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强调了君子广博包容而不盲目攀比的态度,而这篇讨论巧妙地借用心理实验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同样的道理。尤其是印度的分牛故事,让人会心一笑,同时深思:某些执着和争论其实毫无必要,就像那位老者的牛,真正的智慧在于解局而非纠缠。最后关于宗教的比喻也点得透彻——信仰或知识本是助人见更广阔世界的工具,但若只是用来比较谁“拥有”更多,那就失去了本质。整体来说,这段话不仅有理有趣,也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
周=God=君子; 去教會,卻只學了個比...
周而不比說得是對的。
美國有看不見的大猩猩心理實驗。中國人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成語。一葉可以是一葉,也可以是書本、專業、學科、學說、某一種可道之道,學位職位等排不上號,算不上一葉。周,就如見泰山,見大猩猩。
印度有個故事,一家分19頭牛,遺囑說老大1/2,老二1/4,老三1/5,沒法分。路過的老頭兒有一頭牛,送給他們,就分開了。剩下一頭,路過的老頭兒仍舊領走。南懷瑾所講的,沒什麼用,就像這老頭兒的牛。拿著葉子說:我這片比你的更有系統、更嚴密、更符合啥啥學……扯什麼泰山——這種事,不要說君子不去作,路過的也看不下去。
對只會比的人來說,宗教也如一葉。西方人到教會作見證,講自己拾到的這一葉那一葉,終歸還知道有個泰山。有些國人去教會,卻只學了個比:這片葉你有嗎?所以問題在人,不在葉。《心經》有負舟的比喻。
•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 六祖惠能 南懷瑾 李敖方舟子 - TJKCB - ♀
(4935 bytes) (65 reads) 03/07/2025 22:02:59
(1)
• 周而不比說得是對的。 - dhyang_wxc - ♂
(1104 bytes) (5 reads) 03/09/2025 07:46:46
(1)
• 周=God=君子; 去教會,卻只學了個比... - TJKCB - ♀
(627 bytes) (0 reads) 03/09/2025 16:36:23
**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 (三教合一):佛法不离世间觉
(Buddhism is the heart, Taoism is the bones, Confucianism is the appearance) = Three religions in one. Buddhism is inseparable from worldly awakening.
这段对话探讨了南怀瑾大师的教育背景与影响力,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南怀瑾虽然没有高学历,但其人生经验和所传授的智慧远超学术成就,尤其是在将佛经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尝试中具有时代意义。南怀瑾的佛学思想尝试与高科技结合,尤其是他对禅宗和宇宙学的理解,虽然没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但依然在探索宇宙奥秘和高维度的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部分评论指出,南怀瑾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批评者,如李敖,而未来可能会有更高层次的觉悟者继续阐释这些思想。此外,也有观点提醒不要迷信南怀瑾,理解他的贡献应放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能达到的高度来看待。
H/t: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我不知道放在这里合不合适,不过怎么说呢,有文聘不等于有文化吧?
六祖惠能有啥文憑?
@醫生梅
1 day ago
南懷瑾老師說了
~他是「一無所長」,「一無是處」
所言甚是,以南師小學未畢業來嘲笑他,這種論點實在拙劣,試想以他的人生經歷畢生所學所傳播給人的有比你們差嗎,讓人們聽的懂有興趣去探討研究,不就是這些所謂大師該做的嗎,入世觀出世觀隨個人性格不必惡言批評,個人很欣賞南懷謹先生,謝謝。
哈哈,百年之後,人們或許還會記得南懷瑾;但誰還會記得李敖和方舟子之流?
南懷瑾大師用心於將佛經與現代科學相結合,乃是具有時代意義的。 因為,禪宗祖師將佛經跟修心養性明心見性結合在一起,這個是符合農業時代意義的,那麼,南師要將佛經與科學相結合,就是具有高科技時代的意義的。只是南師沒有科學教育的基礎,無法將佛經來跟科學與高科技結合得很好而已。
例如,南師對維摩詰經就無法悟入,為什麼?沒有很堅強的科學基礎也! 維摩詰經講的是宇宙學與高科技,不可思議就是高科技,沒有很堅強的科學基礎,如何來悟入大宇宙與高維度的高科技呢? 所以,不要像李敖一樣的譏笑南懷瑾大師,他的時代意義乃是遠遠高過李敖的。
但是,也不要迷信南師,因為他只是佛經走向宇宙學與高維度的吹號手而已,後面,還會有更高段的覺悟者來跟世人講解宇宙的奧秘,包括外星世界的真實存在,娑婆世界乃是文明發展的小學校,我們從小學畢業後要往中學校去研習等等的文明發展的奧秘,這個簡單講就是移民外星去上中學堂了,文明發展的中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