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

点点滴滴,我的生活,我的随笔
正文

父母如何影响孩子

(2015-02-24 21:54:25) 下一个
众所周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很大。这儿不是学术论文,只是个人的一点感受。小时候写东西喜欢引经据典,列举名人事例,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好不痛快。现在的我,喜欢自说自话,说些亲身的经历,白描自己的观点了。

(1)言语的影响

有人说,女孩子比男孩子对声音敏感。确实如此,父母亲所说的话,有时即使无心,对子女,尤其是女儿,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比如说, 现在九十多岁的老母,由于时代的限制,没能到学堂读书。她虽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但可以说出一个接一个的俗语。她的俗语,对我影响至深。比如说,她特别爱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她说这个话的许多场合,都会让我立即对有些人或事的不足立即看开释怀。并且很久以来,我从来不喜欢拿自 己不足的地方,自己没有的东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或富有的地方去比。所以,我的青少年时代和学校里和周围的同伴们在一起时是没心眼的,快活的,自信的,透明的, 和笃定的。那时没有漂亮衣服穿,幸好学校教育我们,不要爱慕虚荣,所以父亲给我的零花钱我多数都在逛书摊时买了《辽宁青年》,《中学生数理化》,《读者文摘》,《中学生》,《中学生之友》,《故事会》之类的杂志上,一期都没错过。读了这么多杂志,知道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那时候媒体太少,知识就是力量,不像现在信息爆炸,“知识越多越反动”。其实现在来看,我那时只有很少的几件衣服,但我没有去捉摸着怎样穿的更美,但我是很快乐的,朋友也都喜欢我。

母亲又说,"人要实,火要虚"。所以,我一直是诚实的,对说假话的行为深恶痛绝。记得父亲在我小时候给我讲小孩和狼的故事。说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有点无聊,于是就玩起恶作剧来。他于是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周围的乡亲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棍棒,锄头等来打狼。来了以后,小孩得意的说,没有狼,逗你们玩的。乡亲们悻悻地回去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子又憋不住又大喊,“狼来了狼来了,狼真的来了”。乡亲们虽然上了一次当,但还是怕万一狼来了把孩子吃了,就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棍棒,锄头等来打狼。可想而知,他们气愤地回去了。又过了一会,真的来了一只狼,这孩子赶紧拼命的大喊,狼来了,狼真的来了。可是,没有人再相信他了。后来就不多说了。于是我幼小的心灵体会到,不要骗人,骗一次容易,没有人是傻子。现在国内有些人做生意无诚信,打一枪就跑,扰乱市场,一只老鼠坏一锅汤。

子不教,父之过。当然,子不教,母亲也有过错。我们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们还喜欢我们声音的时候,多多与他们在一起,言传身教。不怕“好为人师”。孩子会欢欢喜喜地接受我们的教导而不反感。当我们满怀着爱心,用温柔甜美的声音给孩子讲道理或讲故事时,孩子们睁着他们纯真的眼睛,我们的声音就像细雨一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多么美好的时光。

(2)行动的影响

小时候,父亲喜欢帮周围人过年时写春联,自己买笔墨,周围人拿来红纸就行了。父亲乐此不彼。我喜欢父亲的字,潇洒,有力,富于美感。他总是先把红纸叠好,再裁好,长的,方的,长的,短的,写好后摆开晾干,等人们来取,从来不要报酬。我的二叔也给周围人写对联,自己也画画,松树,老虎,山水。可是不知怎样,小时候就觉得父亲的字比二叔的字好看,二叔写的有点隶书的样子,父亲是楷书或行书。

我小时候也写过字,记得特别喜欢欧阳询的字帖。可是我从来没有临过帖。只是看着照着写。记得父亲曾经在我写的一张纸上画过几个小圈,表示那几个字写得好一些。父亲有时拿火纸或报纸写一些字,让我照着写。我总是写着写着就开始虎头蛇尾,越写越没耐心,越写越快越不好看。父亲在一旁委婉地批评了我一句。我当时没有太在意。现在我做事比较认真了,反而会精益求精了。

做针灸医生的父亲乐于助人,治病救人,为人大方慷慨。我也喜欢帮助人。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能增加兴趣,提高自己,何乐而不为。


母亲是个特别感恩的人。她一辈子对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从来没听她抱怨,都是夸奖他们对她好。对姨姨舅舅,总是告诉我们是他们救了我们一家子的命。所以我们也知道报恩。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也有些糊涂了,但她在谁家都尽量为儿女着想。她可以这样长寿,和她的心态关系很大。孩子对她哪怕只有一分好,她都会在别的儿女前面夸有十分好。

(3)基因作用
 
当然,每个人又都是父母的基因组合。
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身边和我们玩,不像现在在美国,我们天天很多时间花在孩子上。那时多是男主外,女主内,我们多是母亲陪伴。父亲虽然优点不少,可回到家喜欢求全责备,总是对母亲做的饭菜或家里其他事意见很多,母亲说他是“嘟噜嘴子(俗语,就是啰嗦,事儿多)”,“横的竖的都是他有理”。

由于父亲对母亲不满和嫌弃,我们同情母亲,所以,似乎父亲的很多特点被母亲以某种语气叙说后就成了我们憎恨的缺点。比如父亲喜欢玩麻将,有时连天加夜地在别人家玩。还有时邀人到自家打,要母亲给做好吃的伺候,还好烟好酒好茶。母亲很反感,跟我们说他又输了多少多少钱,或别人告诉她他又输多少钱。于是我们几个小一点的儿女就跟着生气,但谁也不敢多管多说。三哥年轻时不吸烟不打牌,父亲的恶习一个不沾,可见憎恨之极。我成年后,父亲给我的说法是打牌只是娱乐,有输有赢,输的只是小钱。后来有趣而又讽刺的是,父亲去世后,一到春节,姐姐回娘家,都会和哥哥们和侄子们彻夜玩钱玩麻将,不亦乐乎,似乎再也没有人对父亲的打麻将不理解了。


由于父亲总是嫌弃母亲,抱怨母亲,而我们对每天在身边一直为我们操劳的母亲特别同情,所以,小时候,我从不埋怨,什么都可以凑乎,不想让母亲难过,只要太平就好。后来,还想方设法讨母亲欢喜,只要她不喜欢的就不做,讨她欢喜的而别的子女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行为方式我肯定会多做。我们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故事,后来中学时,我给她讲《故事会》里的故事,她就特别高兴。而且记得自己做事总是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仔细聆听别人的问题,替她们想方法出主意。所以我在大学里几个朋友都愿意跟我倒豆子。

但到了这个年龄,父亲的一些特点却开始在自己身上现形和彰显。还有就是到了美国,个性得到张扬,也没有了国内的环境和人情世故,才发现自己是个矛盾体。有时凑乎就行,就像母亲,有时又想追求完美,就像父亲。一会觉得人不必住大房子,一会儿又觉得,应该住的好一些。一会儿觉得应该随遇而安,适应环境,一会儿又觉得应该有更大魄力,来改变环境,更上一层楼。有时候息事宁人,有时又忍不住叨唠抱怨。

父亲虽然对母亲求全责备,但他自己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周围的一般人好,在外面人缘也很好,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太多机会受到父亲优点的熏陶,因为他喜欢在外面,又因为一回家后就又总是抱怨母亲的这这那那,我们都躲着他,所以孩子们很少和他互动。如果他在我们小时候能带着我们领教在外面为人处世的智慧,也许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出息。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东西。开始时,可能主要受和自己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一方影响,抑或受最爱自己的一方影响多些。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像自己多一些,那就多跟他们在一起,这样就不会遗憾。有的父母,在外打拼,挣了很多钱,提供了及其优厚的物质条件,但却非常遗憾地对别人说,这孩子一点都不像自己上进。到底为什么,父母应该花点时间想一想。

但是基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父母中的一方即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不知不觉地遗传因素开始在孩子身上起作用。我们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对父母重新评价,然后就慢慢的塑造出一个不容易改变的自己来了。到了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原谅那个经常不在身边的父母中的一方,没办法,发现自己也很难克服一些曾被自己不喜欢的某些毛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5fruitsaday 回复 悄悄话 生活自由散漫 工作要认真负责尽量完善 什么都完美主义 烦s人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