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学的时候写作文,懵懵懂懂,至今全无印象。现在记得起自己最早写的东西,是文革早期的批判稿。
那时候我十二岁,刚进中学,听到高音喇叭里每天在唱一支造反歌,大意是:拿起笔作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当时最大的黑帮是国家主席刘少奇;我们呢,叫做“革命小将”,天职就是批判刘少奇和他的同伙,写的时候还有老师教。用“刀枪”写成的文章自然杀气腾腾,可能必竟是写文章吧,老师就教我们在批判稿里加一些诗词进去,算是与文学沾边。
最常在批判稿里引用的,是毛泽东的作品,他不愧是红卫兵的总司令,他的诗词里有不少适合用于大批判文章的句子。比如,他的一首《满江红》有这么两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因听说世界上革命运动就像那个样子,就常常拿来引用。当然了,被“翻腾”的其实是我们这些稚子,课业全废。
毛还有一首就着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写的七律,其中两句道:“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样的句子常用做表示革命派一采取行动,天下就清明了。天知道, 正是那个自称兼有“虎气和猴气”的毛总司令,扰起了万丈尘埃,把中国闹得昏天黑地整整十年。 毛泽东的文辞是不错,拿它来教我们写批判稿,就是误人子弟了。
还有一些诗句那会儿常用,例如“千钧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提到文革新气象代替了以往的沉闷时多半会用上。出处哪里至今我也不知道。现在想想还是猜不透:这样的句子除批判稿里能用,还有什么地方适合呢?反正文革大批判过后,就再也见不到那些诗句了。
也有那时候用过,不知所以,后来又碰到的古诗。“古为今用”一法,也适用于写批判文章。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以形容文革中的新生事物势不可挡,还比被取代的事物显得美好。另外,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则只用前一句,比喻毛泽东的主张在某个时期或部门被刘少奇的一套压抑着的情形。
为写批判稿还学到李白的诗,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革命形势一日千里,任什么人也阻拦不住”云云。好像还用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示革命成果有待发展之类的意思。
最初用过心的东西,印象最深。经过文革、学写批判稿的成果如今只剩下一条:看到大陆人士撰写的论争性文章,文革遗风未泯的,作者的年龄多半与我相当或比我大;不常用质问句、结论不太武断的,多半年龄比我小——我只赶上了大批判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