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三拍 (小说)
(2014-04-13 17:59:14)
下一个
柳贵,中州人士。文革之前,他从某专科毕业。因他出身平民,成分良好,被分至T市报社,从实习编辑干起。
不久,他即以同乡身份踏进报社社长家门,把老社长哄得亲如一家。很快他就转为正式编辑。
要论其专业水平,令人难以启齿。但此公最强势处是社交关系上确有一手。他有一句著名的不离口的座右铭:识时务者为俊杰!
文革乱象一起,他即敏感到他有用武之地了。那个一直把他视为心腹的报社领导,是第一个中枪的人。柳贵把他所熟知的老社长的私密谈话毫不留情地连篇累幅地揭发出来,他的大字报贴了报社大院整整一大面墙,成为报社首批革命造反战士。不久他就紧跟形势,组织造反派,建立了报社第一个造反组织“东方红革命造反队”,其后,报社内纷纷出现各种“造反”“保皇”等团体,各派互相厮杀,印刷各种小报,好不热闹。相反,报社的正式业务则完全陷于瘫痪状态。
柳贵以造反起家,竟在报社的“革委会”里混得了一官半职,一时在新闻界颇为显赫。他原本社交能力很强,这时更如鱼得水,结识了一大批上层各色人士。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了雄厚基础。
十年内战,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却在此期间,捞得名利地位,也顺便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刚分配来T市报社的柳贵,一无所有,除了一卷小小铺盖。现在,他有了官职,经常接触上层人物,不久便赢得一位失势走资派的垂青,将他待嫁的女儿许配给了柳贵,自然房子问题也顺利解决。有些抄家被搁置的旧家具也不需任何手续,搬进了他们的新房。真是“金榜提名日,新婚燕尔时”。
不出几年,两个儿女先后出世。
柳贵一生,最突出的长处,就是善于见风使舵,紧跟形势。文革一开始,他就改名为卫东,连他孩子的姓名也一改再改,女儿先叫文革,文革臭名昭著后,改名为开放,受到大家嗤笑后,又改名为新星。儿子也是三易其名。都富有政治特色。
四人帮一垮台,柳卫东也多少受点牵连,官职被削,也恢复了原名柳贵。他打了一阵子蔫后,又恢复了活力。那些官复原职的“走资派”们,不计前嫌,对他依然任用。他呢,又发挥了他的专长,利用他文革时结识的一批新星作家和八十年代扬眉吐气的中年作家的关系,再度结识当时的文化部领导干部。他懂得利用这些人的弱点:急于出名升职,就大开方便之门,为这些并无文采,却有实权者编稿出书,而对方也为他开些办事方便之门,双方打得火热,甚至称兄道弟。柳每在人前,自称:“某某某,那是我哥们,某某,那是我的老作者......。”并说,“不是吹的,只要我开口,他们绝对给我面子!”事实上,他在报业文化部门,混得春风得意。
中国文化界的形势,随时都在急剧变化,如同中国政界的形势一样。文化界的名争暗斗造成的领军人物此起彼落,并不影响柳贵的风水,他永远会去敲那新上台的大鳄大腕们的家门,拉来有名无实的书稿,加以宣传广告,依旧风头十足。
至二十年代末,国内金钱势力大抬头,文学、文化、科学、教育俱皆商业化了,报业出版部门,形势开始不景气。柳贵是个嗅觉灵敏的人。现在他的重点攻克对象,不再是文人墨客,而是那些中等上下的企业家们了。那些借着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风势一跃而为所谓的大中企业家们,自然不甘平庸,他们不满足于一个“企业家”的称号,也想跟高雅文化挂上钩。好在如今的社会,有钱就有权,有钱就能买来xx委员、xx代表的资格,有钱当然也能买来作家文士的称号。既然有人愿意用钱去砸那“著名身份”的牌楼,就得有人应运而生,去为这些钱袋子奔走效劳。柳贵又发挥了他的专长。他又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种种关系,出入于各省大款们的门庭,既拉来了赞助,也为那些亟须扬名和为产品做广告的酒商、药商、地产商.....等等做了宣传,更显示了他本人的神通之大之广。每一年的笔会、座谈会、竞赛、评选、评奖等等活动,既团结了“作者”“专家”,也和有钱有势的“钱大爷”们结了亲。广告源源不断而来,记者编辑们的小口袋里也能按时收到奖金。
的确,你不能不佩服柳贵。他确实几次解了报社的经济之危。当有的人看到他一脸得色吹嘘自己时,流露出不屑之态时,他忿忿然地说:
“哼!装什么清高!要不是老子拉来这些买卖,你龟孙子,喝西北风,光腚子去吧!”
的确,什么时代培养什么人才!我们这个时代培养的就是各方神圣和柳贵这样的精英。
“识时务者为俊杰”!柳贵永远有用武之地。
11/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