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翁

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个人资料
正文

基督教在山东德州的发展简史

(2011-07-10 19:36:35) 下一个
[原创]守道翁。请勿转载,转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中,英国与法国在俄国和美国等支持下,攻占天津大沽口,打进北京,同中国大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除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口岸之外,又增加了11个开放口岸,其中包括天津口岸。条约还包括了允许外籍传教士合法入内地自由传教;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买地等权力。这就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提供了法律保障,尽管它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自从1807年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到达中国后,美国公理会也不甘落后,传教士裨治文(Elijia C. Bridgman)于1829年到达广东,以后他又辗转到上海,他于1861年在上海去世。另一位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柏亨利(又叫白汉理,Henry Blodget)于1854年到达上海,裨治文去世后 美国公理会决定让柏亨利接替他,1860年柏亨利跟随英国和法国的舰队到达北方口岸天津,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北方传教站仓门口教堂。从此美国公理会,卫理会,长老会,浸信会等等陆续在中国北方建立传教站。美国公理会以天津为中心,向四周华北平原开辟新的传教站。1864年柏亨利离开天津去北京传教,有1863年到达天津的公理会传教士山嘉立(Carles A. Stanley)接替主持工作。据说1867年,山东德州第七屯的八卦教徒吴长泰为逃避官府缉捕来到天津,在公理会仓门口教堂听布道后,邀请公理会传教士山嘉立到德州传教,此后该会每年都有传教士从天津来此布道。1871年,运河临清段决堤,水淹恩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百姓好多不得不背井离乡,乞讨以维持生计。1872年,恩县庞庄(现山东德州市武城县庞庄)人侯圣清,逃难到天津仓门口,为活命,入公理会受洗成为基督徒,并回村传教。1877年山东大旱,侯圣清请传教士来山东赈灾。山嘉立、博恒理( Henry D. Porter)医生(于1872年到达天津)、明恩溥(Arthur H. Smith,于1872年到达天津) 等公理会传教士先后到恩县,利用赈荒机会扩大教会影响,并于1880年在庞庄建立起第一个教会点,这是第一个以农村偏远地区为据点的一个传教站。1882年在恩县史家堂建第一所小学,后迁至庞庄。1885年公理会利用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 William )捐资在庞庄设立医院,由裴智理(Albert P. Peck)主持。据《德县公里会五十年史略》第二页记载:“一八八六年,鸩工佗料,建造圣堂;华信徒或捐金钱,或捐工料。各竭棉被,乐意输将。巍峨宏壮能容数百人之圣堂,耸出僻村;此即华信徒之结晶也,代表精神者之形式教会,从此逐渐实现矣”。1886年金法兰夫妇(Franklin M. Chapin & Flora M. Chapin)又到附近的临清(现山东临青市)开辟传教区,建立基督医院。1887年 卫氏姊妹(Miss Grace Wyckoff & Miss Gertrude WrcKoff)来庞庄服务。1893年,女传教士博美瑞(Mary Harriet Porter, 博恒理的妹妹 )在庞庄办女子寄宿学校,以解放缠足为入学条件,后定名为培贞阁,1898年庞庄小学发展成为中学。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庞庄教堂是全中国唯一没有遭到破坏的一座教堂,这可能和它位于零散的村落之中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明恩浦和当地农民关系还不错的缘故,因为明恩浦平常穿衣打扮和当地农民一样入乡随俗,从1880年建立到1905年庞庄传教站有明恩浦负责。


1905年到1915年庞庄传教站有山嘉立(Charles Stanley) 和 Louise Stanley负责,1907年庞庄中学正式命名为崇正学馆,为4年制中学,附设高小。1913到1914年间庞庄的传教士德富兰(Francis F. Tucker)医生, 他的太太Emma B. Tucker医生,以及 Myra L. Sawyer 起草了将庞庄传教站搬到附近德州的计划书,计划书上建议设立威廉男生医院(William hospital for boys),波特女子医院(Porter hospital for girls),以及博文中学(The Porter-Wyckoff Middle School) 。计划书于1914年7月完成,报交美国公理会总部审批。1916年位于德州城东郊的德州卫氏博济医院(The Porter-Wyckoff Hospital,现在的德州二中地址),博文中学(The Porter-Wyckoff Middle School) ,教会,和家属楼群相继建成,取名“三育村”(作者注:1884年卫三畏William在美国去世,可能在德州的建造就以传教士卫氏姊妹Wyckoff,以及博恒理兄妹的名字Porter来命名了)。从此庞庄传教站彻底搬到德州崭新的大楼,美国公理会从此以德州为传教中心的工作。从1916年起,以美国公理会为后盾的美国格林尼(Grinnell Collage)大学开始了格林尼-中国项目,专门向山东德州传教站派毕业生来德州服务,此项目一直到美国发生1929的大萧条后,由于经费原因,格林尼-中国项目间断。但是许多格林尼的毕业生一直在德州服务,直到日本侵略中国,日本和美国宣战后,迫于战争他们才于1941年离开德州。如格林尼毕业生爱艾丽斯。里德(Alice Reed)1916年来到德州,一直在德州博文中学(The Porter-Wyckoff Middle School) 任英文和音乐老师,1941年日本占领德州后她被迫赶往北京,解放后才孤身一人回到美国。1946年德州博文中学和德州卫氏博济医院被共产党政府接管。

参考资料:
1. 《基督教会与近代山东社会》陶飞亚,刘天路着,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2. Arthur H. Smith and American Mission in China, Dr.3. North China Mission, ABCFM4. Christianity in China, Xiaoxin Wu5. The Mission Herald, ABCFM, Jan. 1863,19176. Dezhou Mission, Fritz Baumgarten

感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格林尼大学,欧博林大学和比罗耶特大学图书馆员的精细分类工作。感谢来自庞庄的老师龙在天涯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