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95)
2013 (35)
并且比较Wilhelm Kempff,Barenboim 和云迪弹这首曲子的不同风格。
Wilhelm Kempff 弹贝多芬弹了一辈子,弹贝多芬方面他算是老大。他把月光奏鸣曲的三个部分连贯地表现出来,第一部分他弹得有点偏快,这是他的独创。
第一部分应该是表现一个公众英雄人物的葬礼,灵柩由马车拖行,夹道的人肃穆而立。虽是挽歌,又不能太哀怨,而且要保持马车拖行的节奏,保持英雄的骄傲。英雄不需要怜悯式的哀悼,哀痛的情绪应该由主曲哀唱的旋律和远处哀叹的钟声来表现出来。
第一部分有三条主线:马车轱辘的节奏,哀唱的旋律,和哀叹的钟声。
马车的轱辘主导整个第一部分的节奏,是不能够以Rubato来制造情绪的弹性的。有些部分可以慢,但是要慢得节奏一致,就好像马车慢下来转弯那样,转过去了,就继续保持原有的节奏继续前行。这首曲子车轱辘的节奏要弹在近处,起主导的作用。
哀唱的旋律要唱出来,就好像教堂里的唱诗班那样,带有神圣的意味,个人的情绪波动要压抑着,通过深沉的哀唱表现出来。哀唱的旋律时而藏在轱辘的节奏下,时而冒出来主导。这个是有把握的。
钟声要表现出哀叹,时远时近,以远为主,近处是烘托某段的气氛。
第一部分最后那三下撞击声,是为英雄盖棺下葬,划上了句号,代表英雄的结束,为后面第二部分的重生和第三部分的奋斗做铺垫。英雄的精神不死,得到重生,并且焕发起更猛烈的奋斗。
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妙的音乐,不只是《梁祝》啊。
您是个好老师。
谢谢!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