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北方,虽仅海拔314米,却是杭州最高的山峰高。“咫尺西天”的灵隐寺在其脚下。故《西湖梦寻》少不了有它一篇。在此题咏的,也代有其人。
既是最高峰,远近景致不仅尽收眼底,而且成了吟唱的主要内容。山上看到的东西多,对于描摹者是一大考验。张岱于是一逞出神入化之简洁,寥寥297个字,就写出了沿途古迹、山顶所用和当地的掌故。其中最精彩的一笔是“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
“罗刹江”是钱塘江的别名,在西面的杭州湾入海。距离远,超出视野。看不清楚的东西最难描述;如果用白话文写做:那绸缎明丽的罗刹江,缓缓西行,在地平线的尽头注烟波浩渺的大海……”,就不如张氏的21个字,富有诗意。“遥接海色”一语,更加诗中有画。却丹青难写,尽显文字的魅力。
按常规,有苏轼这样的大家在这里赋过诗,历代唱和的登山者应不乏人。一时不考。现成的则有素负诗才的毛泽东《五律·看山》一首,碑刻在山上:“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片飘颻下,欢迎有晚鹰。”写于1959年11月。公开发表已经是1993年了。
那时,毛氏已经“走下神坛”做有妇之夫的凡人观了。于是有人指着“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一联说:要考证考证-----不是说“世间万事都有双重标准”,“浪漫与堕落是一回事,区别在于发生在谁身上”吗?然而,不考还算是个话题,一看注释就兴味索然了。却原来:“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据作者自注,“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云云。毛泽东作诗,就眼前景致做幽默语,而未目驰八野、神游四合,颇不多见哦。
附:
张岱《西湖梦寻·北高峰》原文: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峰顶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武肃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毁。
此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张公亮有句:“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诗中有画。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竹木云蓊,郁郁葱葱,凤舞龙盘,真有王气蓬勃。
山麓有无着禅师塔。师名文喜,唐肃宗时人也,瘗骨于此。韩侂胄取为葬地,启其塔,有陶龛焉。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盘屈绕身,舍利数百粒,三日不坏,竟荼毗之。
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诗:
言游高峰塔,蓐食始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又便云水乡。
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
渐闻钟馨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无有,云海浩茫茫。
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问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
心知不复来,欲归更彷徨。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