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雅俗混搭《送你葱》

(2014-01-18 07:55:17) 下一个
沪上“菜花甜妈”蔡洪平,一曲《送你葱》激情嘹亮,见了驴上树都不笑的人也会不忍俊不禁。此曲改编自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眠》,从头到尾报菜名,虽然无甚文采,却像文革中,“集体重新填词”的抗战歌曲那样,恰应现实之景,“国中和者”何止万千。所谓“大俗就是大雅”,雅俗合一就更有象征意义了。
 
理学儒教统治熏陶的中国文化,一向缺少轻松与多元。就连《笑林广记》和《笑话三千篇》都没有什么笑料。游民文化根本进不了大雅之堂。民国时期虽有黎锦熙等创作流行歌曲,仍然一派斯斯文文。真正在舞台上听到陋语俚俗,是毛泽东当政,请“工农兵占领文艺阵地”之后的事。那时,样板戏即出,盛况空前,欢迎于男女老少、传唱在巷尾街头哦。
 
毛泽东曾说,他从小看书就发现一个问题:书里全是帝王将相,为什么没有老百姓?于是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但毛是个被政治浸透的人,他的工农兵是革命的工具,还不是我们意义上的老百姓。好歹,在他手里,底层民众开始有了上台的机会,算是“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吧。
 
近代,中国文化几经革命,一度濒临蛮荒。传统的儒家先被打倒砸烂,外来的马列主义和土产的毛泽东思想,也未创出具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新文明”。结果,以往由信仰和权力支撑的一切神圣,丧失了垄断地位;长期被压抑的游民意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起来。因为中国说到底还在市民社会阶段,而现代公民社会的概念也有鼓励“文化多元”的意思。无论承前还是启后,都有利中华文明中一向式微的轻松、俏皮,伸手展脚、吐露芬芳。
 
国人终于幽默起来了。据说,幽默是应对生活、爱情、事业阻遏与无奈的良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年,联通、移动等电讯公司利市大发-----短信、段子寄托了多少老百姓潇洒的评议、含泪的自嘲和廉价的宽心丸啊。虽然没有明说,党中央和各级执法部门全都心知肚明:让他们编吧玩儿吧,什么事都一笑了之,不就维持稳定了吗。
 
西洋歌剧名气大,谁懂唱的是什么呀?哦,就这几句词啊,还不如现在的流行歌曲写得好呢。来一个大家听得懂的,过着瘾就把生意做了,一不留神还能出名,何乐而不为?凭我的嗓子,凡人的歌儿配不上,也就是帕瓦罗蒂能借我一用!年过半百的“菜花甜妈”能有这个气派、这份自信,看似缘于不用看书,耳闻目睹的破产理想、倒台权威,足以让她不必在披着任何外衣的神人圣物面前自愧不如-----不是我暴殄天物,是不让你们再恶搞我了!
 
不知道网上疯传“送你葱”会不会引发一轮:高雅与恶俗的讨论。实在说来,古典音乐爱好者、高雅艺术的卫道士,不必动怒。即便再来些个“送他蒜”、“给我姜”,也丝毫无损于堂堂普契尼、威尔弟一干人等。现今的经典早年也就是流行,如今之衰落惨不忍睹。艺术家对其作品,不就是冀望传播吗,蔡洪平重提普契尼,延续了他的声名,由此及彼,连带受益的恐怕还有属于他那一代的其他作曲家、小说家、画家……呢。社会原有分层,人心自会取舍,事物各归其位。偶尔“混搭”一下,不就是个乐儿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