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卡萨布兰卡》使卡萨布兰卡成了很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李子家也不例外。本来订好去年十一月份的游轮,行程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直布罗陀和摩洛哥。在里斯本上船时,游轮公司出人意料地告知,取消原计划停靠的卡萨布兰卡和丹吉尔两个摩洛哥港口。这结果令人扫兴,但李子能用酸葡萄自我安慰:反正卡萨布兰卡电影是虚构的,去不去无关紧要。可俺家领导没有这种心理,回家后没几天就订了今年十二月份的摩洛哥游。
这次摩洛哥游是跟团和自由行相结合。第一站是卡萨布兰卡,呆一天一夜。然后坐火车去丹吉尔玩三天。第四天晚上去拉巴特加入旅行团。这个团游的组织者是一号门,(Gate 1),行程主要是去摩洛哥的几个旧都看古迹。最后回到卡萨布兰卡再游览一天。
落地摩洛哥的第一感觉就是语言障碍。摩洛哥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法语一直是第一外语。会讲英语的人不多。近些年有些小学才开始教英语。有些大街有法语标记,多数啥标记都没有。要没有手机导航就成了鬼子进村两眼一抹黑,让国外游客带感到很不方便;然后就是没有Uber,出租车只收现金。而且大多数摩洛哥人认欧元,不认美金。按trip adviser网站的介绍,摩洛哥的贩子决定兑换率比较任意,所以他们建议最好用迪拉姆(Dirham),以免吃亏上当。在机场兑换了一些迪拉姆。按国际市场价,一美元能兑换9.9迪拉姆。机场换汇处是将9.7x,还不收手续费。从卡萨布兰卡机场到市内旅馆最方便省钱法子就是坐火车。车站柜台收信用卡,坐到中央车站Casa Voyageurs只要约六欧元。
摩洛哥迪拉姆
Casa Voyageurs车站
拉着行李刚走出车站,几个人就凑上来问要不要出租车。旅馆离车站步行最多也就是五百米距离,所以一口回绝。但是有的人并不罢休,跟在后面边走边继续兜售。摩洛哥小贩拉游客生意比别的国家 (印度除外),更执着更aggressive。一旦抢到生意后,他们又往往背弃先前的口头承诺。这回李子夫妇有亲身体会,哈哈;有的小贩干脆就是小偷,通常是几个人合伙,趁人不备把游客的钱包手机一锅端。做买卖是副业,偷东西是主业。
住的这地方名叫Tachfine中心。楼上是旅馆,楼下是个很大的购物中心,有几家饭馆,美食街和超市。反正吃喝不愁。缺点就是离哪儿都远,除了火车站外。十二月上旬早晨七点天还是黑的。到八点钟以后天才见亮。趁着上班族还没出动,街上车还不多,去外面跑一圈。这一带是住宅区,是最没有游览价值的地段。楼房都一个颜色,分辨不出啥特征。只好沿街跑来回,以免跑丢。
Tachfine大道
有的店铺已经开门了。
糕点店
昼夜开门的加油站。
摩洛哥的加油站配有专门的加油员,顾客不能自己动手,跟美国新泽西一样。
街上的流动咖啡吧
卖咖啡的老兄见到李子,热情打招呼,非要卖一杯咖啡给我。李子身无分文,只能逃之夭夭。这条街太接地气,没有什么值得拍的。
吃完早饭后,办里结账。先把行李寄存在前台,然后去市中心逛逛。
摩洛哥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颜色。卡萨布兰卡的西班牙语意思就是“白房子”的意思。这个城市的建筑大都用白色。另外,马拉喀什(Marrakech)是红色;菲斯(Fez)是黄色;舍夫沙万(Chefchaouen)是蓝色;而首都拉巴特是蓝色和白色。
白色的建筑让所有的街道看上去都很“上相”。
摩洛哥邮政局
二十世纪初,卡萨布兰卡还是个很小的渔村,总共不过两万人口。1908年被法国人占领了,把这里当作基地,修建了港口和公路。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的“火炬”行动中,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登陆。虽然登陆摩洛哥军事上的意义不大,还是促进了经济和人口才的增长。如今,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相当于摩洛哥的上海,都市区人口六百多万。但是比起上海来要落后多了。至今还没有地铁。十年前才修建了市区里第一条有轨电车干线。
街上行驶的有轨电车。
卡萨布兰卡的Medina(旧城)
这个Medina是十八世纪晚期才建的,也就是250年的历史,在摩洛哥排不上号。因为观光价值不大,随后的团游没有安排游览。
旧城里的集市。
摩洛哥的地毯,皮革,陶器有些独到之处,但在这里见不到。李子唯一看上的是仙人掌果。
Cactus Fruits
小贩也是非卖不可的人。这果子肉是血红色的,尝起来像红龙果,不很甜。花了2欧元买了6个。小贩还负责给剥好皮,放在塑料袋。不然会十分messy。
中午领导决定到离旧城不远的一个地方吃午餐。这里是个不大的庭院,里边有几家带遮阳棚的室外餐馆。几家门前都有专门拉客的伙计。领导抵挡不住诱惑,确认对方接受信用卡后,选了其中一家就坐。其实李子每天只吃早晚两餐,多年来一贯如此。中午这顿免了。既然领导决定了那就从命。缺点是吃完午餐就没时间去别处逛了。
这家的女店主拿出菜单。领导看中了海鲜。两人点了西班牙式海鲜炒饭,炸鱼炸虾,还有牡蛎。
两人美美大餐一顿。等结账时女店主信口开河要高价,比菜单上的价高出一倍,而且只要现金。事先答应收信用卡也不算数了。李子让她把账单拿来看。她就是不给。她拿出一张废纸,用笔做加法:几个菜多少钱,根本没点的面包,酱,辅菜也另收费,外加二百迪拉姆“烹饪费”。领导这才发觉上当受骗了。“烹饪费”是啥东东,去过世界六十多个国家还是头一次听说过。无奈之下,只能如数交现金。店主收了钱也不给收据。因为给了收据就留下把柄,有可能被告。以前在意大利也碰上过黑店,但是没有这么出格。
卡萨布兰卡的自由行和随团游前后一共玩了两个白天。该看的都看了。
里克咖啡厅(Rick‘s Cafe)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打卡热点,也是来卡萨布兰卡的唯一目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不过是个传说。亨弗里·博嘉演的Rick Blaine和咖啡厅也是个虚构。影片1943年公演以后,引起轰动。很多人信以为真。盟军的一位飞行员讲述道,他来摩洛哥执行任务时还特地来卡萨布兰卡寻找里克咖啡厅。来了以后发现什么都没有。现在这个里克咖啡厅是2004年才开张的。为了与电影情节保持一致,店址刻意选在一栋1930年代的建筑。里面全是老式装潢布局,放的音乐也是1930年代的。
我们刚走到门口,从一辆旅游大巴上呼啦下来一帮韩国男女游客。他们不停地自拍,你照我我照你,合影,真的把电影当历史了。我们没进去,只是顺手拍了几张外景。
Rick's Cafe Casablanca外景
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至今唯一保留君主制的北非国家。1956年脱离法国保护,成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刚独立时的摩洛哥一贫如洗。历经穆哈默德五世,哈桑二世和穆哈默德六世三代国王,如今现代工业已初具规模。有了自己的汽车,通讯,电子和制药工业。后来听我们的摩洛哥导游说,摩洛哥现在还能够生产无人机。
卡萨布兰卡的第二个热点是哈桑二世清真寺。这是摩洛哥为数不多允许外人入内参观的清真寺。哈桑二世国王统治国家三十八年,对摩洛哥走向世界和民主化起了很大作用。
摩洛哥的清真寺跟土耳其和其它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清真寺样子不一样。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塔柱(Minaret)的形状。摩洛哥的清真寺只有一根方柱子。土耳其的塔柱是像削尖的铅笔一样的圆柱。这些高高的塔柱,除了用来架高音喇叭,好像没别的用处。每天宣礼五次,每次一两分钟,比土耳其的时间要短。不一样的是,土耳其用的是录音。而摩洛哥用的是活人,叫做Muezzin。译成宣礼员比较合适。
卡萨布兰卡歌剧院(像不像一套家用音响?)
公民法庭
高档海景公寓楼房
一位孤独的快递小哥,望着大西洋海水发呆。
卡萨布兰卡并不是个传说。除了里克咖啡厅和哈桑二世,什么都没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凭的是一个传说。要是没有传说,卡萨布兰卡什么都不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