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变陆军编制结构,成立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下设4个方面军:
a. 第一方面军(云南 – 卢汉)
b. 第二方面军(广西 – 张发奎)
c. 第三方面军(贵州 – 汤恩伯)
d. 第四方面军(湖南 – 王耀武)
2. 阿尔法计划 (Alpha Plan)继续史迪威过去的训练和装备陆军36或40个师的计划(史迪威计划是90个师)
3. 建立和强化后勤补给机构
4. 提高军人待遇 (军人的薪水翻倍)
5. 美军顾问和无线电通讯下到国军团级
魏德迈计划得到了蒋介石和国军其他高级官员的支持,这和他善长于制定计划以及个人性格有关,这自然也有在蒋介石与史迪威闹翻后,蒋更加注意与盟国关系的因素。
魏德迈的计划很快就有了结果。经美军顾问训练和装备的国军,在1945年4月日军发起以夺取芷江为目的湘西战役/芷江战役(Chihkiang Campaign)中的作战表现焕然一新。日军认识到国军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国军和美国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变化。如果不是因为美军在日本投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战争再延续数年,经美军训练和装备的中国军队一定会使中国的战争局势反转,能够最后战胜和消灭日本占领军。只是可惜时间已经太晚了,Time Runs Out!
芷江战役是以日本人失败撤退,盟军胜利而告终。网上可以查到的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为28000,日军伤亡人数为15000-27000。
但是美军的战史《中缅印战区 – 时间不多了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TIME RUNS OUT IN CBI》中记载的日军伤亡数字约为1500死亡,5000人受伤。美军的数字来源是文献《日本研究-Japanese Study》,我没有查到这个文献,但是我估计这些数字是中国陆军的作战结果,应该没有包括中美空军的作战结果。
台湾国防部编著的《中美空军混合团英勇战斗纪实》记载,在芷江战役中,中美空军联队空中袭击,给日军造成的伤亡数字是6026人。
国军陆军和中美联合空军的日军伤亡数字之和为12500人。这个数字至少是有出处来源。
美军的战史记载,芷江战役国军在不包括第94军和18军的伤亡数字在内,共有6832人阵亡,11727人负伤。伤亡人数为18559人。
从双方伤亡数字来看,似乎得不到日军在芷江战役失败的结论。但是芷江战役中日军完全没有实现预定的计划,而且在战斗中日军并没有总是处于主动地位,像过去那样是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相反,国军能攻能守,完全改变了过去战场上处处被动的地位和局面。
图5-1 国军在魏德迈训练之后和日军师级的战力比较-来自美军战史《中缅印战区 – 时间不多了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TIME RUNS OUT IN CBI》
注释:
1. 国际上通常一个师的标准人数是10000人,而日军一个师团的人数并不固定,一般是15000-20000人。国军的一个师在训练前只有2400支长枪(包括步枪和冲锋枪),训练后有6103支长枪,而日军则有9000支长枪。我估计一个师只有2400支长枪这个数字是泛指的国军部队,但是中央军,即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应该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另外,从这些数字也可以看出国军的战斗力如此低的原因。
2. 美军战史中对国军战斗力的评价是日军一个大队/团(regiment)就可以和中国军队的一个师(division)或一个军(army)对峙作战。除开士气和训练的差别,武器和火力的巨大区别应该也是主要原因。后来在缅甸新1军和新6军和日军作战时,中日双方的兵力相当,对峙的结果是新1军和新6军完全不输驻缅甸的日军第18师团,战场上双方伤亡数字接近。
图5-2. 国军中央军在日本战败前的训练状况 - 来自美军战史《中缅印战区 – 时间不多了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TIME RUNS OUT IN CBI》
注释:
1. 受训部队是由蒋介石和何应钦指定,全部是国军的主力(包括国民党5大主力:新1军,新6军,第5军,第18军和第74军)。
2. 新1军和新6军因为已在印度完成全部训练,并且已经全部是美式装备,所以不再需要训练,除了新6军刚刚加入的青年军207师之外。
3. 原文表明第2军,8军,54军刚刚经历过怒江战役,所以不需要训练。
4. 国军201-209师是青年军,全部是由青年学生组成,其特点是士气高昂,学习新技术和掌握新装备快。
5. 史迪威和魏德迈原先的训练计划是26周,后来因为战事紧迫,训练时间改成为13周,但是实际有些部队的训练时间只有3-5周。
图5-3. 芷江战役双方攻防地图(照片来自网络)
附录5-1:魏德迈对蒋介石军事能力的评价
《魏德迈报告》(1945年3月,魏德迈回到华盛顿,他和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的谈话记载):
史汀生问我对大元帅(Generalissimo-指蒋介石)的军事能力有何看法。我告诉他,按照我的判断,他不是一个训练有素或熟练的军事战略家。他在领导中国军队对抗该地区的军阀和共产党军队非常成功。但是事实证明他对现代军事战术和技术知之甚少。
(Mr. Stimson asked me what I thought of the Generalissimo’s military ability. I told him that he was not, in my judgment, a highly trained or skillful military strategist in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word. He had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leading Chinese troops against war lords and the Communists in the area. But he evidenced little knowledge of modern military tactics and techniques. )
附录5-2:魏德迈对蒋介石和国军的评价
《魏德迈给马歇尔的信,1944年12月16日》:
中国人没有组织,后勤或现代战争的概念。...,大元帅(Generalissimo-指蒋介石)不会将权力下放给下属。...,他不断地改变主意 - 实际上,他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命令昆明地区的师调动。..., 常常是在他的顾问的影响下,这些人具有自私和易变的动机,并且在我不在场时说服他采取与商定的计划相反的行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我牺牲和爱国主义。
(The Chinese have no conception of organization, logistics or modern warfare...The Generalissimo will not decentralize power to subordinates...He is vacillating -in fact he has ordered movements of divisions from the Kunming area without my knowledge... It is the influence and chicanery of his advisors who have selfish, mercurial motives and who persuade him when I am not present to take action which conflicts with agreed plans...Self-sacrifice and patriotism are unknown...The Chinese soldiers are starving by the hundreds. If only the Chinese will cooperate. )
六. 历史回顾 - 抗战时期的芷江和芷江机场
图6-1. 原中美空军作战指挥塔
芷江机场附近的原中美空军作战指挥塔是一座看上去相当敦实的红砖三层小楼,据记载它是建于1938年10月,是抗战时期芷江机场的无线电指挥中心,发报中心,机要室,情报室,作战室和指挥室等。一楼的走廊上还有当时留下的黑板,上面记录的是飞机的维修记录。我猜想这是为了还原和渲染当时的情景。
网上现在有很多前CACW成员当时拍摄的芷江机场的照片和视频,但是没有任何照片和视频中有这个中美空军指挥塔的踪影。
图6-2. 这是日本洽降代表团在1945年8月21日在芷江机场的照片,图中的指挥塔台非常简陋。照片中的指挥塔应该就是在现在的这个指挥塔台的位置。(照片来自网络)
图6-3. 这是当年芷江机场指挥塔台的照片,同一个塔台出现在图6-2上。(照片来自网络)
图6-4. 这是芷江机场指挥塔台内部走廊黑板的照片。
这张照片应该是表明地勤维修部门飞机引擎维护记录。根据我后来在网上查证,这张照片不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复制,它是一个由不熟悉美军第14航空队历史的人想象出来的。原因是照片中的飞行中队编号(SQ. NO.)所代表的这些飞行中队基本上全不是隶属于第14航空队。实际上,除了第75飞行中队之外,其他的所有飞行中队从未驻扎在中国。
美国空军的飞行中队的编号从创建以来,就没有变化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这在网上很容易就可以查到。
图6-5. 当年中美空军联队的上尉林雨生在芷江机场指挥塔台的照片。原照片注释文字为:林雨生说当年日军洽降飞机就是停在机场指挥塔台前面,就在他手指的地方。(照片来自网络)
这一切说明这个红砖塔台是在1945年8月以后才修建的,它是在原塔台,即照片6-2上塔台的位置上重新修建的。我没有找到任何表明这个红砖塔台是在1938年修建的,并在1941-45年期间被用做飞虎队和中美空军联队的指挥塔台的证据。
芷江在日本投降前,有6000多美国军人驻扎,居住在竹坪铺、大垅坪、七里桥一带。这些人中的除了属于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的空地勤人员,应该是为中国军队服务的美军后勤部门以及美军顾问团的成员,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美军机构。网上有中文网站说当时第14航空队的第68联队也是驻扎在芷江机场。我查的结果是第68联队下属第23战斗机大队(原飞虎队的血脉)和第308轰炸机大队,在43-45年间曾经在昆明和云南陆良,广西桂林和柳州等地驻扎,并没有在芷江驻扎过。
在1945年5月,驻扎在印度的美国空军第10航空队第443运输机大队转场到了芷江,廖耀湘的新六军就是第443运输机大队从芷江空运到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另外,网上可以查到第14航空队的空中侦察中队曾经在芷江机场驻扎。
网上查到在台湾的国军记录,当时在芷江战役参战的是驻扎在芷江的中美空军联队第5大队和第1大队第4中队,以及总部驻扎陆良的第2大队的第9中队,和总部驻扎梁山的第3 大隊的一部分。所以基本上可以说在芷江机场驻扎的盟军空军主力是隶属于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的中美空军联队的部分编制。这和飞虎队纪念馆内的信息相符合。
七. 历史回顾 – 日本在盟国中国战区投降过程
1. 7月26日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波茨坦宣言 - Potsdam Declaration》发布
2. 8月10日
(1). 日本政府通过瑞士政府向盟国投降,表示接受盟国《波茨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的无条件投降的条件。
(2). 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从外电广播中获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3). 芷江因为有大量美军和中美混合联队的驻扎,他们立刻就知道了。有会议和记载说当日美军在驻地疯狂对天开枪,有人以为日军偷袭美军驻地。
3. 8月11日
《中央日报》刊登了日本政府请求投降的号外,中央通讯社广播报道此消息。
4. 8月15日
(1). 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岗村宁次收到日本天皇广播的投降诏书。
(2). 国民政府正式收到日本政府致中美英苏四国的投降电文。
(3). 蒋介石以盟军中国战区最高指挥官的名义致电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关于日军投降的六项原则,其中要求日军派代表去江西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5. 8月17日
(1). 冈村宁次复电蒋介石,表示将派今井总参谋副长18日至杭州待命,再飞往玉山。
(2). 蒋介石复电给冈村宁次:八月十七日电悉,玉山机场目前不能使用,改为湖南芷江机场,何时起飞,另行通知。
6. 8月21日
(1).11:15,日军投降代表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8人乘机到达芷江。
(2).15:40 - 17:00,萧毅肃等与今井武夫等在七里桥刚设立的陆军总司令部会场进行受降会谈。今井呈现给中方侵华日军驻扎分布地图一张,侵华日军人员和武器表一份。今井接受何应钦给冈村宁次的第一号备忘录,并在备忘录的收据上签字。
7. 8月22日
(1). 11:39中日双方就日本投降细节问题进行会谈
(2). 下午,中国陆军司令部继续讨论日本投降细节及决定
8. 8月23日
(1). 上午,中方钮先铭少将递交给今井武夫,何应钦至冈村宁次的第二,三四号备忘录,并面告日本投降书将于南京签字。
(2). 13:00,今井再次在备忘录的收据上签字。
(3). 13:30,何应钦在总司令部召见中日双方投降细节会谈人员。
(4). 14:30,今井武夫一行乘原机离开芷江前往南京。
9. 8月27日
冷欣少将率175人飞往南京建立陆军司令部前进指挥所(Forward Command Center)
10. 9月2日
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11. 9月5日
新六军由美国空军空运南京
12. 9月8日
08:00 何应钦从芷江飞往南京
13. 9月9日
09:00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何应钦接受冈村宁次签署的降书。
八. 历史回顾 -芷江洽降史实
芷江因为驻扎有大量美军和中美混合联队,他们在8月10日就从无线电广播知道日本已经通过瑞士政府向盟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了。
所以有回忆录和记载说8月10日晚美军驻地枪声大作,国军部队误认为是日军偷袭美军驻地。实际上是美军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因为兴奋疯狂对天开枪。
题外话:日本投降的消息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军惊喜若狂,他们用身边的武器对天空和无人处开枪和开火。在日本冲绳的几万美军,由于疯狂射击,造成了8人死亡。
蒋介石在8月15日致电冈村宁次时,要求日方派员去江西玉山机场会谈关于投降事宜。后来在参谋联席会议中,魏德迈提出芷江作为日军投降代表会谈地点的建议。
当时的背景是虽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伤亡惨重,惨遭失败,日本本土又遭受美军两颗原子弹爆炸,日军的士气和力量都很低。但是在中国战场上,侵华日军并没有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对投降于弱势的中国军队有很大的抵触。因此,魏德迈提出因为江西玉山是在敌后,是在日军占领区的包围之中,而芷江是在后方,有大量中美陆军和空军驻扎在这里,一是安全,二是能给日军威慑。应该立即将在昆明的陆军总司令部移至芷江,成为陆军前进总司令部。 蒋介石和军事委员会接受了魏德迈的建议。8月17日在接到冈村宁次的回复之后,立即复电告知冈村宁次以玉山机场跑道被大水冲坏为由,将洽降的地点改在芷江。有意思的是日军从44年的豫湘桂战役到45年的芷江战役,都没有实现攻占芷江这个战略要地的计划,不过在失败投降的时候,他们终于可以来了。
现在的历史,通常称芷江是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地方,即芷江受降。在芷江看到的都是这种说法,实际上这与事实不符。严格地说,芷江并不是驻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所在地,它只是日军参谋部的投降代表和中国陆军参谋部的代表会谈关于日本投降细节问题的地点。芷江洽降的说法是准确的。在盟军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之前,美军也是派代表去菲律宾马尼拉和日军会谈日本投降细节。而马尼拉日本投降会谈从没有被称为在马尼拉接受日本投降的说法。
图7-1.何应钦给冈村宁次的关于日本投降的一号备忘录
8月22日和23日,中日双方参谋部人员会谈之后,又起草了2-6号备忘录。(照片来自网络)
图7-2. 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签署的文件 – 接收何应钦给冈村宁次的关于日本投降的备忘录的收据。8月23日,在离开芷江返回南京之前,今井又在接收备忘录2-6号的收据上签字。(照片来自网络)
据魏德迈回忆,他当时强烈要求蒋介石亲自接受冈村宁次的日本投降,但是蒋介石想让魏德迈代表盟军中国战区接受冈村宁次的日本投降。魏德迈拒绝了蒋的提议。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代表盟军中国战区接受冈村宁次的日本投降。蒋介石与何应钦的原计划是今井武夫代表的日军芷江洽降之后,也是在芷江接受冈村宁次的日本投降。所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已经做好了在芷江进行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的一切准备。
芷江洽降时,美军方面觉得最后日本投降总签字典礼的地点应该是在南京,和中国方面商量后,何应钦仍然想在芷江进行日本投降签字典礼。这种情况下,魏德迈再次向蒋介石建议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的地点应该改在南京。蒋介石考虑到在南京签字的意义深远,最后同意在南京签字。这样,原本是在芷江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总签字典礼最后就改在了南京。
魏德迈的两个建议最后改变了日本投降的地点和程序,芷江洽降历史永存。
今井武夫和美国人的回忆录中有个事实现在很少为人所知。可能是因为语言方便的原因,国军的受降会谈代表中留学日本军校的军人占多数,包括何应钦。这些人安排的日军受降会谈签字仪式,原计划是在一张圆桌上完成,中日双方代表围圆桌而坐。后来被美军将领发现,坚决要求双方代表分别坐在不同的方桌上。这样才有了现在看到的受降会谈签字仪式现场的布置。
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国军将领的回忆录中提到他们为了准备日军洽降会谈,曾经长时间反复观看了德军向盟军投降的影片,他们为什么会想到将圆桌用来和敌国进行洽降会谈?
附录7-1:魏德迈回忆蒋介石要他代表蒋接受日本投降
他(蒋介石)要我代表他(接受日本投降)。我反对这样,并建议由中国国防部长陈诚将军或中国部队野战指挥官何应钦将军接受投降。我说过:毕竟,中国已经失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被敌人破坏了八年。任何外国势力的代表都不应在中国战区范围内接受敌人的投降。
(In his typical self-effacing manner he wanted me to represent him. I countered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either General Chen Cheng, the Chinese Minister of Defense, or General Ho Ying-chin, the Field Commander of the Chinese forces, should accept the surrender. “After all,” I had said, “China has lost several million lives and has been ravaged by the enemy for eight years. No representative of a foreign power should receive the surrender of the enemy within the confines of the China Theater.”)
附录7-2:维基百科上日本投降时芷江洽降过程
20日上午, 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卢汉、余汉谋、顾祝同、汤恩伯、孙蔚如等陆续到达芷江。下午5时,何应钦、陆军参谋长萧毅肃及陆军总部的主要幕僚、行政院的顾问团32人,加上美国军方人员、记者团共50多人,分乘4架运输机,由重庆飞抵芷江。当晚,由何应钦召集军事会议,设立“陆军前方司令部”,又称“陆军前进总指挥部”,负责全部受降事宜。因日军代表系副参谋长职位,考虑两军代表军阶的大体对等,便安排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直接出面会谈,并指派新六军军政治部少将主任陈应庄、中国陆军总部上校参谋陈昭凯、均改佩少校军衔负责对日军降使的警戒和接待工作。
附录7-3:今井武夫关于谈判桌的回忆
......。萧参谋长和我们举行正式会谈的的会场,为不使日方代表产生威胁性的压迫感,中国方面本来准备采用圆桌会议形式,会场已经布置好了,但临开会前想不到美军出来干涉,匆促之间改成长方桌面对面的会谈方式。日本留学生出身的人们(指国军洽降会谈代表)对此深感不满,认为美国人不理解东洋道义,表示愤慨。......
附录7-4:南京受降签字典礼是日军向盟国中国战区投降的总会场,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和城市一共有15个受降区,日军分别在这15个受降区向中国军队投降。
九. 后记
这次冠状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传播,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完全停摆。我从3月18日开始在家里工作,既不能去游泳,也不能去附近中学操场跑步。我想这段时间里,除了工作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几周后,我想到了去年10月底回中国时的湖南芷江之行。
湖南芷江之行后,因为有些问题不清楚,我在网上做了很多功课,了解到许多过去不知道或不清楚的历史事件。去年底以来,我曾经想将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写出来和朋友分享,但仔细考虑之后还是放下了。主要考虑是:虽然芷江洽降过程及背景的信息比较多,但并没有很重要的内容和价值。冠状病毒Covid-19迫使大家在家里工作之后,让我重新想起了芷江行的经历和做过的功课,最后下决心将它写出来。查找资料,核对史实,我花了100+小时的时间,基本上它就是一个流水帐加读书笔记。但这个梳理历史事实的过程,使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清楚。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遗憾和困扰是中文历史资料和信息的缺失。在海外,各种历史信息,包括原始资料大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而在中国,原始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很少能够从网上获得,几乎见不到应对大众公开的历史档案。通常中文网站上的信息都是相互传抄,很少有原始出处。这也是中国社会上伪史和演义太多,事实真相反而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
苏联航空志愿队是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来中国助战,它的战绩没有记录。
法国空军志愿者是陈纳德为飞虎队招募的个别法国人而已。
魏德迈给了回答:毕竟,中国已经失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且被敌人破坏了八年。任何外国势力的代表都不应在中国战区范围内接受敌人的投降。
(“After all, China has lost several million lives and has been ravaged by the enemy for eight years. No representative of a foreign power should receive the surrender of the enemy within the confines of the China Theater.”)
>>>> 据魏德迈回忆,他当时强烈要求蒋介石亲自接受冈村宁次的日本投降,但是蒋介石想让魏德迈代表盟军中国战区接受冈村宁次的日本投降。魏德迈拒绝了蒋的提议。
这么露脸的事,作为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蒋介石为啥不亲自受降呢?
魏德迈为啥要推辞呢?这是极大的荣誉啊。
本人竟然不知道苏联航空兵也参与了援华抗日。还有法国空军志愿者!
纪念碑上应该刻上所有牺牲的飞行员的名字,而不仅仅是台山裔华裔飞虎队员。这块碑是2015年台山当地政协牵头设立的。可以理解。
台北忠烈祠有40万将士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