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1)
2018 (52)
2023 (1)
2024 (1)
在上选修课时,有一个数学老师教“线性代数”。他的课上的很好,条理清楚,深入浅出,而且幽默有趣,深的同学们的欢迎。他在课余时,说了一段话,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他有很多数学课,让同学们感觉他什么数学课都能上,而且都能教的好。那一次,他是在同学们夸赞后,叹息一声 说了一段话,大意是,
“因为我很多数学课可都能上,很可惜,不象有些老师,对一门数学专研的很深,他们那些属于有偏才的人,成了真正的专家。而我这人,什么都动懂,都会一些,结果成了……,”同学们笑着接口道,“成了全才。”大家的话说得他有些不好意思。他只是笑笑,说,“道理就是那个道理,你们懂的。”
在毕业典礼上,好多所谓的领导鼓励大家,到了新的岗位,扩展知识面,要“一专多能”等等。后来我们专家型的院长讲话时,反复说了几次,要“坚持专业方向”“要深入下去”。因为院长的话和其他人的话反差很大,因此对我印象也很深。 后来到了美国,这几十年下来,因为工作的原因,工作的方向变来变去好几次,没有坚持专业方向,结果几乎一事无成,也只是混饭吃而已。想想真是感慨万分。
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里的“知”通“智”,就是智慧的意思。 老子这句话的意识是说一个知识很广泛很博学的人,其是没有智慧的人,而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有往往又是知识面不宽广的人。就是说,智慧和知识面是两回事,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从我们的经历来看,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果你任何事情都想“能行”,肯定不会很专。只有有了专的方向,又肯花时间,才能成为某个行当的“专门家”。所以在这个方面可以理解为“精者不博。博者不精”。所谓“艺多不养人”。
但是老子这儿的“知”要比“精”的含义更宽一些。精的意思偏向于精益求精的技术含义。而“知”的含义,还有智慧,认知,思考过后的条理化,系统化,和简明化。例如,有一个人知道很多物体下落或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和速度,无论是苹果落地,手球上天,飞流瀑布,还是矢石流星。似乎很博学。可是牛顿只要一个力学方程,就可以描述很多运动轨迹。前者是博,牛顿是知。怎么从博到知?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思考。
从科技的发展来看,没有知识的积累,要达到智慧也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由博学到智慧。 孩子们在小学中学学习时,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只有到了大学,才需要专。但是究竟知识面要多宽才能为以后的专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当然还和一个人的智力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