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暴说不

普及关于家暴的心理以及法律知识,澄清家暴的心理与法律误区,帮助受家暴荼毒的姐妹,推动国内关于家暴的立法。
个人资料
正文

心理疆界:中国人最缺的一堂心理课 (ZT)

(2011-06-04 14:57:32) 下一个

作者:朱若霞

免费在线阅读:

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2113329?ref=read-2-D&book_id=10534


原文选登如下:

心理疆界:中国人最缺的一堂心理课(1)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心理疆界是一个非常陌生非常新鲜的名词。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群中,随意侵犯他人的心理疆界,或是被他人侵犯心理疆界后忍气吞声、委屈求全的例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甚至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

  年纪大一些的读者,恐怕都有印象:二十几年前龙应台一篇批评中国人过于懦弱、姑息容忍的杂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不仅在当时的台湾社会造成轰动,在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的华人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疆界呢?

  在徐浩渊博士主持的“心育心小学教师心理培训课程”中,有这样的定义:

  每一个或者的动物或者人,时刻都在尽力保持着自己的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种空间与外界的界限,也称作疆界。

  相对有形的物理空间,我们每个人还需要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心理空间,被一道无形的心理疆界环绕着。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和领土一样,也有一道疆界。这道疆界将我们自己与别人隔开,以保持自己的个性空间。心理疆界明确地定义出什么是我的、我应该对什么负责,也标明什么不是我的、我不应该对什么负责任。心理疆界向我们展示,我自己在什么地方截止、他人从什么地方开始,从而给我们和他人的“心理财产”,界定一个明确的范围。

  具体来说,属于我们的、需要我们保护和尽责的“心理财产”包括:情绪、态度、行为、信念、选择、价值观、限制、才能、思想、欲望和爱。

  心理疆界健康的人,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选择、价值观、限制、才能、思想、欲望和爱,不在这些方面干涉别人,同时也绝不容许别人在这些方面干涉自己;

  第二,他们百分百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负责,不将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归罪于他人或环境,同时也不会“越界”,不会承担他人态度和行为失当的后果;

  第三,他们百分百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将自己的情绪困扰归咎于他人,同时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伤心、愤怒、失望、担忧、痛苦等负面情绪,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第一条和第二条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尽管“知易行难”,要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第三条则首先是“知”的问题,因为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日常的观点,大相径庭。

  我们习惯上认为“都是他让我生气!”“都是他让我伤心!”“如果他不这么做,我就不会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了!”……即别人应该为我的情绪负责,我的不开心都是别人造成的;只有别人改变了,我的痛苦才能消除。这样等于把我们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掌控和操纵我们。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惹”我们生气,我们生气与否,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是否表达自己的怒气,怎样表达,也是我们的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xiaoyuerziba 回复 悄悄话 This is a very good writ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