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泽东散论:过气莫如毛泽东

(2012-02-29 07:38:28) 下一个

文革初起,地覆天翻。看似无人跟得上“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毛不得不顾兵家之忌、频繁临阵换将。其中一批是王力、关锋、戚本禹。据说,毛泽东援引唐诗布置了打倒王力一干人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你回去吧,我要休息了。”对此,文革之后的官方解释是:文革以来,那几个人红极一时,似乎天、地、人都协力支持他们;曾几何时,他们多行不义必自毙,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将被历史的车轮压倒云云。于今看来,毛引的诗和《党的文献》所做的注解,更适用于毛泽东本人的文革遭遇。

 

其实,前三四年的乱象,是文革因没谱而失控,全面内战、替罪羊多产。但是,毛泽东做事遇到麻烦,常常不是退回去重整兵马、再图良谋,而是勇往直前,用开辟一个新战场的方式让局面改观,从而把旧的问题甩掉。如其名言“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战争年代就是这样,因其不计代价,伤亡惨重的大小战斗后,多不充分休养整顿,而是打破常规继续作战。那时,这招给他带来胜利(如三大战役等)多于失败(如抗美援朝的第四五两次战役等)。如同人们常说的:毛泽东是以马上得天下的方法、马上治天下的。

 

毛泽东自创了一套哲学语言,其中有“遇事要抓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等表达其思路的说法。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在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不构成“旧世界”,他们只是旧世界的党内遗产、卫道士。打倒他们是扫除障碍,就像攻城掠地、需先清扫外围碉堡,才能铲平敌人的大本营。在中国,旧世界的大本营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明文化。这是文革的主要对象,而深植亿万人心的儒家思想,对革命事业有意无意的对抗,是运动的主要矛盾。

 

对于这个主攻方向和主要矛盾,毛泽东一刻也没有犹豫、放松过。解放前的准备、文革前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个“总决战”。本来,文革伊始已经着手破四旧、立四新,更换文化体系了。不料,被层出不穷的枝枝节节耽搁了几年。后来发生了林彪出逃事件,需要在全国范围里处理批判,查抄其宅邸时竟有意外惊喜:却原来,老毛的亲密战友林彪,正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室内高悬“克己复礼、惟此惟大”等儒家格言。批林正好与批孔一并办理。以林彪的反党行为做实例,上挂孔孟儒家的思想体系,岂不现成!运动也就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了。

 

时至林彪出事,战争时期打这个打那个,政治运动批这个斗那个,毛泽东都算得心应手、应付裕如,无往而不胜。然而,政治上的成败与商业盈亏不同。做生意,每成一单大约都是资本积累、实力壮大;政治则不一定,政治上的斩获,有时是竭泽而渔、有时是入不敷出。如《红楼梦》所言:“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无以为继。文革到了中期,毛泽东的个人魅力、社会资源、历史机遇,基本用到尽头,物极而反、强弩之末,从此再也没有拿出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战绩。有点像如今不具“杀伤力”的过气明星。

 

但是,就在“运去英雄不自由”之际,毛泽东却向其此生最大的敌人、最坚固的堡垒搦战了。鼓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批林批孔、彻底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回头看去,对于此役最客气的评价,恐怕只能是“毛泽东余勇可嘉”了吧。作为毛泽东的敌手,常胜将军林彪并不足道,还没正式交手就吓跑了。两千年前的孔丘、孟珂却不一样,孔孟之道是一大思想文化体系,在中华历史中发育成长、锤炼成形。与之渗透民族文化基因之根深蒂固相比,莫说只有几十历史的毛泽东思想,加上百八十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只能算襁褓之中、发育未备,风头虽健,也是小巫见大巫。

 

人类文化体系的建立与衍生,与整个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同行并存。虽然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但是,社会的等级结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等,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解放以后,儒家文化只在名义上退居幕后,暗中活跃在社会上、生活中。毛泽东等人创建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并不完整,社会结构、生产生活也未与之成龙配套,以此改造人们的世界观,几于杯水车薪、蛇吞象。

 

当年,我们都领到一些批判材料,如三字经、名贤集、子弟规,乃至四书五经的章节片段,并有人予以古文解释、指出批判要点。不料,年轻人从中发现了有口皆碑的至理名言;中年人重温了少时读过的格言经典;老年人则感慨深厚的文化渊源。那场来势凶猛的“评法批儒”运动,变成了“五四”以来,规模最大官方推行的儒家文化大传播,没有帮毛泽东“废旧立新”,反而给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了前站。

 

上述两句唐诗,是晚唐罗隐的一首七律《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惯会古为今用的毛泽东,在决定抛弃一批文革干将时挑的是第二联,不妨这样理解:“英雄”为毛自喻;“天地同力”者,君臣共创辉煌;“不自由”乃“挥泪斩马谡”,相当于“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让杨玉环带受“安史之乱”之过。所以,毛随后指示:不许提审王力。

 

至于“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只有上天了解人间的是是非非,但是,她不厌其烦的评价与解说,有谁能听懂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