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里,中国的外宣作品都会言必称“五千年中华文化”,开口儒家学说,没齿四大发明。这几年的“大外宣”,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终于突破了这个窠臼,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要是在这个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地方回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八成会令人失笑-----比悠久,古埃及比我们长,比成就,古希腊比我们影响大,比影响,基督教、伊斯兰都比我们走得远……。现在明智了,只需告诉世界:中国跻身现代文明之列了,就行了。
1972年尼克松总统到中南海去见毛泽东,新闻报导的卫星转播设备都是从美国带去的。那时的中国实在拿不出应时应景的东西与美国平分秋色,只能倚老卖老地带美国人去看故宫、长城。有人编了一个故事在社会上流传:毛泽东送了三幅画给尼克松:一幅是《西厢记》故事“张生骑墙,意指尼氏来访是左右为难;然后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说美国人在华大开眼界;还有“嫦娥奔月”,嘲弄美国虽然有人登月但是历史太短。传说虽然不能作数,这种心态、这类宣传手段确曾主导中国对外宣传许多年。
那时,这个故事曾令国人倍感安慰,却不知外人是怎么嘲笑我们的。据接待尼克松一行的工作人员说,美国人也不厚道,那次来访,尼克松送给毛泽东的礼物是一对瓷塑天鹅。明知中国是瓷器王国,敢如此班门弄斧,因为他们知道烧瓷技术已经超越中国。此事保密了几十年,可见中国曾经遭遇的尴尬,只能用限制传播来消除美国的宣传影响。杜撰故事对抗瓷天鹅的另一个版本是,毛泽东送了尼克松三副条幅,分别是“老头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云云,反正都是拿老祖宗说事。
文明在竞争。中国沦落成长年、屡犯“好汉不提当年勇”之忌,倒也怨不得别人。就算是给西方一个过瘾的机会吧,中国“休息”了一阵子。不想,欧美各国真没闲着,居然赶到我们前面去了。但是就像拿破仑说的: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动。所幸,不消多少年,中国就走出“乏善可陈”的困境,举世刮目相待。时报广场、国际舞台,当然应该有中国一席之地,中国当然应该在这里亮出招牌。
其实,中国也有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辉煌。那时,“天朝无所不有,威加海内”,四夷藩属朝拜、进贡的队伍络绎于途,莫不以些许土产换取超值赏赐。以致来者太多,皇帝不胜其烦,不得不派人路上阻截劝返。那时的中国,经济是全球首富,文化是世界领先。不用自己宣传,自有各国各界人士写书做报告,义务为我们树形像。在欧洲,古代中国的记载多到形成一个文献研究专题,造就了一批学者。可惜,至今外人看中国还不能恰如其分,不是雾里看花就带几分成见,大都把中国说成科技病入膏肓、经济濒临不治、文化百病丛生……。
然而就像医生常说的:病人自己最了解自己。与其任凭他们信口开河,不如自己现身说法、向世界表明心迹。虽然有评论说“国家主导的方式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要中国回避政治立场,突出民族特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像很懂公关之道的人揶揄展示在时报广场的电视片:只“表达了你想说的,而不是表达应让观众知道的”。此公忘了,宣传就是表达自己想说的,填补受众的好奇、取代受众的成见。既然大张旗鼓地造势宣传,就不必羞羞答答,宣传就是扬长避短、粉饰太平,就得轰炸、强加于人,突出特点、渲染特色,才能让受众记住作者想让他们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