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子读书:古马里和廷巴克图
在非洲,尼日尔河恐怕要排到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后边,然则为什么对那后两条大河的探险却晚于尼日尔河几十年呢?恐怕我们不得不说,这完全是廷巴克图的吸引力造成的。如果没有廷巴克图的神奇传说,也许整个西非地区的历史都要改写。
廷巴克图( Timbuktu ),又译为“丁布各都”,亦称“通布图”,位于非洲马里,廷巴克图位于北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非著名大河尼日尔河中游北岸,按照西非古代游牧民族浪漫的说法,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陆海”,廷巴克图便恰在这“陆海”的中央。 廷巴克图建于公元 1100 年,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也是更因为它是西非腹地通往麦加的必经之路。
廷巴克图于十二世纪由图阿雷格人所建,并成为旅客的中途短暂停留地以及上苏丹商人进行贸易的场所。廷巴克图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地之一,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众多能工巧匠的云集,使得这里的建筑是伊斯兰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统一,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穆萨清真寺了。廷巴克图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富足。
但是真正吸引探险家的是廷巴克图曾经的富有—古马里国曾经在古贸易中两样独领风骚的自然资源盐和黄金的产地;而廷巴克图就是交易中心,有无数宝藏的传说。几个世纪后,被大航海导致贫瘠没落的廷巴克图上演了一个个 Indiana Jones 的故事,可是远没有电影那么风光。
最早的探险者之一名叫帕克,这位苏格兰医生, 1796 年受英国皇家学会派遣,从西非塞内加尔海岸向内地进发,带著他的黑人仆从,还有布匹小刀火药之属,打算用这些小小的贿赂,打开通往尼日尔河以及廷巴克图之路。但是他很快发现,这些小礼品根本满足不了当地酋长的欲望,甚至他身上最后一件呢子大衣也被掠走。因此,当他牵著那匹看起来明天就会死掉的瘦马挣扎到尼日尔河河边的时候,帕克本人似乎也感到上帝已经向他召唤了,尽管当时他才 26 岁。如果不是碰到好心的奴隶贩子,帕克根本不可能原路返回海岸。由于这个缘故,他只能用一个旁观者的口气来描述贩奴者的暴行,根本看不出作为一个医生的感情色彩。那是对待一名不肯驯服的女奴,奴隶贩子反复鞭打脚踢,已经虚弱得无法继续走路,最后“被放在一副竹担架上,用树皮绑起来”。第二天,奴隶贩子试图把女奴扶上驴背,她却很快跌下来,于是奴隶贩子便一刀割断了她的喉咙。
1805 年 5 月,帕克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深入尼日尔河流域。这回他比较威风,因为带了 35 名全副武装的英国士兵同行。但是可惜,正是这种威风,最终要了他的命。帕克很快将会发现,面对茫茫无际的热带雨林,以及深怀敌意的当地土著,几十名士兵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何况,这回他根本不屑与当地人交通款曲。于是在队伍不断死亡之后,他和另一个仅存的同伴在尼日尔河边抢到一条独木舟,顺流而下。他没有意识到,他在北岸看见的某个地方,就是梦寐以求的廷巴克图。如果不是一次意外,也许帕克终于可以漂完尼日尔河,从而得到西非探险之王的荣誉。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探险家来说,除了远迈常人的忍耐孤独的能力,再就是对荣誉的无限渴望了,这使他们能够面对艰难险阻而九死不悔。但是很遗憾,在离河口五百公里的地方,帕克又和当地人发生了冲突,在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他和同伴涌身跳进波涛滚滚的尼日尔河。
土著目送帕克在尼日尔河中挣扎的背影,而廷巴克图的背影继续隐藏在西方人的视野之外。往后的年代,欧洲忙于打拿破仑战争,因此直到把科西嘉的小个子在圣赫勒拿岛安顿下来之前,廷巴克图不再被西方人想起。新的尝试于 1822 年发动,不过这回是从北非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出发。英国探险队由德纳姆、克拉珀顿和奥德尼三人率领,他们计划向南穿过撒哈拉沙漠,然后寻找尼日尔河汇入尼罗河的证据。在当时,认为尼日尔河汇入尼罗河是一种主流猜想。这支探险队装备比较强大,而且和沿途酋长关系不错,但毛病却出在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上。爱好科学的克拉珀顿看不起德纳姆的行伍作风,德纳姆则一方面忙于向国内写信攻击克拉珀顿是个同性恋者,一方面不时帮助他的奴隶贩子朋友进行捕捉黑奴的战争。队伍最后在中非的乍得湖一带停下脚步,仅仅弄清楚一件事:尼日尔河跟尼罗河毫无关系。
对于这些叙述,手里有一张非洲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克拉珀顿的雄心并没有熄灭,很快,他又投入和另一个英国人莱恩对尼日尔探险的竞争中。 1825 年,克拉珀顿在赤道附近的几内亚湾上岸,开始了向尼日尔河内陆深处的冲刺。在 20 年前帕克遇难的地方,他证实了关于这位先行者死亡的种种传闻,但自己也终于一病不起。而他的竞争对手莱恩,则从相反的方向,沿著摩尔人的传统商路,终于进入传奇之城廷巴克图。接近廷巴克图的路异常艰难,而城内居民眼中的陌生人莱恩此时已经惨不忍睹:身中多处枪伤和刀伤,下颌被打破,右手几乎被砍断。一个如此狼狈不堪的探险者自然不可能留下关于廷巴克图的只言片语,他此前发出的信件,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向远在的黎波里的妻子表达爱和思念。他们新婚三天就分开了。莱恩死于抵达廷巴克图一个月之后,由于拒绝皈依伊斯兰教,他被图阿雷格人杀死,尸体扔到沙漠里喂秃鹫。
信仰问题一直是西非探险的障碍之一,当地穆斯林和基督徒势不两立。因此,最后的成功者,也就是留下关于廷巴克图详细记录的人,可以想象,是把自己包在阿拉伯长袍里混进城去的。卡耶,一个法国小伙子,一路上不断宣扬,自己是个埃及人,刚刚逃脱法国人的魔掌,要取道廷巴克图返回祖国。他的策略奏效了,在莱恩之后一年,由于他的记录,廷巴克图终于向西方人褪去神秘的面纱:“我环顾四周,发现眼前的廷巴克图跟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乍看上去,这座城市一点也不特别,只不过是一群外表丑陋、用泥土砌成的房屋。放眼四周,景色单调,尽是灰黄色的流沙平原。淡红色的天空一直伸到远处的天边。万物萧疏,寂静无声,连鸟儿的叫声都听不见。看不到绿色。”此时的廷巴克图早已衰败不堪,无复几百年前的盛况。有趣的是,卡耶的记录是写在一本《古兰经》的边页上。遇见人的时候,他假装读经;没有人的时候,他匆匆在经文旁边写下自己的见闻。卡耶尽管躲开了人祸,却无法逃避寄生虫的袭击。在跋涉沼泽地的时候,一条寄生虫从脚底钻进他的血管, 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上颚破碎,每当吃饭的时候便痛苦万状,常常吐出一块块牙床骨。当他最后离开廷巴克图,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摩洛哥丹吉尔的法国领事馆的时候,面对这个乞丐一样的人,领事大人的第一反应是喊来仆人:“把这条乞丐狗给我扔出去。”
卡耶在有生之年一直背负著骗子的名声,直到 20 年后德国人巴尔特再次证实了他的发现。但法国的确从这件事中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1893 年,法军开进廷巴克图,他们的西非帝国终于完全建立起来了。如果仅从探险家的角度,回想一下英国人的努力,的确显得很不公平。当然,这只是西方殖民者的事业,怪不得后来独立的那些国家纷纷忙著给自己更改国名。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前, 18 世纪爱尔兰诗人斯威夫特曾经写道:“绘制非洲地图的地理学家,用野蛮的景象来填补空白。在荒无人烟丘岗上,找不著城市,就画上大象。”无论如何,探险家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大象”从地图上挪开了。
如今的廷巴克图是拥有 2 万多人口的偏僻小城,喧嚣和繁华早已远去,但城垣犹在,桑科尔大学和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风采依然,甚至桑海时代的街巷和市场布局都未作大的改变,偶尔仍有几十峰驮著盐板的骆驼到来,依稀可辨当初“梦幻都市”的盛况。曾经瑞士一家民间机构举办的“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廷巴克图荣幸入围决选,消息传出,举国振奋,媒体、名人,文化团体纷纷出面呼吁国人投廷巴克图一票,让马里的辉煌重现世间,然而天不遂人愿,廷巴克图最终落选,非洲名胜全军覆没,消息传出,不但马里举国激愤,连突尼斯、塞内加尔等邻居都大感不平,一位评论家愤愤地说,这无非是因为马里这个穷国没有多少人上网罢了。
明天再花时间认真学习学习~~
嗯。。。一定要看看~~~
枫枫,要去度假了吗?:)
想想在大漠里常住,那实非常人所为~~三毛是个奇女子~~
欢迎李w77的到来~~
非洲确实令人向往~~春假要来了,向往非洲一下~~
其实是“跟着太子读书”~~
当年的探险真不容易。小朋友学的东西真多啊。
=================================
探险不好玩哈~~这是假公济私,借题发挥~~主要强调学校讲的,其他唠叨一下,能知道更好,不想知道我也没办法~~
=========================
我有笔墨纸砚~~还要有个大塑料布才敢让孩儿们“画”中文~~我博学倒谈不上,比较爱学~~陪学的内容很有限,多了人家就不干了~~
真要去这里探险的话,是不是也事先买个阿拉伯长袍,到那里先把自己包在长袍里才可以安心进城?由于信仰的势不两立,真的听怕怕。已经不少由于信仰问题而引起战争的事例。
===================================
真是个好主意~~信仰问题在城里也经常是导火索不是?
谢谢林枫分享,问好!
祝福(^O^☆♪
真要去这里探险的话,是不是也事先买个阿拉伯长袍,到那里先把自己包在长袍里才可以安心进城?由于信仰的势不两立,真的听怕怕。已经不少由于信仰问题而引起战争的事例。
电影总把探险表现的罗曼蒂克~~欢迎piniu 的到来~~
太子只学头三段,其他是我学的~~我也喜欢国家地理杂志,他们出的旅游书也很好~~飘飘要去D.C.,值得花个把小时参观国家地理的博物馆,大幅照片还有专项展览~~
上茶~~摩洛哥临海,风景旖旎~~羡慕一个~~
我也好喜欢读这方面的文章,也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最近忙看的少了。。。
枫枫的文章让人开眼界。
枫枫,太子这么小就要学这个吗?
附 很欣赏你的热情善良和反家暴的正义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