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2024 (800)
2025 (54)
昨天收到《物理化学学报》编辑部的邮件,课题组20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被评为当年的高引用论文,我看了一下,共有112篇入选。这是第二次收到此类信件,第一次是《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有个叫ResearchGate的网站经常给注册会员发来信息,包括新增的文章阅读、文章引用、全文检索等情况,让会员对自己的文章受关注情况有个实时了解,看来作者们对文章发表后的状态关注也会成为商机。
为啥人们如此关注文章被引情况呢?除了由科技评价体制要求的被动关注外,还有作者自己的“照镜子”心理。现实中,很多人是由被动关注转变为主动关注的。
我自己的被引情况只查过一次,就是报奖时被要求提供。我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是,科研踏踏实实做,文章认认真真写,一旦发表便不再关注,因为好坏评价是读者的事情,我要关注的是进一步的工作。因此,即使ResearchGate告诉我又有了新的引用,我也无动于衷,不会想着去查一遍到底是谁引用了我的文章。你也许会说,查引用能够掌握同行动态,确实如此,但同行也许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做的又不是前沿科学,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那么多同行。
不过,人人都有爱美之心,所以才会有镜子这个东西产生。一个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前总要照照镜子,目的是博得外界的关注。其实关注文章被引和照镜子是一个道理,总想知道外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看法,这种心理很正常,但太爱照镜子就不好了。自己长啥样子应该自己清楚,无论如何打扮,底子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修饰部分--衣服,所以经常照镜子会让人搞不清楚别人究竟是欣赏人呢,还是欣赏服饰?
文章内容所包含的实质发现就像一个人的长相,发表的期刊就是穿的衣服,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例子就是青蒿素研究。比如,十年前流行尖头皮鞋,五年前流行圆头皮鞋,现在流行帆布鞋,脚还是那双脚,究竟穿哪个鞋子回头率更高呢?有的研究是时尚性的,有的研究是基础性的,那我们有必要十分关注引用吗?不必。就像越是丑女越爱照镜子一样,越是缺乏原创的工作越喜欢查被引。
我2002年发表在《Applied Optics》上一篇文章,超级疏水减反射膜的简单制备方法,到现在引用了30次(刚刚ResearchGate告诉我的),多吗?不知道,也不关心,但我自信这个方法比模拟荷叶表面的工作简单多了。我的文章从来都是这样,一旦出手,便不再关心。
我认为,做科研要有自信,自信自己的眼光和实力,而不是总是关心被引用了多少次,那样会使人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