是最符合视觉搜索的要求,因为目光到达屏幕各处的时间相差最小。在完全平面的显示技术里,目光到达屏幕中心和屏幕边缘的时间有差别,使得整个画面的视觉感受有不能完全同步的“问题”。Samsung在这一技术上暂领风骚。
四。模拟制式和数字制式
这是完全不同的电视广播信号传送方式。一个最容易看到的区别就是数字制式的电视,不再有在模拟制式的电视里有可能出现影像重叠的现象(俗称“鬼影”)。其它的,一般是不容易意识到,也就不多说了。
有一点或许需要澄清的是,数字制式的电视信号,并不意味着传送的一定是高清晰的电视信号,完全有可能是普通的SDTV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