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6 (1035)
2017 (752)
2018 (978)
2019 (385)
2020 (175)
2021 (235)
2022 (101)
2023 (983)
30年东,30年西: 非东非西, 亦东亦西
故乡变成异乡,而异乡最终变为故乡
~~~~~~~~~~~~~~~~~~~~~~~~~~~~ Source ~~~~~~~~~~~~~~~~~~~~~~~~~~~`
在美国三十年
已有 8822 次阅读2013-7-10 09:49|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人生 30年 误落尘网
张有学
到美国三十年了。似乎该反思一下人生,最好有一些深刻的思想,以流传后世成为“张有学思想”。但一想到 30年,首先蹦出来的竟然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杂七杂八的东西记多了,需要的时候拿不出来精辟合适的,怎么反而尽蹦出不怎么应景对情的句子呢?
在美国这30年应该说还是很逍遥自在的,不需要摧眉折腰,说不上误落了尘网,甚至可以说是跳出了尘网。基本没有生活上的困难 (见“好学术环境第一条:没有生活压力”),工作上也算洒脱。甚至自我感觉年级轻轻就差不多做到了至圣先师孔夫子70岁才能做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是不是在美国比较容易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呢?)还在当研究生时,科研课题就已经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见“找科研课题的经历”)。当博士后时虽然课题不是自己找的,但还是很对自己的口味(兴趣和特长)。当了教授更加独立自由。除了必须教课以外,其余时间自由支配。当然我不能免俗,大都用来做科研了(近些年在网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包括上科学网写博客) 。由于没有生活压力,甚至都没有为了挣夏天工资而夏季在密大教课(虽然那比当长江学者工资高多了)。做课题也是从心所欲,想到哪做到哪,从不跟风做课题 。现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科研经费越来越难了,也许以后不能自己想到哪就做到哪,而是经费指到哪我就打到哪了。
曾经多次自吹在美国当教授感觉不错(如“在美国当刺头”,“在美国当教授就是好啊”, “我参与学术争论的经历”)。再举一例说明教授的自由。到了密西根大学当助理教授后,在本系一位同事家的聚餐party上聊天,我说到了不久要去中国开会。同事问:“你是觉得那个会议学术上重要,还是因为那个会议是在中国而去开会呢?”这好像是我到美国后被同事问的最尖锐的非学术问题。我正在考虑如何回答,例如回答两种考虑都有,或反问对方如果去英国开会,是觉得那个会议学术上重要,还是因为那个会议是英国而去开会呢? 但另一位教授解围了,说:“不要回答。当了教授,就有那么一些特权,包括可以自己决定到世界任何地方开会,而且不用向任何人解释或请示。”(当然一个先决条件是自己有开会需要的经费,到中国开会还是比较贵的。)大家都一笑了之。
条件虽好,心态也还行,可惜没有做出大的传世成果。当年在北大读书时,极狂,和一些其他理科生一样希望成就能比肩牛顿。现在看来不知差了十万八千里,确实很惭愧!当年北大文科生希望能当总理(这一点我在“我与北大”里留了一手没说,怕耽误北大文科校友),如今实现了。北大其他理科生得加油,向文科生学习要说到做到啊!
美国虽好,但我还是勉不了俗,总想着是否回国做事。例如我们 iPaces 曾希望在国内办一个研究所。后来我自己也当过一阵长江学者,亲历了国内工作的不容易。虽然我还算是从心所欲,但很可能被认为是异类。(那也比文革时好多了。文革时稍微从心所欲,就被关起来了。见“一次挨整的经历”。)那时不怎么上网,因此当长江学者有点像孙悟空当弼马温/齐天大圣一样自我感觉良好。谁知被丘成桐教授攻击北大长江学者而站出来参加网争以至于挨大部分网民的骂之后才发现当长江学者好像不是好差事,辛苦还要挨国人骂。如果不是那时猛醒,也许现在就在国内了。不在国内也好,避免了许多内斗。虽然后来偶尔也还考虑过加盟某大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总是不了了之。每逢春暖花开时节,只有自嘲自吟: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密州当岳州。
三十年之际冥想,还忽然蹦出来了个“30年河东,30年河西”。或者说“30年洋东,30年洋西”。这个好像还有点应景。三十年前,中国贫穷落后,对美国的富强只能遥望。三十年前在哥伦比亚认识一位国内来的研究法学的访问学者,感慨地对我说:什么是物质极大丰富,美国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离共产主义只有一步了。这30年中国发展迅猛,连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里都要追赶中国的高铁。虽然老百姓平均收入比美国还差一截,穷人还多,但富人也多,听说一些人已经开始在美国抢购房地产了。
说“误落尘网中”,也不是完全不应景 。虽然没有为五斗米折腰,但尘网其实无处不在,有几人真能免俗跳出来呢?而且落入尘网也不一定就猥琐了。想当年孔丘为尘网所误,50多岁了还周游列国求职如丧家犬。孔丘还是被尊为圣人。牛顿建立了物理学大厦之后,50多岁,但还是没有清高到拒绝一个荣誉性的不用干活而挣大钱的公务员岗位(an honorable and lucrative post, Wikipedia)。老爱建立了相对论之后,离婚再娶,也算是尘网吧。这尘网难逃啊。我怎敢自吹没有“误落尘网中”呢?我在美国30年虽然没有完全掉到钱眼里以至于被同胞们讥笑工资太低,可总希望做出能名垂千古的贡献,不也是尘网吗?老没回去(没有借口,只有深深道歉),但又老想着是不是该回去了,是不是也算另一种尘网?不禁想起了也不一定应景的半句对联:
心中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