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海关大厅的队列中

(2014-01-02 10:08:24) 下一个

每年都要出入美国。大约二十年吧,进美国过海关而不排队的时候,好像一次也没有过。公民一侧的队伍中,看似“原装”美国白人者,数量下降;貌似东欧、斯拉夫、西语裔的白人明显增加;亚裔面孔与移民数量不成比例;黑人则一直寥寥无几。虽然个体上很难分辨诸如盎格鲁撒克逊人、日尔曼等等,但是整体的习俗还是有差别的。因为海关大厅气氛嘈杂起来了。

 

美国社会维持着较高的活力,当然是因为她不停止、不减少地吸收的移民,带来了多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所以,美国的个人和公司,一般无需出去寻取“他山之石”激发灵感。出来的东西就能为世界各国视为新奇,引领潮流。

 

但是,美国社会民族、文化成分的构成比率,却一直一道难解的“数理”大题。把这个问题带入按不同立场设计的方程式,结论很不一样。所以,“移民改革方案”既五花八门又个个难产。一直以来比较占主流的一种声音大概可以用“西学为体,异学为用”概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的、罗致欧洲人当美国人的“抽签移民”,是其具体表现。对申请移民者进行语言、文化考试的提案,也屡有所闻。因为,西方文化早已渗入到各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去了。考,也是择其“靠近”于我者先录取云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