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

点点滴滴,我的生活,我的随笔
正文

对林徽因认识的变化

(2015-07-03 20:05:09) 下一个



1)最初的模糊认识

很早以前,对林徽因的认识多与徐志摩有关。那张她和徐志摩接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照片,还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徐志摩生命中的四个女人之林徽因(原创)_东方慧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年轻的时候,注意的都是恋爱感情方面的事情,而多数接触到的都是在通俗杂志上的文章,一直就是一个年轻美丽的林徽因以及她有若干男子追求爱恋,如徐志摩以及后来他为了听她演讲而坠机身亡的故事。要不就是什么太太沙龙,太太客厅的故事,一个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年轻美丽夫人形象。对她并没有全面了解,也不了解梁思成,也没读过她的什么作品,亦不知道那太太客厅是除了显示她很popular,还有什么用处。只是觉得她在那时代就可以接待泰戈尔,肯定不是只是因为她的漂亮,至于为什么她可以有这个机遇,也没有兴趣知道。泰戈尔的诗集倒是在大学寝室里流传过,确实相当清新宜人。一个留着那么长胡须的长者,写的诗比席慕容还心细动人。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富有哲理,层层深入,把一个单恋的人的无奈写得太透彻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肺,却只能深埋心底
。。。


直到有一天,读到一篇她和梁思成两人在中国北方做探测古建筑,以及文章中她和丈夫在建筑上下拍的照片,才发现,她原来不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大众情人,她还是个不怕苦不怕累不惧损害淑女形象的女侠,是个有民族气节历史使命的学者。不禁开始对她和丈夫的事情兴趣大增。

(2)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白落梅的(http://m.niruoanhaobianshiqingtian.com/

这个以女性视角写的书,是我上次回国时买的,在回美国的飞机上读完的。总的来说不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我。写的也多是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爱情还有作者自己的大篇大篇的思绪。年轻时会喜欢,现在却觉得书中太缺乏事实和史实,读完后还是觉得对林徽因不能深入了解。

真正改变自己看法的是读了梁再冰《我的妈妈林徽因》之后,觉得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出现在眼前,也澄清了很多世间对林徽因的一些事情的看法。

3) 女儿眼中的妈妈

梁再冰《我的妈妈林徽因》

读了文学城转载的片段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6/14812/9406.html) 后,特别想读更多的内容。 于是查到了google书架上这本书,连读几个晚上,把它读完。从这里,女儿的视角,推翻了过去对林徽因的认识。

比如她和徐志摩的关系。

比如她家总是门庭若市,太太客厅,是怎么回事。

3.1) 女儿心中的母亲。

在战乱中,她和女儿在一起时,女儿对她的依恋,她给女儿读诗,和女儿散步,还有女儿生病时她给予的细心的照顾,她给女儿的信,等等,让人感到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母亲。有了孩子的女人显得更完整。她和女儿的关系,让女儿一辈子怀念。“她兼有医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护士的细心和母亲的体贴“, 每到生病时,只要妈妈在身边就很安心,知道她会想尽一切方法减少我的痛苦”。估计当了妈妈的读者都能会心一笑,理解这位妈妈所做的一切,我们不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生病的孩子吗。而在每个不缺母爱的孩子眼中和心里,自己的妈妈都会是那么特殊,是最亲爱的妈妈。所以以至于后来女儿在纪念母亲的清华晚会上,一提到母亲,女儿就哽咽起来,为母亲所受到的痛苦,还有母亲的早逝。

还有一节说他们到长沙时,父母开始必须自己应对生活的茶米油盐和孩子。但女儿说,他们“立即开始学习干家务,并且颇以此为乐事和趣事”。“这一点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只深”。这个说明他们夫妻关系非常协调,面对琐碎的现实生活,两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肯定会给孩子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影响。

 

3.2) 她经受的病痛,逃亡。

他们夫妻两人,在战乱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低搬迁逃亡,林染上肺病,带着孩子和家属,不忘整理材料。时代的不幸,他们过的并不是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的日子,而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使命精神。可惜这对夫妻,由于战乱,坏了身体,一个要铁架子穿在背心里,一个是长期肺结核肺病缠身,没有条件积极治疗,以至于痛苦下半生,早早离开苦难的世界

梁思成林徽因弟子罗哲文:八十之龄护

(3.3) 林徽因是一个爱国女侠,真切的爱国主义者。

在日本侵华时,她给女儿的信这样说:绝不当亡国奴,宁愿去死。“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读了这些,一下子对林徽因的民族气节难以忘怀。虽然没有像历史上的秋瑾女侠那样投身革命,但她用自己的才华,勤奋,和坚持以及和丈夫同甘共苦,志同道合,兢兢业业地为苦难的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4)太太客厅还是文化俱乐部?

她热心助人,“常常能为别人设想”。兄弟姐妹中,她是老大,责任感很强,家中客人不断,不仅是家人亲戚,还有各类朋友和旁边各清华北大能名校的教授。女儿评论说,“妈妈和爹爹朋友很多”。常常到“北总布胡同三号”做客,喝茶聊天。“时局”是大家最关心的主题。这个就是所谓的“太太客厅“。(后来有金岳霖说其实是他的客厅,他们住在隔壁。)所说的是一种氛围,在过去的中国,只能说明他们人缘好,好客,乐于和趣味相投的朋友交流往来。虽然里面当然避免不了谁对谁有好感之类,那是人之常情。至于引起知名邻居的羡慕嫉妒和不解,可能也是难免的,那些讽刺挖苦的文字,不看也罢。

刚看到一篇余英时的文章,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yuyingshi/l-03012012160821.html,讲述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北总布胡同24被拆。(女儿说是三号,现在是24号)。“不谈这两个人在建筑上的地位,就谈作为一个文化中心来讲,这是当时北京30年代,文人、学者、作家都集中在他那里谈话的地方。所以是一个文化中心,等于是法国大革命前夕所谓的俱乐部一样的东西,这里面是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一个中心,所以就从这一点讲,无论如何也应该保留的。

3.5)古老的北京何处存?

最为可惜的是北京古城墙不在,已经变成现代化城市,古都感觉荡然无存,否则北京人该会多么自豪啊!记得十几岁时在南京游玩(中华门?)时看到过南京古城墙(明朝建都南京时的城墙),气势磅礴。依稀记得当时同游的朋友指着一些形状奇怪的藏兵洞说什么“朱鸿章时期,“深挖洞广积粮什么的。高大的城门城墙真是很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本来北京的城墙如果不拆掉,可以是世界上保存最长的城墙,现在据说南京的是世界上保存最长的古城墙。

当初梁和林对城墙和牌楼拆除,不畏强势,拼命和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和副市长吴晗抗争。可是当时的政府根本不懂得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忙着破旧迎新,他们的观点无处可以生存,两人都痛哭不止。


林徽因绝望地问道:为什么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和沧桑,在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中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梁思成痛苦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

林也因此逐渐失去了前进的精气神,最终逝去。她的女儿认为,她的早逝,却保全了她的个性没被那可怕的大时代弯曲,亦算是一个幸事。

两年前去大同,古城重建,城墙工程巨大啊,我不是建筑构建专家,不好评论,只记得夏天在城墙上宽宽的走道上特别凉快。虽然重建,貌似宏伟,但太新了缺少历史的沧桑感。真应了林徽因当时说的,“你们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大同花费巨资重建的城墙,就是假古董的感觉。

刚看到一则新闻,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机构将于今年十月一日迁到东部郊区通县办公。如果当时采纳梁的建议保护北京全城,在西部郊区办公,那么北京就会是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历史建筑博物馆,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难以解决的恶劣的环境交通人口问题。

4) 电视记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

八集电视记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http://jishi.cntv.cn/program/lianglin/souye/)看的让人放不下。《父亲》《天书》《佛光》《流亡》《惨胜》《荣耀》《选择》《古城》。这个记录片真是感人。

具体的大家去看就会收益很多。有时间可以多看几遍。印象最深的有:其父梁启超的谆谆教导;两口子对中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建筑历史而感到历史的紧迫感使命感,以及中国竟然没有日本所发现的古建筑时代久远而难以承受,而去找遍中国北部,希望打破这个耻辱;林徽因的英语水平真不错,她和费正清夫妻的一辈子友谊。

这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可惜这对夫妻,由于战乱,坏了身体,一个要铁架子穿在背心里,一个是长期肺结核肺病缠身,没有条件积极治疗,以至于痛苦下半生,早早离开苦难的世界。

除去林徽因年少或年轻时的爱情故事被几代人津津乐道外,现在我这个年龄看到的是他们俩个一起带着铺盖,爬高爬低,测量绘画,探索发现,苦中取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事业,为了在中国找到应该在中国找到的唐辽建筑。(原来大同的华严寺,应县木塔还根这两位大师这个故事牵连啊
。)

5) 儿子眼中的母亲

有人误解说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写徐志摩的,其实是她写给刚生下不久的可爱的儿子梁从诫的。相信很多母亲看着可爱的儿子都有同感,而不得不佩服林徽因的才气。读这首诗,仿佛听到儿子的响亮的笑声,笑响点亮了四月风”。寒冬过后,春天万物复苏,给作者无限欢欣。

有个故事说老年痴呆的梁从诫,听到来访者读这首诗后,一反痴呆状态,指着妈妈的画像,说是妈妈写给他的。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月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中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梁从诫著有:《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书中说,這裡我想特別指出,母親在建築和美術方面治學態度是十分嚴謹的,對工作的要求也十分細緻嚴格,而絕沒有那種大而化之的「顧問」作風。

母親的一生中,有過一些神采飛揚的時刻,但總的說來,艱辛卻多於順利。她那過人的才華施展的機會十分短暫,從而使她的成就與能力似不相稱.”

 

梁从诫所做的环保工作,也是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保护自然,保护这个时代不断被破坏的世界,和他的父母有同样的悲剧性。

(6) 丈夫心中的林徽因

她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类的人物。文艺复兴,大家都知道达芬奇,一个画家发明家等多方面的全才。





留美时,她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建筑。 梁思成自己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融合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专业。”  


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梁和林是世上少有的志同道合的伉俪,他们的所有作品,都是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心血,他们一起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新中国时代的林徽因

林徽因值得我们女性敬佩的其中一点是,她作为一个女性,选择了那时只有男生才可以从事的专业,而且证明了她可以和先生一样做出非凡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她躺在病床上鞠躬尽瘁地协助丈夫设立清华建筑系。后来她被聘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从纯学术开始扩展到更大的圈子。由于她兴趣广泛,工作热情极高,她还参与设计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保护景泰蓝工艺等的重要工作。他们的工作精神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啊。




1955年上半年,两人病重在同一个医院,51岁的林徽因离开了人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海智子 回复 悄悄话 林徽因,这个人,用现代人说的话,就是, 绿茶婊。

林是害人精,

- 徐是她害死的,
- 她和金上过床,每当金快要结婚她就放一下电, 金受她迷惑一生未娶。
- 梁是最难受的,自从知道她和金上床的事情后,就嫌她脏,不于她行夫妻之礼。
- 梁在林死后不到一年就续了,后来过得还不错,好人有好胞。
- 林与一帮文痞子,大搞“太太的客厅”,包括她的粗恋-徐,打情骂俏。
- 徐死后,林把一块铁皮挂在卧室床头,日夜都对着。。。来刺激梁。

她已经嫁给了梁,居然还搞这么多东西。

绿茶婊。。。普遍的有以下几点:
- 里表不一,自恋
- 特别会演,特别是在异性面前
- 心里淫荡,表面高贵
琬玥 回复 悄悄话 也很崇拜林徽因。谢谢您收集和上载的links。让大家对这位有德有才有貌的中国女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会收藏好好欣赏学习。 Happy long weekend:))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