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个人资料
正文

基督教教理形成简史 (13):圣人(Saints)

(2016-02-06 06:32:52) 下一个

圣人是先从圣礼开始。早期中世纪圣礼的概念很含糊,基督徒也认可一定的形式可以表示上帝的恩典,他们用“Sacraments"这个词,从洗礼到圣餐等。真正天主教的七大圣礼是1438年的佛罗伦萨会议上才定的。这七大圣礼是:洗礼圣事、坚振圣事、圣体圣事、忏悔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圣秩圣事、婚姻圣事。1517年改革宗教(新教)后只承认:洗礼、圣体(感恩祭),部分还有为病人摸油祷告,也有婚姻圣事,但是如果是已婚的信主的,新教不再做婚姻圣事。最早的圣礼是主餐,东方教会于787年的尼西亚会上确立主餐是:饼和酒是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same body that was born of Mary and died on the cross)。但是西方天主教不同意,他们说:基督说的都是属灵的事,通过饼和酒可以将耶稣的恩典传到我们灵魂,但是不能理解成纯物质的。当我们说耶稣的身体时,是指属天的神性,不是祭坛上可见的物品。基督的身体和血指“not materially but spiritually”,不是能分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饼。如果它只是精神的,如何才能把上帝的恩典活灵活现地应用在一个普通民众身上? 希腊哲学家亚利斯多德曾指出物质相同,形态不同的概念。比如水可以变成冰,但是物质本身并没有变,变的只是形态。圣餐中饼和酒进到人体内,奇迹发生了:形态还是一样,但是物质不一样了。饼和酒还是原来的饼和酒,物质变成耶稣的灵,这叫作“transubstantiation”。我们吃的还是饼和酒,但是他变成耶稣的身体和血。这样的思路导致圣人的产生,如果圣餐是与耶稣的直接接触,那么一般人的祷告也可以借助某些人,那更具体化。最后就借助马利亚,和某些圣人。第二世纪面对残酷的迫害,基督徒对为信心而死去的人追认烈士,自然而然对他们的遗留物品有所怀念,就像世人站在一位伟人的雕塑前,发出惊叹一样。这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力量。386年米兰大主教安波罗修发现米兰大教堂埋有两位烈士,他开始点上蜡烛记念,后来传到法国。400年在法国出生的Vigilantius他反对这些迷信的说法,他说:死的信徒是睡了的人,他们要睡到大审判时期,因此他们听不到祷告。耶柔米极力反对Vigilantius,认为他是异端邪说。然而把为基督信仰而殉身的基督徒烈士奉为圣人,也有问题,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异教中也有人勇敢死去,难道这些人也是圣人? 谁来判定一个人是圣人成了问题。993年教皇办公室研究一名叫Ulrich of Augsburg他生前敬虔,死后人们通过他祷告,产生许多神迹,这成为一个追圣的标准。耶稣的妈妈马利亚是一个极其特除的例子,聂斯脱里派曾反对拜马利亚,反对称呼她是“the God-bearer”,结果被迫进入中国大唐长安。奥古斯丁说性交可以将原罪传递下去,童女怀孕就没有罪的延续。700年以后神学也建议去拜马利亚,理由是她有power. 1320年一位英国法兰西斯派教徒举例:一个人得罪了国王,人们想到的首先就是先跑去皇后那里或太后那里求情;所以我们得罪了耶稣,要先去耶稣的妈妈那里求情。她的怜悯可以使王息怒。另一个问题就是马利亚是不是也是个罪人,新约说马利亚是童女(希腊文,但是犹太人原意是妇女),安波罗修和奥古斯丁说马利亚一生是“virgin”,649年定为教理。这些留下许多争论:如果耶稣象正常女人那样生出,马利亚就不可终身是童女;如果耶稣不象正常人一样出生,是100%的神,那么耶稣是100%的人的教理又如何解释? 无论如何中世纪开始教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直接的亲近神的方式,也提供了基督徒受洗后,偶尔犯错误内心永远不安宁的安慰。许多人想象基督徒受洗后就不犯错误了,这导致许多人不敢受洗,等到死前,罪越少时才受洗。那么基督徒再犯罪如何?失去救恩吗? 慢慢地赎罪祷告--忏悔(repent)在500年形成,犯大罪的被驱离教会。如果不停犯罪,不停赎罪祷告,上帝还听不听? 教会也制定了忏悔的时间,这对约束人的道德起到至关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