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老是先行者,早早地就抒发了“终日看山不厌山”的感想,我们现在生活在群山之中,虽无白老的才华,但情怀相似。然而,卡瓦格博多于秦岭的肃穆所催生出的更庄严的诗篇,是以藏民种种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比如转山来书写的,不易读懂。
昨天正午之后,天逐步放晴,但气温很低。晚饭之后,我们几个到村子里去散步,行走在静谧的村庄中,晚霞映红了我们的脸庞,天空中浮云姿态万千,恍惚中忽然有个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的瞬间,但又倏忽不见。
最近,开始看这本书:《雪山之眼——卡瓦格博神山文化地图》,作者扎西尼玛是德钦县明永村人,地道的本地人了,这一点使得我对这本书另眼相看,家乡需要自己孩子的讲述和体会,这一点好像对我有另外的启发。我对雪山的认识也是由这本书开始的,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做一点书摘,算是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每天三条,希望路过的人对雪山有一点了解,同时,也希望对雪山有了解的人留下您的所知所见。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命名的:
1、在藏传佛教传入藏地之前,藏地信奉的是苯教。卡瓦格博在苯教时代的名字是绒赞岗,“绒”即河谷地带,包括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赞”意为勇猛无比,还有王者之意(如吐蕃的国王称作赞普)。“绒赞”就是三江流域的王者。卡瓦格博雄居于绒赞岗之巅,又被称作绒赞卡瓦格博。(P3)
2、卡瓦格博在藏传佛教传入藏地传播兴起之后,经莲花生大士调伏后成了受了居士戒,由九头十八臂的凶煞神转变为护法神,佛祖和莲花生大士给其灌顶加持,从此守护着这方净土。此后,卡瓦格博双有了新的名号:乃钦卡瓦格博。“乃”即圣地,“钦”意为广大、伟大之意,“乃钦卡瓦格博”即大圣地卡瓦格博。(P4)
3、这座被世代称之为卡瓦格博的雪山现在都被称作“梅里雪山”。把卡瓦格博与梅里雪山混为一谈肇始于中日两国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以来,使用了1975年日本陆军印制的军用地图,把其标做梅里雪山。日方参与登山活动的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给联合登山队定名为“日中友好梅里雪山学术登山队”。由于这支登山队的攀登活动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形成了巨大影响,梅里雪山便轻而易举地替代了卡瓦格博。一个地名就这样被混乱了。(P6)
晨起,观日之东升,会海之潮回,大地正气升腾,不知不觉间阳光已彻照八方……
今早的日光与月亮
日照
昨晚的卡瓦格博
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