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梦寻·玛瑙寺》篇,连同篇末的诗,全部围绕寺里的大钟。没说钟有多大,只说钟上铸了佛经,“昼夜十二时,保六僧撞之。每撞一声,则《法华》七卷、《金刚》三十二分,字字皆声。……大地山河,都为震动,则铿鍧一响,是竟《法华》一转、《般若》一转矣。内典云:人间钟鸣未歇际,地狱众生刑具暂脱此间也。”
却原来,钟声能传到冥界,让领受刑罚的罪人喘口气。按理,下地狱的多是坏人,罪有应得,解脱他们干吗?因果报应不就没有惩戒作用了吗?当然,这类传说向来没人当真。以此解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虚应故事”倒挺合适。
看似,宗子此篇的“文眼”是:“每撞一声……字字皆声”。只有张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有他那句在,你既写成:铜钟铸上经文,击撞发声时等于瞬间朗读了一遍、等于做了法事。也显罗嗦。
其实,“瞬间读经一遍”还有更简略的办法,器具也轻巧地多。如藏传佛教的转经轮。经查:“藏区,随处可见那些信徒们不分男女老幼,手中拿着一个经轮,不停地转动。由于藏族人,特别是老人,大多不能流利的诵念经文,所以他们用转经轮代替诵经。”多么人性化、大众化。内地寺院里的钟,等闲之人不许触碰吧?
转经轮的功德也非铜钟可比。如:“世尊教言:以短暂的时间或在殊胜的节日里转经轮,或于日常如小溪流水一样不间断地转经轮,可使三界众生获得解脱。以手接触经轮或眼睛见到经轮的,有情不会堕入恶趣中;以手转绕经轮,可以使天空、大地、水、火、风、山石草木、森林中的有情皆成佛道”云云。同时还强调地指出佛法是随“转经之声”传播的。与钟声差似。
无论如何,梵音是善意、是祝福,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应该没错。间或还能激发诗兴哦。如郑燮《板桥词》里的“浪淘沙·烟寺晚钟”:日落万山巅,一片云烟,望中楼阁有无边。惟有钟声拦不住,飞满江天。 秋水落秋泉,昼夜潺谖,梵王钟好不多传。除却晨昏三两击,悄悄无言。
张岱《西湖梦寻•玛瑙寺》原文:
玛瑙坡在保俶塔西,碎石文莹,质若玛瑙,土人采之,以镌图篆。晋时遂建玛瑙宝胜院,元末毁,明永乐间重建。
有僧芳洲仆夫艺竹得泉,遂名仆夫泉。山巅有阁,凌空特起,凭眺最胜,俗称玛瑙山居。
寺中有大钟,侈弇齐适,舒而远闻,上铸《莲经》七卷,《金刚经》三十二分。昼夜十二时,保六僧撞之。每撞一声,则《法华》七卷、《金刚》三十二分,字字皆声。
吾想法夜闻钟,起人道念,一至旦昼,无不牿亡。今于平明白昼时听钟声,猛为提醒,大地山河,都为震动,则铿鍧一响,是竟《法华》一转、《般若》一转矣。内典云:人间钟鸣未歇际,地狱众生刑具暂脱此间也。
鼎革以后,恐寺僧惰慢,不克如前。
张岱《玛瑙寺长鸣钟》诗:
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
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
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
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
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
万鬼桁杨暂脱离,不愁漏尽啼荒鸡。
昼夜百刻三千杵,菩萨慈悲泪如雨。
森罗殿前免刑戮,恶鬼狰狞齐退役。
一击渊渊大地惊,青莲字字有潮音。
特为众生解冤结,共听毗庐广长舌。
敢言佛说尽荒唐,劳我阇黎日夜忙。
安得成汤开一面,吉网罗钳都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