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是翡翠的根本。这一系列里,将有较大篇幅讨论“种”。在具体讨论“种”之前,先来总结一下影响翡翠透明度的各因素。之后,将不再具体讨论透明度,而只是在观赏翡翠时,提及“水”的“好”和“干”。
翡翠的透明度可以分为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等五种不同程度。翡翠的透明度越高,价值也越高。
透明: 透过翡翠饰品可以较清晰地看到其背面物体的图像,中午的阳光能透进10毫米以上者为透明。【2】
这些基本上是高档或中高档翡翠, 常为无色翡翠或冰花翡翠。
较透明: 透过翡翠饰品隐约可见到其背面物体的图像,中午的阳光能透进6~10毫米者为较透明。
这些较多地为中高档翡翠,像是冰种及少量玻璃种。
半透明: 不能透过翡翠饰品看其背面物体的图像,中午的阳光能透进3~6毫米者为半透明。
这些较多为中档次的翡翠, 如藕粉底的翡翠。
微透明: 翡翠饰品只能微弱的透入中午的阳光,透光深度约为1~3毫米。
这些一般为中档次翡翠, 如白底青, 干青种等。
不透明: 光线完全不能透入者。俗称“水差”。
这些一般为低档次的翡翠, 如“干白底”、“糙白底”一类。
影响翡翠“水”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种”的结构。前一篇已谈过。
2.“种”的构造。前一篇已谈过。
3.“底子”。翡翠如果有较多非硬玉矿物的话,透明度就会变差。
4. 颜色。颜色是翡翠三要素之一。较深颜色的翡翠,透明度自然不及浅色的翡翠。
5. 翡翠的物理厚度。厚度越大,自然透明度会减少。较薄的翡翠固然会有相对较好的透明度, 但又容易断裂。一般,翡翠要有大于6mm的厚度,才具抗摔能力【1】。故翡翠制品厚度达6mm时, 透明度的比较才有了共同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