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夫妇上个月回北京,五年来头一次,一共只呆了十天。这五年来李子家变化不大,父母健在,只是明显地见老了。很多家务事做不动了,要请小时工来做。二李子是医生,刚退休,拿着退休金返聘,每周还要去上两天班。李子的侄女儿考上协和的医学博士,现在是全家扶持的重点;这几年李子领导家变化很大,她哥哥和老妈先后走了,现在只剩她老爸一人,不想去干休所,还住在丰台区军队大院。岳父有个全日保姆,起居有人照料。
现在北京跟2020年前大不相同,curbside招手叫出租车不灵了。据回国朋友经验,要想坐上出租,就要用手机APP网约,微信支付;必须有国内银行账户,手机APP才能使用。开了银行账户还须买国内的手机。国内搞实名制,没中国身份证,街上的店还不卖你手机;必须带护照去邮电部指定的专卖店。坐出租车这么简单的事搞得如此复杂,世界绝无仅有的奇闻。要想走动一下,只能坐公交。李子父母家在海淀区,离岳父家比较远。两家来回跑,每次路上要三个多小时,比较累人。所以两人基本上只是呆在各自的家里陪老人。还有就是要参加各自的同学聚会。
以前每次李子回北京,都有同学或发小的聚会,这次也不例外。不仅能叙旧,还白吃白喝,何乐而不为呢。中学同学知道李子回来了,提议聚一次,毕竟有好几年没见了。领导也有她自己的同学要在丰台那边聚会。
说起北京的餐馆,我只对都一处,翠华楼,全聚德,东兴楼这些老字号的有些印象了。王府井的翠华楼是李子家几代人最favorite,两代人的婚宴都是在那儿办的。北京现在还有数不清的餐厅,全国各地各种风味的。这次回北京去了两个餐厅,一个是北京展览馆的莫斯科餐厅。另一个在朝阳区。
坐公交车到紧邻北京动物园的北京展览馆换车。北展是1954年中苏蜜月时苏联援建的,当时叫苏联展览馆,很典型的苏维埃式建筑。占地面积很大,里面除了展览馆,还有北展剧场,北展宾馆,和莫斯科餐厅。
莫斯科餐厅,俗称老莫,是当年北京屈指可数的西餐厅。过去回家想和家人和同学一起去,结果没人愿意去,都说这地方不行,只好作罢。要去只能自己请自己了。碰巧有位大学同窗前一天刚晒过在老莫的吃喝,把李子的馋虫逗出来了。过门而不入,是不是对自己太残忍了。以前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真正的“莫斯科餐厅”吃过一次,借此机会检验中国制造的西餐能否measure up。
老莫餐厅虽然已经七十年历史了,北京人仍然认为西餐是外来文化,心目中没有接受它。北京的同学聚会,老北京人婚宴想不起来去老莫。来老莫吃饭的人通常都有些俄罗斯情节。李子岳父母五十年代在苏联留学,领导说小时候跟她父母来过几次。文革期间反帝反修,老莫里面搞得破破烂烂,只卖工农兵吃的大众饮食,西餐到了七十年代才逐渐恢复。现在北京的西餐厅多得数不过来。
北京展览馆前面的花坛
莫斯科餐厅门脸
餐厅大堂里面修饰一新,加上几个巨大的吊灯,显得很气派。
台上有演出,据说是俄罗斯来的乐队,演唱的是苏联时期的歌曲。
侧厅比较安静,里面摆着一些艺术雕塑,墙上还有些俄罗斯油画
服务员态度很好,服务也周到。
菜谱上的菜五花八门,不光有俄罗斯菜,还有意大利,西班牙风味的,所有的菜都是价格不菲。
这碗红菜汤是俄罗斯-乌克兰经典。
李子1982年研究生每月的pay是56元人民币,现在还不够买一碗汤的。通货膨胀至少得有一百多倍吧。其实这汤的食材一般是红甜菜头beet root,圆白菜,还可以加土豆,胡萝卜,成本不会超过两毛五。这汤做得不很地道。为了模仿红色,加了不少西红柿酱,成了西红柿汤。
俄式炖牛肉(Goulash),份量够,有点儿俄罗斯风格,马马虎虎。
俄罗斯饮料格瓦斯(Kvass)。
这种饮料微甜略带酸味,是用燕麦或大麦发酵的俄罗斯传统饮料,一般含低度酒精(1%上下)。传统做法是不过滤的。据俄罗斯人介绍说,做格瓦斯配方有很多,但发酵都要用啤酒酵母和乳酸菌。这杯格瓦斯比在俄罗斯喝的颜色和味道都淡。
最后一道是甜食,所谓俄罗斯式提拉米苏。吃起来又干又硬,样子像奥地利蛋糕。
在俄罗斯没吃过他们的提拉米苏,没比较就没鉴别。刚开始点了一道俄式炒饭,等甜食吃完还没上来。服务员道歉说伙房忙不过来,帮助打包带走。
餐厅门外有个咖啡馆,李子进去点了一杯中号咖啡。这里面真安静,只有李子一人。几个伙计闲得无事可做。
这店的咖啡味道还不错,比美国一般cafeteria卖的要好喝多了。
过了两天又去了一家新餐厅。一位中学的老同学做东请客,是一次小规模聚会。现在国内都讲“三观”。“三观”有抵触的不能称为朋友,即使是以前关系不错的老同学。所以跟李子有交情的小学中学同学加起来变得屈指可数。
聚会地方在朝阳区的“果园餐厅”。这家果园餐厅是京郊的世外桃源,有二十年历史了。门口看着不起眼,走进去才发现这里是别有洞天。比起老莫,完全是另一番意境。
老板是老同学的弟弟,别名二涛,服务员们都叫他二大爷。二涛天生就有艺术细胞,又在国外混过。“二大爷”很有眼光,二十几年前买下四十几亩荒地。从无到有,亲手设计建造了果园(当然有他家老大的帮助)。果园里不光有餐厅,还有四个可以住客人的民宿小院子,其中有日式住宅。员工有八十多人,不光雇有服务员,还有园丁和修理工。如今果园在京城小有名气,是婚礼和婚宴场所。来用餐的有很多是驻京的外国人和海归留学生。
在大门口碰上“大涛"。几个同学跟着他进去在里面浏览一圈。大涛是果园无可争议的“大爷”。
路两旁是果园。停车场在里面。
有个小小动物园,养了一些家禽和家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果园不仅有西餐厅和中餐厅,进去还有个莲花池塘。里面很安静,完全没有大街上的喧嚣。
二涛刻意创造西洋气氛,模仿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Giverny Gardens,建了这座日式小桥。边上还修了一个小凉亭,尽显出加勒比风情。不少客人在桥边照相留影。用“大爷”的话说,很多顾客是海归人员,来果园聚会是想找回当年的“感觉”。
服务员刚布置好这个棚子,说次日要举办婚礼。
也不知道西式的中国婚礼有没有人来传耶稣的福音,李子没细问。
果园里最独特的地方是有个中国民俗博物馆,里面有各式各样中国农村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物品;农用工具,机器应有尽有。里面有农村广播站,大队部,供销社。几间农村的民宅是二涛请人照传统方式后建的,花了不少银子。为了收集这些旧货,他们兄弟二人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说有的物品是花了大价钱才买下来的。
这个农村小院子看着很面熟
堂屋里布景
农家的灶台
蜂窝煤炉子。
农民的土炕
供销社
大队会计室
在大队部里,“大爷”坚持让老同学留个影,让李子坐下严肃“查账”。另外一位同学演大队帐房先生,还得陪着笑脸儿。拍了很多张才让他满意:)
“你老实说,账上那笔酒钱上哪儿去了?”
展览物品大部分是捐赠,收购的只是少部分。
一台东风手扶拖拉机。原主人死活不愿意松手,“大爷”不得不掏钱给他买了一台新的。
这个应该是八十年代的卧室。电视机已开始进入家庭了。
还有当年的各种票证。
果园餐厅里有西餐厅和中餐厅。由“大爷”领着先去西餐厅喝杯啤酒。
每到星期三晚间,西餐厅里面有爵士乐队演出。都是北京的演奏高手,还有外国来的。有个公号“涛二大爷“,星期三有网上直播。
中餐厅里人气很旺。“大爷”摆下宴席,招待老同学。
“大爷”说果园的酒水是由一个固定的口碑很好的酒商提供,这样避免了假货。他非要让李子尝尝一种不知中文名称的怪酒。李子极少喝烈性酒。碰巧的是,李子一闻就猜出来了,让他往里加了一点儿水。这酒立刻变混了。这是希腊的Ouzo酒,喝起来大料味很重。希腊特里克岛和土耳其还有一种叫Raki的酒,也是这种味道,但是加水不变混。
李子和老同学在果园参观怀旧,还蹭吃喝,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完】
李子感恩节快乐!
原来李子也回国了,五年没有回去了,十天时间有点短。五年北京的变化肯定大,我每年回重庆都有感觉变化。李子介绍的这两家新老、东西式餐厅都各有特色,很不错,下次到北京也去看看吃吃。谢谢李子好分享!
老莫餐厅带给我满满的回忆,小时候父母常带我去,长大了是我们带着父母去,因为我父母的老莫情节。
果园的环境和生态真好,仿佛世外桃源:)很喜欢《这个农村小院子看着很面熟》的图片及以下的图片,院里院外的布局和摆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物件很触动人心,仿佛时间倒流又回到那个时代和那个时空,,,太赞了。
现在支付宝已可以和国外信用卡捆绑,用户直接刷支付宝付账,支付宝在信用卡上charge美元。国外手机如果有在华代理,如T-Mobile, 也可以使用打车软件,用国外手机号码。用户只要能和司机交流告知去处即可。很方便了。
民俗博物馆令人大开眼界,居然还有土炕!
我也觉得果园的中餐厅像南方菜,看到了鳝丝!下次回国也希望能有机会去果园逛逛!
李子兄回去都是高大上,那个中国民俗博物馆是另类的高大上,太喜欢啦。记下来,我明年找机会回北京一趟,想要去看看,人家对外开放吗?还是只对朋友?那我就拿出这篇博文(截屏)说是那位账房先生李子兄的朋友哈:)
以前还觉得老莫的红菜汤挺神奇的,现在恐怕不会觉得特别了,那份俄式炖牛肉看着还不错
什麼時候我們也該帶我家兩隻小朋友回中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