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longing for love knowledge pity

(2023-09-28 17:49:36) 下一个

 

 

Russell wrote this passage in his book “The Autobiography of Bertrand Russell: 1872-1914”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67. He lived until 97 YO (1970). (1872-1970).

• wrong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One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One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is attributed to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Heraclitus. It reflects the idea that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evolving. The river serves as a metaphor for the flow of life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existence.TJKCB - 

罗素散文 《我的一生》

来源: 久经沙场的枪 于 2023-09-28 01:11:24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3575 次 (5501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老枪按: 罗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哲学家,数理学家,文学家。1950年,还由于其文学成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散文《我的一生》,深邃隽永,优美纾缓,值得一读。 读了或多版本都不大满意,所以老枪试着自己翻译一遍。

罗素散文 《我的一生》

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无可忍受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在深深的苦海上面,悠来荡去,放逐到绝望的边缘,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

我追求爱情,因为它叫我销魂。销魂的爱情犹如火苗与飞蛾,那瞬间的灿烂足以使我舍取一切而奋身向前。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能聊慰孤独——那种几近绝望的孤独,如一个渺小无助的灵魂万分恐慌地在世界的边缘窥望那恒大亘古的永恒。我追求爱情,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幻想过的天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但它的确是我最终找到的东西。

我以同样的激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它认为数是高居于感性流变之上的永恒力量。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

爱情和知识,但若出现,总是引我向上通往天堂。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受压迫者折磨,无助的老人被自己的儿子抛弃变成厌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痛苦,这些都是对人类体面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减少罪恶,所以我也倍受煎熬。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价有所值,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欣然前往。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 — 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 — 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 — at last — I have found.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the evil,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From Russell' s Views on Life

 

kjh 

• 罗素散文 《我的一生》 久经沙场的枪 -  给 久经沙场的枪 发送悄悄话 久经沙场的枪 的博客首页 (5501 bytes) (3569 reads) 09/28/2023  01:11:24 (7)

•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03:13:56

• have governed my life.~~~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03:14:54

• 多谢枪兄分享并翻译罗素的经典之作。我也是非常喜欢这一篇散文,尤其开头这一句!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03:17:21

• 大赞中文翻译,信达雅,欣赏学习~~文以载道!罗素的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其中的思想更是深邃辽阔!经典之作。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4 reads) 09/28/2023  03:21:27

• 知道盈盈喜欢,非常高兴 久经沙场的枪 -  给 久经沙场的枪 发送悄悄话 久经沙场的枪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05:59:57

• 能培育出Russell potato很大程度解决食物危机的人一定很伟大。 移花接木 -  给 移花接木 发送悄悄话 移花接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3 reads) 09/28/2023  05:17:42

• 咦,罗素是我们计算机理论的鼻祖,和土豆有啥关系? 久经沙场的枪 -  给 久经沙场的枪 发送悄悄话 久经沙场的枪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2 reads) 09/28/2023  06:12:48

• a prank,:-)))) russet indeed 移花接木 -  给 移花接木 发送悄悄话 移花接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06:19:11

• CS 专业?IT guy?:)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08:09:37

• What I Have Lived For Zhuzitaba -  给 Zhuzitaba 发送悄悄话 Zhuzitaba 的博客首页 (178 bytes) (19 reads) 09/28/2023  07:07:41 (1)

• 看了好几遍,写了回帖又删掉。在你们这些文化人前面,俺还是光点赞罢 500miles -  给 500miles 发送悄悄话 500mile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2 reads) 09/28/2023  09:20:57

• 热烈欢迎五班雅临美坛!!:))五班历史知识渊博,真文人也!期待您的好帖~~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09:24:12

• Thanks for sharing. How old was Russell when he wrote this? 7grizzly - 给 7grizzly 发送悄悄话 7grizzl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5 reads) 09/28/2023  10:16:34 (1)

• He was 42 YO, in 1967 published this passage in his book TJKCB -  给 TJKCB 发送悄悄话 TJKCB 的博客首页 (348 bytes) (5 reads) 09/28/2023  11:38:23

• 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written on 25 July 1956 久经沙场的枪 -  给 久经沙场的枪 发送悄悄话 久经沙场的枪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12:02:18

• Thank you both. 7grizzly - 给 7grizzly 发送悄悄话 7grizzl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14:50:32

• 慾望、求知、道德、审美(張世英人生四境界) TJKCB -  给 TJKCB 发送悄悄话 TJKCB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3 reads) 09/28/2023  11:20:17

•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from Love & knowledge Heavens! TJKCB -  给 TJKCB 发送悄悄话 TJKCB 的博客首页 (255 bytes) (7 reads) 09/28/2023  11:27:48 (1)

• He sounded like a bodhisattva :-) 7grizzly - 给 7grizzly 发送悄悄话 7grizzl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15:54:03

• Couldn't agree more. 那什么可能是别人的好,孩子绝对是自己的好。你娃的确好。 来罘 -  给 来罘 发送悄悄话 来罘 的博客首页 (351 bytes) (5 reads) 09/28/2023  12:19:44

• 欢迎新朋友来美坛玩。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13:07:23

**

• 诗人与语言 (旧文) dhyang_wxc -  给 dhyang_wxc 发送悄悄话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页 (14817 bytes) (34 reads) 09/28/2023  07:45:35 (2)

• 又是一本1811年的书!William Cullen Bryant "Thanatopsis" ,现在很难找到英文原版吧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08:01:50

• 没那么好运,那个可遇不可求。我只有1907年,众多不计其数版本里的其一。但是,但是, dhyang_wxc -  给 dhyang_wxc 发送悄悄话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页 (330 bytes) (4 reads) 09/28/2023  09:34:09 (1)

• “诗言志,歌永言,说者通,论者圜,义者议,讼者辩,有言才能成语,能语未必能言。”妙语!美坛诗人不少,有共鸣者乎?:)) 盈盈一笑间 -  给 盈盈一笑间 发送悄悄话 盈盈一笑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09:21:44

• wrong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One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One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is attributed to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Heraclitus. It reflects the idea that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evolving. The river serves as a metaphor for the flow of life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existence.TJKCB -  给 TJKCB 发送悄悄话 TJKCB 的博客首页 (458 bytes) (3 reads) 09/28/2023  14:24:12

• Nah。再查查?:) dhyang_wxc -  给 dhyang_wxc 发送悄悄话 dhyang_wx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15:48:30

**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ZT)

 
来源:  于 2023-09-28 06:07: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3850 次 (25827 bytes)

要论跟中国关系密切的西方学人,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肯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

 

1920年10月至1921年7月,罗素应邀来华讲学,回国前作告别演讲“中国到自由之路”,回国后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中国问题》。

 

罗素也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蒙茅斯郡一个贵族家庭。1970年2月2日,98岁高龄的他在威尔士家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罗素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德勋章。

 

人性隐含着罪恶,世界常发生灾难,但罗素仍然相信,人生是值得过的。罗素的意义正在于此,他时刻提醒人们反思、正视自己当下的生活,矢志不渝地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人。


而罗素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他不仅在哲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深刻的思想对人类历史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当涅瓦河畔的炮声响起,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种目光掺杂着好奇和钦佩。
 
就像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一样,高尚的苏维埃理想,在那个时代拥有无穷的魅力。一时之间,国际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几乎全都步调一致,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热情的颂赞。
 
然而非常令人尴尬,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之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表现,却仿佛被恶意做空的股票,跌破了所有人的心理价位。这真是应了那句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鲁迅走得早,至死不改初衷;胡适活得长,有幸看到了乌托邦的另一面。这又应了一句话:活久见。
 
而提起活久见,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这位伯特兰·罗素。这位公知领袖、才子班头,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活得最久的知识分子。
 
罗素活了98岁,并且曾经亲自游历苏俄。因此,他在不同时期对苏联的看法,于我们似乎更有参考价值。
 
十月革命爆发之初,罗素的态度与多数人并无二致——既兴奋,又期待。他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向英国驻彼得格勒的大使打听苏俄近况,却因为隔得太远不得要领。
 
1920年,罗素顾不得那么多了,亲自去了一趟莫斯科,实地观察苏俄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与列宁等人长谈。
 
亲身体验过苏维埃俄国之后,罗素如冰水浇头,热情骤灭。在那里,有一种“斗争哲学”,与罗素的理念格格不入。在罗素看来,新生俄国的主政者们的理论存在着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人性上的谬误,是幻想通过宣扬仇恨,以斗争的形式促成美好结果,以天下大乱带来天下大治——却不去想,那些养成仇恨习惯的人,一旦取得胜利,就会马不停蹄寻找新的仇恨目标。
 
理论上的谬误,则在于他们坚信,经济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权力形式,如果国家成为唯一的资本家,就能马上消除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权威——所有人将生杀予夺的大权,全都交托于政府官员。
 
从苏俄回去后,罗素写了一本小书,名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态度,惹恼了很多人。罗素成为了舆论的靶子,左右两派都给他起了埋汰的外号。
 
但那些风言风语丝毫没有撼动罗素,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离开苏俄后,罗素如前面所说,挥一挥衣袖,又来到了中国。

 

斯时斯世,如罗素这般看透苏俄真相的中国知识分子少之又少,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其他很多人就更不用说了(倒是徐志摩是个另类)。
 
胡适这样的盗火先驱,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苏维埃鼓与呼。他认为苏联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正在做一个空前伟大的政治实验。鲁迅先生一反他那为人熟知的文风,写了好几篇热情洋溢的激赏文章大赞苏俄。

而偌大一个新文学的中国文坛,似乎只有24岁的徐志摩跟罗素英雄所见略同。事实上,著名的诗人帅哥徐志摩是罗素的粉丝,罗素《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甫一出版,小徐就找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读完后,还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俄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罗素对苏俄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态度。罗素到中国后,力挺苏俄的鲁迅率先发难,跟他打了场不大不小的笔战。

罗素游玩西湖,看见轿夫十分辛苦,却有说有笑,不知忧愁为何物。罗素受到震撼,遂撰文称赞轿夫乐天知命,懂得享受幸福。获悉罗素上述论调后,鲁迅颇为不满,也写了一篇随笔,讽刺罗素道:“如果轿夫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罗素和鲁迅对“无产者”有着迥异的看法,这源自他们对苏俄的不同态度。如今,那套鼓动仇恨的理论,所带来的灾难,已成历史事实。中外两位思想界名人的这段文章公案,孰是孰非已无需赘言。

随着的阅历不断增长,罗素对苏俄模式的看法也越来越深刻。比如下面这段:

古今中外的人们总在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恰恰证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晚年的罗素致力于和平事业,他认为“人类时刻面临着灭顶之灾”。促使罗素作出这个可怕预言的,是无时不在的核威胁与核讹诈。罗素满怀忧虑地指出: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没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而一场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地球人类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个人的寿命再长,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哲人的思想,却能超越时代而永驻。罗素于1970年过世,但他对苏俄权力属性的判断、对核战争的忧虑等等,丝毫没有过时。活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每天的头条新闻,不时闪出核扩散的消息,蘑菇云的幽灵笼罩在地球之上。天堂长什么样,谁都没见过;但地狱长什么样,我们却大抵可以作出判断,那就是绝对权力加上核弹。

个人固执造就家庭悲剧,集体狂热却会将国家引入深渊。先知如孤独而微弱的灯塔,照亮通往智慧殿堂的道路。伯特兰·罗素是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西方的智慧》被称为“罗素名著中的名著”,其文笔与思想炉火纯青,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学史之流变,探讨整个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以及科学、宗教、文学乃至社会习俗等等容易被东方人忽略的人类社会根本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罗素称《西方的智慧》是“一部献给毛泽东的著作”。1965年毛在杭州时曾说:“罗素送给我一本小册子,可以翻译出来看看。”而实际上,这本杀青于1959年的书,可以说是专门写给中国人读的。

已有8位网友点赞!查看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论坛 » 几曾回首 »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ZT)

所有跟帖: 

• 我觉得胡适比鲁迅看得明白。他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要改良,不要革命“,都应该更近于罗素。鲁迅也很聪明,但性太胡适和鲁迅都看到了问题。但解决问题时,鲁迅性太急,所以偏于肤浅了。性急吃不得热豆腐。世界上解决问题的道路,是没有截径的。道路越是漫长,成功越是快速!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231 bytes) (226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7:41:25

• 主要看这个口号是针对谁,胡适是支持老蒋政权的,当然“要改良,不要革命“,但他不会反对孙文的辛亥革命以及老蒋的北伐战争的。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6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8:42:22

• 现在看来,即使是孙文革命,也未必是正确的方法。有一个旁证:就是日本,似乎就从未发生革命。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8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8:49:08

• 结果呢,从军国主义到半殖民地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3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12:23

• 我的观点的基点是:在近现代,日本混得比中国好。如果你不赞成这一点,那我们就得”另当别论“,哈哈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24:40

• 如果慈禧能象日本天皇那样锐意改革,中国也不需要革命,但因慈禧顽固守旧到底,中国再不革命,亡国是必然的,甚至灭种也是可能的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41:16

• 应该说,慈禧是容许改良(改革)的,只是不容许革命。戊戌变法,慈禧开始也没反对,后来也还有洋务运动。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3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47:01

• 1860年开始那么好的时机不改良,结果被日本按在地上狠狠摩擦,然后痛定却不思痛,为了自己的穷奢极欲,把改革放在她死后,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6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50:44

• 最后的改革机会也完全丧失,以致梁启超痛心疾首地说,是清廷制造了革命党——革命最终成了必然,否则中国必将亡国甚至灭种。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4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53:34

• 强国,不必然要损害慈禧的利益。如果改革派能在保证慈禧权力的大前提下改革,慈禧是会同意改革的。可惜,光绪康梁忽视了这一要点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2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10:06:23

• 光绪康梁如果在变法时懂得尊重慈禧,则结果难料。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2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09:56:41

• 尊重慈禧的唯一的、最佳的方法,就是逢迎慈禧、与慈禧沆瀣一气,顽固守旧,把中国的前途彻底葬送掉。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2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10:00:15

• 你把慈禧绝对化了。慈禧是不傻的,她敢于冒险用曾国藩去对付太平军,就体现了她的权变。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2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10:10:19

• +1 -fleet-  给 flee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0 reads) 09/28/2023 postreply 12:34:18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ZT)

 
来源:  于 2023-09-28 06:07: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3850 次 (25827 bytes)

要论跟中国关系密切的西方学人,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肯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

 

1920年10月至1921年7月,罗素应邀来华讲学,回国前作告别演讲“中国到自由之路”,回国后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中国问题》。

 

罗素也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蒙茅斯郡一个贵族家庭。1970年2月2日,98岁高龄的他在威尔士家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罗素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德勋章。

 

人性隐含着罪恶,世界常发生灾难,但罗素仍然相信,人生是值得过的。罗素的意义正在于此,他时刻提醒人们反思、正视自己当下的生活,矢志不渝地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人。


而罗素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他不仅在哲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深刻的思想对人类历史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当涅瓦河畔的炮声响起,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种目光掺杂着好奇和钦佩。
 
就像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一样,高尚的苏维埃理想,在那个时代拥有无穷的魅力。一时之间,国际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几乎全都步调一致,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热情的颂赞。
 
然而非常令人尴尬,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之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表现,却仿佛被恶意做空的股票,跌破了所有人的心理价位。这真是应了那句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鲁迅走得早,至死不改初衷;胡适活得长,有幸看到了乌托邦的另一面。这又应了一句话:活久见。
 
而提起活久见,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这位伯特兰·罗素。这位公知领袖、才子班头,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活得最久的知识分子。
 
罗素活了98岁,并且曾经亲自游历苏俄。因此,他在不同时期对苏联的看法,于我们似乎更有参考价值。
 
十月革命爆发之初,罗素的态度与多数人并无二致——既兴奋,又期待。他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向英国驻彼得格勒的大使打听苏俄近况,却因为隔得太远不得要领。
 
1920年,罗素顾不得那么多了,亲自去了一趟莫斯科,实地观察苏俄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与列宁等人长谈。
 
亲身体验过苏维埃俄国之后,罗素如冰水浇头,热情骤灭。在那里,有一种“斗争哲学”,与罗素的理念格格不入。在罗素看来,新生俄国的主政者们的理论存在着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人性上的谬误,是幻想通过宣扬仇恨,以斗争的形式促成美好结果,以天下大乱带来天下大治——却不去想,那些养成仇恨习惯的人,一旦取得胜利,就会马不停蹄寻找新的仇恨目标。
 
理论上的谬误,则在于他们坚信,经济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权力形式,如果国家成为唯一的资本家,就能马上消除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权威——所有人将生杀予夺的大权,全都交托于政府官员。
 
从苏俄回去后,罗素写了一本小书,名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态度,惹恼了很多人。罗素成为了舆论的靶子,左右两派都给他起了埋汰的外号。
 
但那些风言风语丝毫没有撼动罗素,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离开苏俄后,罗素如前面所说,挥一挥衣袖,又来到了中国。

 

斯时斯世,如罗素这般看透苏俄真相的中国知识分子少之又少,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其他很多人就更不用说了(倒是徐志摩是个另类)。
 
胡适这样的盗火先驱,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苏维埃鼓与呼。他认为苏联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正在做一个空前伟大的政治实验。鲁迅先生一反他那为人熟知的文风,写了好几篇热情洋溢的激赏文章大赞苏俄。

而偌大一个新文学的中国文坛,似乎只有24岁的徐志摩跟罗素英雄所见略同。事实上,著名的诗人帅哥徐志摩是罗素的粉丝,罗素《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甫一出版,小徐就找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读完后,还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俄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罗素对苏俄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态度。罗素到中国后,力挺苏俄的鲁迅率先发难,跟他打了场不大不小的笔战。

罗素游玩西湖,看见轿夫十分辛苦,却有说有笑,不知忧愁为何物。罗素受到震撼,遂撰文称赞轿夫乐天知命,懂得享受幸福。获悉罗素上述论调后,鲁迅颇为不满,也写了一篇随笔,讽刺罗素道:“如果轿夫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罗素和鲁迅对“无产者”有着迥异的看法,这源自他们对苏俄的不同态度。如今,那套鼓动仇恨的理论,所带来的灾难,已成历史事实。中外两位思想界名人的这段文章公案,孰是孰非已无需赘言。

随着的阅历不断增长,罗素对苏俄模式的看法也越来越深刻。比如下面这段:

古今中外的人们总在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恰恰证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晚年的罗素致力于和平事业,他认为“人类时刻面临着灭顶之灾”。促使罗素作出这个可怕预言的,是无时不在的核威胁与核讹诈。罗素满怀忧虑地指出: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没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而一场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地球人类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个人的寿命再长,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哲人的思想,却能超越时代而永驻。罗素于1970年过世,但他对苏俄权力属性的判断、对核战争的忧虑等等,丝毫没有过时。活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每天的头条新闻,不时闪出核扩散的消息,蘑菇云的幽灵笼罩在地球之上。天堂长什么样,谁都没见过;但地狱长什么样,我们却大抵可以作出判断,那就是绝对权力加上核弹。

个人固执造就家庭悲剧,集体狂热却会将国家引入深渊。先知如孤独而微弱的灯塔,照亮通往智慧殿堂的道路。伯特兰·罗素是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西方的智慧》被称为“罗素名著中的名著”,其文笔与思想炉火纯青,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学史之流变,探讨整个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以及科学、宗教、文学乃至社会习俗等等容易被东方人忽略的人类社会根本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罗素称《西方的智慧》是“一部献给毛泽东的著作”。1965年毛在杭州时曾说:“罗素送给我一本小册子,可以翻译出来看看。”而实际上,这本杀青于1959年书,可以说是专门写给中国人读的。

已有8位网友点赞!查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JKCB 回复 悄悄话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来源: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于 2023-10-03 07:07:39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245 次 (40215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来源:新前沿

要论跟中国关系密切的西方学人,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肯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位。

1920年10月至1921年7月,罗素应邀来华讲学,回国前作告别演讲“中国到自由之路”,回国后出版了一本著名的《中国问题》。

罗素也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蒙茅斯郡一个贵族家庭。1970年2月2日,98岁高龄的他在威尔士家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罗素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罗素获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授予英国嘉德勋章。

人性隐含着罪恶,世界常发生灾难,但罗素仍然相信,人生是值得过的。罗素的意义正在于此,他时刻提醒人们反思、正视自己当下的生活,矢志不渝地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人。

而罗素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他不仅在哲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其深刻的思想对人类历史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当涅瓦河畔的炮声响起,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种目光掺杂着好奇和钦佩。

就像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一样,高尚的苏维埃理想,在那个时代拥有无穷的魅力。一时之间,国际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几乎全都步调一致,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热情的颂赞。

然而非常令人尴尬,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之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表现,却仿佛被恶意做空的股票,跌破了所有人的心理价位。这真是应了那句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鲁迅死得早,至死不改初衷;胡适活得长,有幸看到了乌托邦的另一面。这又应了一句话:活久见。

而提起活久见,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这位伯特兰·罗素。这位公知领袖、才子班头,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活得最久的知识分子。

罗素活了98岁,并且曾经亲自游历苏俄。因此,他在不同时期对苏联的看法,于我们似乎更有参考价值。

十月革命爆发之初,罗素的态度与多数人并无二致——既兴奋,又期待。他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向英国驻彼得格勒的大使打听苏俄近况,却因为隔得太远不得要领。

1920年,罗素顾不得那么多了,亲自去了一趟莫斯科,实地观察苏俄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与列宁等人长谈。

亲身体验过苏维埃俄国之后,罗素如冰水浇头,热情骤灭。在那里,有一种“斗争哲学”,与罗素的理念格格不入。

在罗素看来,新生俄国的主政者们的理论存在着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人性上的谬误,是幻想通过宣扬仇恨,以斗争的形式促成美好结果,以天下大乱带来天下大治——却不去想,那些养成仇恨习惯的人,一旦取得胜利,就会马不停蹄寻找新的仇恨目标。

理论上的谬误,则在于他们坚信,经济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权力形式,如果国家成为唯一的资本家,就能马上消除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权威——所有人将生杀予夺的大权,全都交托于政府官员。

从苏俄回去后,罗素写了一本小书,名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态度,惹恼了很多人。罗素成为了舆论的靶子,左右两派都给他起了埋汰的外号。

但那些风言风语丝毫没有撼动罗素,他那“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实在令人钦佩。离开苏俄后,罗素如前面所说,挥一挥衣袖,又来到了中国。




罗素夫妇在中国,与蒋百里(前左一),及瞿菊农、赵元任、王庚、孙伏园(后排左起)

斯时斯世,如罗素这般看透苏俄真相的中国知识分子少之又少,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其他很多人就更不用说了(倒是徐志摩是个另类)。

胡适这样的盗火先驱,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苏维埃鼓与呼。他认为苏联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正在做一个空前伟大的政治实验。鲁迅先生一反他那为人熟知的文风,写了好几篇热情洋溢的激赏文章大赞苏俄。

而偌大一个新文学的中国文坛,似乎只有24岁的徐志摩跟罗素英雄所见略同。


一身英伦风的徐志摩

事实上,著名的诗人帅哥徐志摩是罗素的粉丝,罗素《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甫一出版,小徐就找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读完后,还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俄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罗素对苏俄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态度。罗素到中国后,力挺苏俄的鲁迅率先发难,跟他打了场不大不小的笔战。
罗素游玩西湖,看见轿夫十分辛苦,却有说有笑,不知忧愁为何物。罗素受到震撼,遂撰文称赞轿夫乐天知命,懂得享受幸福。

获悉罗素上述论调后,鲁迅颇为不满,也写了一篇随笔,讽刺罗素道:“如果轿夫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罗素和鲁迅对“无产者”有着迥异的看法,这源自他们对苏俄的不同态度。如今,那套鼓动仇恨的理论,所带来的灾难,已成历史事实。中外两位思想界名人的这段文章公案,孰是孰非已无需赘言。

随着的阅历不断增长,罗素对苏俄模式的看法也越来越深刻。比如下面这段:

古今中外的人们总在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恰恰证明,给人类带来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晚年的罗素致力于和平事业,他认为“人类时刻面临着灭顶之灾”。促使罗素作出这个可怕预言的,是无时不在的核威胁与核讹诈。罗素满怀忧虑地指出:

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没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而一场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地球人类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个人的寿命再长,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哲人的思想,却能超越时代而永驻。罗素于1970年过世,但他对苏俄权力属性的判断、对核战争的忧虑等等,丝毫没有过时。

活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每天的头条新闻,不时闪出核扩散的消息,蘑菇云的幽灵笼罩在地球之上。天堂长什么样,谁都没见过;但地狱长什么样,我们却大抵可以作出判断,那就是绝对权力加上核弹。
个人固执造就家庭悲剧,集体狂热却会将国家引入深渊。先知如孤独而微弱的灯塔,照亮通往智慧殿堂的道路。




people underlin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美国大兵的歌
无处安放的前外交部长
今年网上最蠢的一篇文章出现了
“电视把我爷爷逼成这样了…...”81岁老人的心酸一幕,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您的位置: 文学城 ? 论坛 ? 几曾回首 ?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所有跟帖:
? 1.共產主義剛興起,被寄于希望 2. 罗素到過蘇聯 3.罗素受過真正民主制度社會的熏陶 -weed123- 给 weed1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8 reads) 10/03/2023 postreply 09:28:17

? 英国人受培根洛克思想影响很大,相信人能认识的真理来自归纳法,不是演绎法。共产主义学说是一种演绎学说。 -viBravo5- 给 viBravo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5 reads) 10/03/2023 postreply 11:08:50

? 归纳法是对既定事实的汇总,不容易出错。演绎法则是对未知领域海阔天空的展拓,搞错的概率大增。 -郭大平- 给 郭大平 发送悄悄话 郭大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6 reads) 10/03/2023 postreply 11:32:12

? 归纳法的中国式表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viBravo5- 给 viBravo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1 reads) 1
TJKCB 回复 悄悄话 ? 胡适没看透,鲁迅没看透,罗素和徐志摩看明白了 (ZT) - 十具 -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32783 bytes) (78 reads) 09/28/2023 05:51:19

? 百年前,罗素的中国之行并不成功。当时中国学者更推崇杜威的实用主义。罗素是数学家,重逻辑,认为一切可以用逻辑来表征, - ling_yin_shi - 给 ling_yin_shi 发送悄悄话 ling_yin_shi 的博客首页 (664 bytes) (13 reads) 09/28/2023 08:33:58

? 逻辑思维有用,但对战略来说,作用有限。战略层面主要靠综合思维。 - solo1 - 给 solo1 发送悄悄话 solo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1 reads) 09/28/2023 10:17:30

? 20多年前在波士顿购得一本旧书。 - solo1 - 给 solo1 发送悄悄话 solo1 的博客首页 (82 bytes) (11 reads) 09/28/2023 10:05:2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