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外用兵 文明补课

(2014-03-26 07:22:24) 下一个
 
 
在搜寻马航失联班机的队伍中,出现中国海空军的身影,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和质疑。因为,中国军队利用各种机会“走出去”之举,已渐频繁,世界舆论见怪不怪了。
 
两三年前,中国小心翼翼地报导了塞舌尔群岛:邀请中国在其境内设立军事基地,对付海盗的消息。看似生怕引起印度和美国等警惕。其实根本不必:无论“受邀”还是“要求”,大声说出来海盗才会怕,别人才会知道中国护航、保卫海外利益的决心,既然是威慑,让人家当回事才能起作用。
 
出于职业本能,媒体平素遇事,无不极尽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之能事。那却提到:毛泽东不往海外派兵的规定好像仍然有效云云。看似被中宣部等舆论监管部门统一了口径。文革期间,国内确曾多次宣称:中国未在他国驻有一兵一卒。那是自欺欺人。抗美援越时的中越关系岂止“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越南也给中国提供了练兵场、武器实验场;后勤、工兵直到高炮部队,中国仅在越南阵亡的军人就成千上万。因为当年的政策方针,建立在“世界革命”之上。不公开承认大军进驻越南,只是“斗争策略”。
 
改革开放,经济外向。从接单加工,进而世界工厂。整个国家,对海外的市场、原料、航线依赖日益加重。步入“大国悲剧”的轨道,在外建立军事基地,保护本国的利益之举,无论历史、经济还是军事,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每个强国的必经之路。
 
中国成功与老挝、泰国和缅甸签约,在湄公河上建立武装巡逻队,指挥部设在云南关累港,当然是中国主导其事。湄公河流域不仅是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心脏,也离中国的能源动脉输油管线和计划中的泰国运河不远。而条约从来都是靠不住的,需要真枪实弹维护。有上千中国武装人员往来巡弋,加强了保险系数。
 
一个地区驻扎两国以上军队,向来是件微妙的事,即使某方不趁机威胁另一方,擦枪走火也会引起武装冲突。所以,史上常见因驻军在此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事,例如盟国划分东西柏林;美苏分割南北朝鲜等等,都是计划之外的“继发”事件、为免两军发生对抗的“临时起意”。因有各种需要与用途,驻军逾期不撤的事情同样多见。比如民初日本驻军中国和苏联驻军外蒙等,影响长远而又严重。
 
中国确实没有海外扩张的历史,或曰:中国领土扩张与“侵占他国”大不一样。内地十八省之外的土地,多是骚扰边境和入主中原者带过来的。至于安南、高丽等,中国驻军多行保护之则,其从中国独立出去得很容易。古代,与中国经济、文化有关的玉石之路、丝绸之路,中国只管自己境内;南海、印度洋上的航道,则太监率队巡逻过几次而已。因为,以中原和江南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生存自给自足,无需对外扩张。
 
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之后,中国文明传统中的某些“不擅长”,就成了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制约,需要补课-----经过殖民主义和两次大战,世界公理基本上仍是强权与霸道,为了安全和利益,不受强国荫庇,就得靠自有实力。就像英国人伊范说的:所谓的道德与正义,只有实力相等时才能提出来讨论:平衡来源于力量,和平依赖于威慑。
 
兵,是要练的。中国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从高调派遣“维和部队”,找机会开展远洋练兵;到逐步境外设点,往军事基地升级是个必然趋势。不往那个方向发展是失策,引起军备竞赛则是失控-----掌控分寸,考验政治家的智慧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