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分球

兴之所致,随意挥洒!
正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011-05-23 11:07:34) 下一个

来源: 突破分球2011-04-18 14:21:39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451288.html


孩子的习惯,无论好坏,都不是一朝一夕养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好习惯的培养也只能来自平时日常生活,是平时父母家庭一点一滴潜移默化之功。下面所言,结合自家经验,外加一些思考。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一,胡萝卜与好习惯


“胡萝卜加大棒”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自然舍不得用“大棒”来教育,所以这里略微改一下:“胡萝卜加任务”,用来总结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总原则确实再恰当不过了。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在用着这个策略,很多时候其实也不用多做什么,只是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略微换个角度和方式而已。


“胡萝卜”在这里指的是孩子想要的买得玩具,书,电脑。。。,想要去的地方等,总之包括一切近期内孩子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或想要达成的愿望。如果父母发现不了孩子的“胡萝卜”,其责在父母,因为这说明孩子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而这和孩子对新奇世界的探索天性是不合的,父母首先要找出问题的结症所在,对症下药,激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谈其他。


“任务”指得是一些规矩,是父母为培养孩子好习惯所采取的一些手段和策略。孩子必须完成了“任务”才能得到“胡萝卜”,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习惯。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大人孩子都一样,经过努力得来的才懂得珍惜,包括结果和过程。所以这里的“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可measure的,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目标的。它将给孩子以强烈的心理暗示:只要不断地好好努力(完成任务),最终必会取得成功(得到胡萝卜)。由此而生的从努力到成功的正反馈心理机制对孩子将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当孩子还小时,任务更必须明确具体,不能莫棱两可。比如,孩子想要买个新玩具,如果妈妈说:“只要你听话,就给你买新玩具”,效果可能并不会太好,因为“听话”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很不明确,做没做到完全由妈妈决定: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很听话了,可妈妈依然认为不够。如果妈妈说:“只要你做到每天晚上睡觉前自己把房间里到处散的玩具都收拾好,下个周末我们就去买你要的新玩具。”这里的任务就很具体,目标明确,孩子自己都能自我检查有没有做到,即使有时忘了,经人略一提醒,自己可能就会马上去做。


当孩子大了些时,任务最好有些相关性。比如,孩子刚上小学,已经爱上了图书馆,经常要父母带着去借书。下面是一段模拟的父子对话。
“爸,能不能再带我去图书馆借点书,上次借得都看完了。”
“上次借了那么多,这么快就看完了,不错,真不错。。。”孩子听着老爸的表扬,面有得色。
“可是爸爸有些担心啊,前几天,你光顾着看借来的东西,结果学校作业拖到很晚才做,差点没做完,第二天交不出。。。”
“爸,下次不会了,我肯定把作业早早做完。”孩子一脸焦急地保证,以为这下去图书馆要泡汤了。
“好吧,爸爸相信你!这样吧,明天是周末,只要以后你能做到先把学校的作业功课完成后再看其他的,爸爸就带你去借你喜欢的书,好不好?”
“好!”孩子一口答应,脸上带着高兴和庄重的神色。
几天后,老爸下班回家,推开孩子的房门,小家伙正乐滋滋地趴在床上看周末借回来的动画小人书,这边还没开口,那边就嚷嚷上了:
“爸,学校的作业我做完了,今天的琴也练好了,所以。。。”言下之意,这下你没话说了吧。
“好,接着看你的吧。。。”老爸踱着方步悠然离开。
还要多说什么呢?孩子正做着父母希望他做的事,而孩子自己却认为这是他争取来的权利,这时,还有什么能让父母更满足的呢?


上面仅仅是两个例子,下面我们将具体从各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首先要谈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