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中医中药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2015-10-09 09:49:59) 下一个

屠的诺奖, "不是中医, 还是西药“ 诺奖委员委婉的说,表彰她提纯的科学方法,不是表彰中药-

 

犹抱瑟琶半遮面. 何必扭扭捏捏?西方向来功利,要有别的法子,他会找你? 西医无路,才来找中医中。没有中医,那有中药? 中医而入 -他心里清楚。再往深度说,中国经济好了,国家也强大了,以后有事求你留个后路。

 

再往更深说,"表彰她提纯的科学方法,不是表彰中药"

 

- 江老先生点穿啦:〝图样图森破〞.

 

"前段时间,一个其貌不扬的乡下作家,在大饥饿时期,写了篇"丰乳肥臀",如望梅止渴,竟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奖。这是警告处分后,第一个真正的诺贝尔奖,让全中国兴奋了一阵子。

当今,一个"三无科学家",一个老太太,在默默无闻几十年后,竟然得了个诺贝尔生理学奖金,又要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开心一段时间了。

其实,诺奖评委是很势利的,如同当年发和平奖给奥巴马。那个乡下作家的作品已经发表很多年了。那个"三无老太太"的研究发现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为什么他们现在才发现,才给他们发奖?

中国经济好了,国家也强大了,以后定会有更多的人得诺贝尔奖。说不定,哪一天,中国政府设一个比诺贝尔奖更贵的奖,来奖励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 (来源: )

 

 

"屠的获奖是基于青蒿素新药的研发成果,所以这不是中医获得诺奖,同样也不是中药获得诺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植物药青蒿与在西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新药青蒿素,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作为植物药的青蒿与作为西药的青蒿素,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925642.html

 

""屠呦呦去问老中医,还被讥讽:不会读原文吗?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此西医出生的屠呦呦苦读中医经典《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悟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是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她推测,高温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改用乙醚为溶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水煎剂无效、95%乙醇提取物效价仅30%—40%。于是继续攻关,1971年屠呦呦贡献出关键的乙醚提取青蒿方法,提取物抗疟作用达95%—100%,立即导致对青蒿的高效性高度重视。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47277&do=blog&id=925645

 

这是一个事实:同样的实质内容,同样的功效 - 中国得创建自己的规则,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 - 成千上年的临床试验。

中医与西方标准- "这恰说明注重单一药物的西药思想的局限性。而中药从来就不是单一药物的思路,所以不能全用西药方式对中药。"

 

 

陈南晖 2015-10-5 05:02

呵呵,离开了中国中医药的环境,你以为何人凭什么就可以发现青蒿素?中医不需要诺贝尔奖的肯定,中华民族世代繁衍到现在,中医保护了那么多人的健康,其功彪炳史册,无需什么诺贝尔奖来证明其胜利!

中国为什么没有原创新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68833-924577.html.

 

那是不对的!中医有许多原始创制发明的新药,但不是西方加封定义的新药。为什么中医要削足适履迎合西方加封的新药定义?


屠的获奖是一个装修成西方的鞋子规则我有一个梦想, 有一天,中医有它自己的标准,没有受到西方的规则。"中医不需要诺贝尔奖的肯定,中华民族世代繁衍到现在,中医保护了那么多人的健康,其功彪炳史册,无需什么诺贝尔奖来证明其胜利!" - 說得多好! 有骨氣!

 

例如,西医对癌症已穷途末路,也许,中医可以做一个新的路径来控制癌症 - 西方人得接受中医药标准

 

 

Above is not a logical argument - typically Westerners mentality - never admit.

 

That's the fact: same content, same efficacy - Chinese gotta kick up one gear to create their own rule, especialy TCM (tran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 medicine with thousands years of clincal trials.

You can't go anywhere with TCM under Western standards -

 

屠的获奖 is a co-incidence, fitting into the shoes of Western. I've a dream one day: TCM has its own standard, not subjected to Western rules.

 

Reading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s, I realize that TCM doesn't provide a clear defintion - What's TCM therapeutic? by efficacy? some ground work needs to be done!

 

********************** Reference 1 ****************************

 

作者:袁爽 张晔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10/9 11:08:23
选择字号:
?
?
药学专家解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的争议
?

 

近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再次引发关于中药与西药的口水战:

有人认为此奖意味着中药终于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扬眉吐气,不再因药理机制不明确、作用成分不明等原因受人诟病;也有人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借助了严格的现代化制药手段,现代医学才是最大功臣,中药的“不科学性”依旧存在。

当然也有人指出中西医结合才是从诺奖中应得的启发……

10月7日,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孔令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很多人习惯把化学药物与中药对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联系,化学药物来源于中药和天然药物,两者治病时起作用的物质基础都是化学成分。

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

1971年10月4日,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并成功得到了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该样品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那么,屠呦呦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究竟算是中药还是西药?

“现在临床上用的青蒿素大多是它的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珀单酸酯等等。这些都是化学药物,不算是中药。”孔令义解释说,“但是青蒿素本身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纯化合物,按照现在执行的中国西药审评办法,从中药中提取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可以算是中药的一类新药,也可以算做化学药物的一类新药,两条路都能走得通。”

1973年,屠呦呦课题组研发出了青蒿素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将抗疟的疗效提高了10倍。目前临床使用的都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很少直接使用青蒿素,因为纯化合物不溶于水,而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经过了筛选和毒性试验,具有抗疟疗效好、水中溶解度大的特点。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青蒿疗效好为何被“埋没”

虽然,早在1700年前,中医典籍就记载了青蒿治“疟疾寒热”的疗效。并且在中国古代也有直接应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实践。

但是,一个奇特现象是:在中国历史上,青蒿确实并未成为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有效的抗疟药物。

即便在《本草纲目》出现以后,中国的疟疾肆虐情况依然严重,史书中多有记载,甚至就连清康熙帝1693年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手无策,后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抗疟药奎宁的原料)而康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有疟疾病人三千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疟疾位于五大传染病之列。

那么,人们不禁会问:青蒿为何会被“埋没”?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孔令义认为,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

当屠呦呦确认青蒿的粗提取物对鼠疟、猴疟原虫抑制率达100%后,一套现代制药流程便启动了。这种“提纯—再试验—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模式,是所有现代正规药物出厂上架前必经的流程。

经过这个流程后所得的青蒿素,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毒副作用都非常明确。而这个过程,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等中医理论和君臣相佐等中药理论,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认为,青蒿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抗疟疾类药物,其发明过程与1820年诞生的老牌抗疟疾药物奎宁,以及阿司匹林、吗啡等药物其实非常相似。其实质都是古人通过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具有特定治疗,但只有经过现代方法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如同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金鸡纳树中提取奎林、罂粟树中提取吗啡一样,当青蒿素从青蒿这种植物中剥离开来,成为疗效和不良反应都十分明确的真正药物时,才能真正意义上造福人类。这也是所有现代药物的研发路径。在这方面,青蒿素可谓给中国的传统药物做出了榜样。(原标题:别吵了,青蒿素既是中药也是西药)

(科技日报南京10月8日电)

相关专题:2015年诺贝尔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2015/10/9 22:31:10 yzqts
新材料
摘引媒体报道http://news.hexun.com/2015-10-07/179638695.html
“昨天,记者在扬州中医院中医科主任高鹏的指引下,找到了由中国科协编写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该文献中介绍,南京地区“523中草药”研究小分队在民间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高邮县农村医生和群众,使用当地的青蒿治疗疟疾取得良好效果,并于1969年写成一份报告。1976年6月至10月,高邮县5个实验区的26个观察点,服用青蒿治疗疟疾24万多人,发病率比1975年同期下降了50%;用青蒿治疗现症间日疟201例,有效率达89%。卫生部两次派遣所属的中医研究院到高邮访问调查,肯定了青蒿治疗疟疾的疗效。”
 
2015/10/9 21:32:32 lichunjie08
前几天,看到科学网的一位专家预言,今后影像中国走向的三件事:1、屠呦呦的诺奖;2、TPP谈判;3、国内政治走向。深感他的远见卓识,在下已经感受到了这三件事辐射的热量了。
 
2015/10/9 21:00:14 yanghope
获奖了,就争了。没获奖的时候,连影都没有。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自然就会获奖。
 
2015/10/9 20:11:34 stonesheep



一切自然科学,在中医面前都弱爆了。


 
 
2015/10/9 19:23:15 dsm9393
业内专家解释很到位。谢谢!但是没有说清下面问题。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科学服用方法这几个字不能解释古药典结论。中医治疟疾是有效的,不必争论。一个中药方不会一种草药,所以作者解释仍留疑问,对否?!

 

2015/10/9 19:13:10 hkwu IP:
我只能说无知无聊的人太多,中药与西药有什么好争议的。
[回复]
?
?
2015/10/9 18:56:16 zhoubin4111 IP:
能治好病不就得了,管他中药西药
[回复]
?
?
2015/10/9 18:52:58 yjxk111 IP: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选择青蒿?为什么不选择其它的中药?如果不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指导来选择青蒿,你是不是选择桑树,菊花,大白菜,小白菜,大豆,萝卜来提取?在古代,青蒿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并有成功治愈疟疾的案例,但也有的人对中医药不太精通,不知道如何用药,没有成功治愈。而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说明在中国古代该时期早已用青蒿治愈过许多疟疾患者,这些理念均在中医药指导下。如果中国没有中医理念,也没有中医药。你会选择从青蒿中提取吗?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也不会从白菜中提取。就合成个全新的药来治病吧。
[回复]
?
?
2015/10/9 17:42:05 young185194360 IP:
引用:“按照中医理论诊治开的药就是中药,按照西医理论诊治开的药就是西药。所以关键是青蒿素治疟疾病是按中医理论治的还是按西药理论治的?”
完全赞同!
[回复]
?
?
2015/10/9 17:32:24 trafagar IP:
安拉真主要“竞选”安拉大位了,谁叫穆斯林国家一个个都这么不争气,连几个贿赂选民滴银子都贡献不出来?安拉心想,算了,老子直接宰杀几条“忠实走狗”去卖点儿肉钱使还方便些。呵呵呵呵!
[回复]
?
?
2015/10/9 17:30:26 zjgjnu IP:
按照中医理论诊治开的药就是中药,按照西医理论诊治开的药就是西药。所以关键是青蒿素治疟疾病是按中医理论治的还是按西药理论治的?
[回复]
?
?
2015/10/9 17:28:01 retertry11 IP:
引用:“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
===违反矛盾律”

光既是波也是粒子,自然界喜欢矛盾,自然界是即矛盾又统一的。青蒿素同理,即可以是中药也可以是西药,矛盾又统一的。大家应该恭喜屠呦呦,少点嫉妒心才对
[回复]
?
?
2015/10/9 17:21:24 laohe41 IP:
原标题本身《别吵了,青蒿素既是中药也是西药》本身就是在捣浆糊。青蒿素完完全全就是西药,跟中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硬要说青蒿素与中医药有什么关系,最多也就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与苹果的关系,如此而已。
[回复]
?
?
2015/10/9 17:19:31 gdn IP:
有专家解释,中国历史上多个药典记载了青蒿主治“疟疾寒热”,但都有一个同样问题:没有给出科学的服用方法。
-----------------------------------------
这是典型的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现象。
[回复]
?
?
2015/10/9 17:18:21 young185194360 IP:
引用:“楼下几个化学盲就别丢人现眼了。器官水平、分子水平的乱扯什么?科学网的垃圾真是越来越多了。”
这无关化学,是中药和西药的用药原理不一样
[回复]
?
?
2015/10/9 17:14:47 DXY1234 IP:
楼下几个化学盲就别丢人现眼了。器官水平、分子水平的乱扯什么?科学网的垃圾真是越来越多了。
[回复]
?
?
2015/10/9 17:14:32 gdn IP:
对于获奖,吃醋的人太多了。
[回复]
?
?
2015/10/9 16:46:19 nsl IP:
痴迷中医中药的人往往都偏执,不太理性和不讲逻辑,??????
[回复]
?
?
2015/10/9 16:37:01 jzm2500sz IP:
我的理解是,纯化合物就是化学中的纯净物,而且是化合物,不是单质。其实只要说是化合物就能表达意思,作者可能是为了强调这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分离提纯后得到的纯的化合物,不是传统中药熬制的汤药(混合物),所以才使用了化学课本中并不常见的“纯化合物”一词,或者说“纯的化合物”更好。您以为呢?
引用:“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请问孔长江,什么叫做纯化合物?”
[回复]
?
?
2015/10/9 16:31:58 Avalon2013 IP:
楼下有几个“大师”,一会儿说人家流氓,一会喷喷人家的化学知识,麻烦来点干货,别光是喷

 

2015/10/9 15:15:46 zzmoxue IP: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中国特色。中药都是有性味归经的,中药还处在整体器官水平,还没到分子水平。青蒿素可以看做天然药物,可以看做西药,但绝不是中药。
[回复]
?
?
2015/10/9 14:50:30 rbhuang5907 IP:
孔令义认为,青蒿成为真正有用的药物,是经历了严格的现代制药流程之后。
===青蒿是植物,如何经过现代制药流程?
[回复]
?
?
2015/10/9 14:48:57 rbhuang5907 IP: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
===违反矛盾律
[回复]
?
?
2015/10/9 13:44:27 fdwllq1 IP:
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化学知识为零,再加一句,制订这个规则的是流氓!
[回复]
?
?
2015/10/9 13:03:58 rbhuang5907 IP:
由此可见,青蒿素作为纯化合物既可以算作中药,也可以视为西药。但是,青蒿素的衍生物或者说它的结构修饰物通过了化学反应,不再是纯化合物,而是属于化学药物的范畴,应算西药。
===化学知识为零
[回复]
?
?
2015/10/9 11:46:51 young185194360 IP:
中药是否更注重整体,是通过调节整体来发挥作用,而西药注重靶点,青蒿素是通过整体发挥作用的吗?

 

 

********************************** Reference 2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
William C. CampbellWilliam C. Campbell

Prize share: 1/4

Satoshi ?muraSatoshi ?mura

Prize share: 1/4

Youyou TuYouyou Tu

Prize share: 1/2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 was divided, one half jointly to William C. Campbell and Satoshi ?mura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infections caused by roundworm parasites" and the other half to Youyou Tu "f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5/

 

****************************** Reference 3 ************************

 

话说中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已有 63 次阅读2015-10-5 09:45|个人分类:糊涂杂念|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推荐到群组

 

话说中国自然科学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周 健

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这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里诺贝尔奖的零的突破。屠研究员(应该包括其他合作者)研发的青蒿素,拯救了疟疾高发国家和地区的无数人的生命,她荣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真可谓实至名归。伴随这个“零”的突破,在中国的科学界、医学界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共鸣。

1 中国科学家与获诺贝尔奖

过去的二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政府投入到科学技术领域的资金越来越多,以及相配套的一些科技人才政策(比如广招海外人才、江河湖海人才计划等等)的推进,中国的SCI论文数量高居世界第二。于是,近些年来,社会公众对诺贝尔奖的热情也逐步高涨。对过去颁发的诺贝尔奖事迹的回顾,对某年度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人员的预测等信息可见诸媒体。对此,有学者就曾经说,中国今后50年内出重大科技突破甚至诺奖工作是根本没有希望的。也有专家认为可能会出现在这几年我们国家招收回来的“海归”人士身上。然而,今年诺奖委员会宣布将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三位获奖者之一),这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惊奇和兴奋。诺奖的宣布,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也能获得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同时,这个“零”的突破也应该能极大地提升中国科学家的自信心,无论你是“海龟”还是“土鳖”,不管你是“三全”还是“三无”,只要你做出了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实实在在的科学贡献,诺奖可能就会光顾你。

2 中医与新药研发

正如诺奖评委介绍的那样,屠呦呦的获奖不是颁发给传统医学的奖项。屠的获奖是基于青蒿素新药的研发成果,所以这不是中医获得诺奖,同样也不是中药获得诺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植物药青蒿与在西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新药青蒿素,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作为植物药的青蒿与作为西药的青蒿素,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质。尽管如此,我们依据已有的事实,能否如此推测:如果没有中医对青蒿使用及其经验的记载,那么青蒿素的发明时间可能有限的推迟若干年或世纪?青蒿素的发明,至少证明了中医体系中的一些元素是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全盘否定中医和消灭中医的观点是不妥的。

 

0一五年十月六日

作者联络:Email:zhou6789@21cn.com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92564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周健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ference 4 ***********************************

 

屠呦呦为了不影响科研曾寄养4岁女儿(组图)
文章来源: 于 2015-10-06 11:01:11-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3854 次)
<!--
var addthis_config = {"data_track_addressbar":true}; var addthis_config = { /* your GA property ID goes here: */ data_ga_property: 'UA-38874158-1', /* set to true to enable social tracking */ data_ga_social : true };
-->


10月6日,屠呦呦在北京的家中。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

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

从5日晚间获奖消息传来,屠呦呦家中的电话就响个不停,祝贺的、采访的,她的老伴儿李廷钊一边帮着招呼记者落座,一边忙不迭地接着持续响起的电话。
 


10月6日,屠呦呦在北京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作 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 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段获奖感言,屠呦呦写在一张纸上,一字一句地向记者念出来。她的声音清脆,口音夹带着浓浓 的宁波味道。

秋日的阳光透过阳台照进客厅,把米黄色的沙发照得很亮。年过八旬的屠呦呦身着紫红色飘带领衬衫,外披一件驼色勾花针织开衫,整洁利落的卷发全部梳向脑后。由于听力原因,她向记者的方向前倾身体,专注地望着记者的眼睛。

“我确实没什么好讲的,科研成果是团队成绩,我个人的情况在这两本书里都讲得很清楚了。”与前晚记者在电话中沟通的情况一样,没说两句,屠呦呦又开始回避谈及自己。
 


10月6日,屠呦呦在北京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茶几上,放着屠呦呦向记者推荐的两本书,一本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另一本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前者是她学术研究常用,厚厚的卷册已被翻得起了毛边;后者刚刚从柜子中取出,藏青色的皮质封面蒙了薄薄的尘。

“当 年,全世界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必须要有新的抗疟新药来解决老药的抗药性问题,国内外做了大量工作都没有满意成果。”回忆与青蒿素的第一次接触,屠 呦呦的眼神清亮,语气中不乏兴奋和自豪:“文化大革命什么都停滞了,科研攻关的难度相当高,我是北医药学系(现为北大医学部)的,又到中医研究院学习,但 是做来做去很难,后来通过系统查阅古代文献,发现了重新提取青蒿素的办法。”
 


这是记者翻拍的工作中的屠呦呦(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项目,动员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同心协力,寻找新的抗疟疾的药物。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统统靠边站,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急受命,成为课题攻关的组长。

当时,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从蒿族植物的品种选择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废,从浸泡液体的尝试筛选到提取方法的反复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轻的同事们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体会过无数次碰壁挫折。
 


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新华社发

“北 京的青蒿质量非常不好……我尝试用叶子,事实证明叶子里才有,梗里没有……做完动物实验后发现100%有效,再在我们自己身上试验药的毒性……我们尝试用 乙醚替代酒精,发现去除毒性很有效……我们又做化学结构,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克服原有的耐药性……后来我自己的肝脏也坏了,我的同事们也有很多得了 病……”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

屠呦呦和李廷钊是中学同窗,1963年结婚,育有两女。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项目时,在冶金行业工作的李廷钊也同样忙碌,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

“大女儿当时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小女儿更是前两年才把户口从宁波迁回北京。”李廷钊说。

情非得已。对于今天家中摆满女儿和外孙女照片的屠呦呦而言,当年的她别无选择,因为青蒿素就是党和国家赋予她的使命。
 


20世纪80年代初,任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的屠呦呦在进行科研工作。新华发

此 前,中美两国的抗疟研究已经经历多次失败。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1967年组织了全国7省市开展了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研 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屠呦呦和同事们通过翻阅中医药典籍、寻访民间医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内的600多种可能对疟 疾治疗有效果的中药药方,对其中200多种中草药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用老鼠做试验,但没有发现有效结果。

“后来,我想 到可能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用乙醚提取。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 醚泡,直到第191次实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经过实验,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对鼠虐猴虐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试到自己身 上,大家都愿意试毒。”屠呦呦说。

“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老伴儿李廷钊说着,悄悄为屠呦呦递上一杯水:“我心疼她也支持她,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这样,她从没想得到这些荣誉。”

今 天,荣誉来了,屠呦呦格外怀念当年并肩奋斗的战友,也更加骄傲于当年“523”项目创下的纪录: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 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 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展示奖杯和证书。新华社记者王成云摄

“没有待过实验室的人不会明白,成百上千次反复的尝试有多么枯燥、寂寞,没有非凡的毅力,不可能战胜那些失败的恐惧和迷茫,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果。”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卜鹏滨说。

2002年,卜鹏滨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化学研究室攻读硕士学位。据他回忆,那时候,尽管屠老师已经退休,身体也不太好,但在实验室经常可以看到她,她特别愿意和年轻人交流。

“屠老师总是拍着我的肩膀,勉励我:小卜,科研的事业还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你们既然走上了这条道路,就要有一种执着坚持的精神。”

当年,同样年轻的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正是凭着执着和坚持,在冷僻而又急缺的抗疟药物研制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现在,掌声和鲜花都在向着这批代号“523”的人群聚拢。

屠呦呦的书柜中,大大小小的奖状、奖杯、出席证、获奖照片摆满了格架。摆在正中的是2011年赴美接受有“医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拉斯克奖时,老两口与大女儿一家在白宫门前的合影。

“获不获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获奖也证明我们的中医药宝库非常丰富,但并不是借来拿来就能用。像青蒿素这样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屠呦呦说。
 


图为在屠呦呦家中柜子里摆放的部分个人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杯。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相信屠老师的获奖能够极大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对传统植物药研究的热情,同时会鼓励更多的青年学者投身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向包括艾滋病在内的顽疾挑战。”卜鹏滨说。

因为身体原因,一个小时的采访过后,屠呦呦面色有些疲倦,但只要提到青蒿素这个字眼,她全然不顾老伴儿的提醒,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因为做了一辈子,希望青蒿素能够物尽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励机制,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发挥护佑人类健康的作用。”

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时间,她却依然痴迷于此,未曾停歇。她说,“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时间,她却依然痴迷于此,未曾停歇。她说,“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JKCB 回复 悄悄话
科网头条采访药学家的内容有一部分没发,我给补上

已有 220 次阅读2015-10-9 16:55|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打脸


遍寻古籍反证中药无用?




有人认为,屠呦呦翻遍古籍,从数千种中草药方中才发现这么一个有效的方子,这种大海捞针的筛选,是不是反而说明古籍中的绝大多数中药都“不靠谱”呢?而即使古人发现了青蒿,用水煎的方法还是治不了疟疾,说到底还是中医“无能”。




对此,孔令义认为,中药的特色本来就是讲究整体疗效的,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一般的中草药拿过来治疟没有明显疗效很正常,但不代表这些药没有用处。而屠呦呦及当时的科研组,一定也是扩大范围筛选,并不一定是古籍记载的和疟疾相关的中草药,也会考虑有一定联系的,因此才会有上千个方子。




其实,西医的筛选何尝不是“大海捞针”。“有时在几十万、上百万的合成化合物中,也筛不出几个有效的。”孔令义说,不管是从中医典籍里寻找思路,还是用现代药物分析手段,两条路都是医学研究的有效途径,殊途同归,不可偏废。







=================================================================




原文:http://news.163.com/15/1008/07/B5CV0H7I00014SEH.html







啪啪打脸!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52208-926817.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袁海涛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TJKCB 回复 悄悄话
2015/10/9 22:31:10 yzqts IP:



新材料
摘引媒体报道http://news.hexun.com/2015-10-07/179638695.html
“昨天,记者在扬州中医院中医科主任高鹏的指引下,找到了由中国科协编写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该文献中介绍,南京地区“523中草药”研究小分队在民间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高邮县农村医生和群众,使用当地的青蒿治疗疟疾取得良好效果,并于1969年写成一份报告。1976年6月至10月,高邮县5个实验区的26个观察点,服用青蒿治疗疟疾24万多人,发病率比1975年同期下降了50%;用青蒿治疗现症间日疟201例,有效率达89%。卫生部两次派遣所属的中医研究院到高邮访问调查,肯定了青蒿治疗疟疾的疗效。”
TJKCB 回复 悄悄话
2015/10/9 18:52:58 yjxk111 IP: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选择青蒿?为什么不选择其它的中药?如果不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指导来选择青蒿,你是不是选择桑树,菊花,大白菜,小白菜,大豆,萝卜来提取?在古代,青蒿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并有成功治愈疟疾的案例,但也有的人对中医药不太精通,不知道如何用药,没有成功治愈。而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说明在中国古代该时期早已用青蒿治愈过许多疟疾患者,这些理念均在中医药指导下。如果中国没有中医理念,也没有中医药。你会选择从青蒿中提取吗?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也不会从白菜中提取。就合成个全新的药来治病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