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到群组
有报道说,一些单位内的精英出国不归,让单位十分无奈。这些单位很希望这些精英尽早回国,为单位的科研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这些精英们则迟迟不归,给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因为人家有的是自费出去的,有的是公费出去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出去的,好像单位都奈何不得。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放开留学生的政策,就准备了会有一些人滞留不归这样的可能,所以他说,总会有一些回来的。那有回来的就不错,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的说法也确实反映出当时国家的无奈。即使都是公费派出的,人家硬是不回来,又能如何?反正人家在那边吃香喝辣,国内这边再怎么着急也没什么用。特别是当初还派了一批高中生去国外读本科,那一拨人几乎一个回来的都没有。国内有关部门去国外探访过这批学生,结果发现他们的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完全被人家给涮了一遍,对国内去的官员比较敌视,对国内的看法和认识也基本和国外的媒体相一致。国内去的官员说你们好歹也是国家派出去的。他们回答说,那都是我们自己考去的。官员说,如果国家不出钱,你能考到哪儿去?如此不欢而散。
80年代初,一批公费派出的访问学者,其中有些人回来了,也有些人滞留不回。那不回来的人有个理由,说过去国内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好,他们这些人吃了亏。现在有机会出国了,能有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机会,所以他们认为就理直气壮地不回来。因为他们觉得国家亏欠了他们,他们理应得到这样的补偿。这是正理还是歪理,旁观者自明。
后来国家对于公派者,制定了一些比过去稍微严格一点的政策。比如预留一部分押金,比如要找人担保,这些做法其实效果也不太理想。人家出去后,如果不想回来,那点押金根本就拦不住。而那个所谓担保人能有什么责任?还能处罚担保人吗?所以这套政策没起多大的作用。或者说,想回来的人,不用这种约束人家也会回来,不想回来的人,你拿铁链子拴也拴不住。
后来自费出去的人多了,特别是在职者自费出国留学,单位似乎更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人家回来了。其实,要让我说,自费出国的,单位根本就没必要管,人家是自己掏钱,没用国家的钱,单位想管也是多此一举。但是对于公费出国的,应该有一套更为有效的办法来加以管理。
公派出国而滞留不归,头一条就违背了一个“信”字。没有诚信,不守信用。这要在国外,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麻烦吧。现在有人不是说,有个出国留学生,住在人家家里,但很多人不拘小节,小便时不掀马桶圈,让人家很不高兴。当这个留学生要搬出去,另租房住时,发现,附近的人家没有一个家庭愿意把房租给他。人家说起来,就是你就是那个尿尿不掀马桶圈的那个人吧。这说明什么,一个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在公众范围内是不受欢迎的。对于那些不守诚信,滞留不归的公派者,国内当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通知对方所在国外的机构,说明此人言而无信,你说那边的机构还会雇佣这样的人吗?不守信者,难道不应该受到惩罚吗?
对于自费出国者,如果他在出国前办理了辞职手续,那没什么问题。如果他声称还要回来,但实际上并没有回来,单位还保留了他的职位以及相关的福利,那么单位也可以通知对方所在国外的机构,说明此人的作为。这也是需要对方来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的。
五十年代,钱学森等一大批身在国外的留学生,义无反顾回来祖国。他们也不是共产党派出去的。他们也知道国内的研究条件比国外要差了不知多少倍,但是他们仍然要回到自己的祖国。现在有人借口国外研究条件比国内好而不回来,我看纯属借口,根本不值得一信。现在国内研究条件再不好,比五十年代总要好了许多吧。更何况现在这个差距正在缩小。
有的人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其他的问题都不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有人说,现在这种情况造成人才流失,是国家的损失。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所谓人才者,是能为国家所用之人。如果有些人根本不想效力国家,他对于国家还算是人才吗?这应该算是一个问题吧。不想让国家所用的人,本事再大,跟国家也不会是一个心眼。当然,有时国家用重金来吸引这样的人才,虽然也是一种用人的方法,但毕竟是钱买来的,可靠性是要打个折扣的。
当然,现在跟80年代相比,国内的情况要好了许多,国外的优越也显得不那么特别突出了。有的人出去了,也未必能在国外找到理想的位置,所以也不得不做回国的打算。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些有人出国而不归的单位也不必过于纠结。这事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都是能过去的。一流的人才出国了,二流的人才就可能成长为一流的了。再有,那些出国的真的就都是一流的人才吗?那也不是绝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