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个开心。

天南地北,虚虚实实,过去未来,随便说说,想那说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个人资料
遍野无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白鹿原上的“舵爷”(5), 和他的七个继子

(2017-07-20 21:57:35) 下一个

白鹿原上的“舵爷”(5), 和他的七个继子

遍野

我们白鹿原,算是个好地方,从原上看,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人畜兴旺。民风淳朴。白鹿原东面和南面都被终南山所环绕。白鹿原上的生活虽说没有多么高档,但是要比山里头的日子强多了。山里头的生活条件,远不如我们原上。虽说秦岭山脉的终南山是“山青水秀”, 毕竟因为交通不便,出产虽然丰富,不能变成商品,不能变现,只好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了。 能从山里头出来,到白鹿原上生活,就如同从原上的农村进了城市,变成城市人一样。 山里头和白鹿原上的差别,就相当于白鹿原和西安城的差别。舵爷找儿子的心愿,后来,只有着眼山里人了。

是呀,在附近村子里找儿子过继,谁愿意到别人家给别人当儿子,除非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家贫,家里的男孩子特别多,或者智力有些不高。从山里头找儿子或者找媳妇,相当于城里人从乡下找媳妇,是利用了山里山外的居住(户口)优势。白鹿原小说里的白嘉轩死了六房女人,无奈之下,才背上褡裢进山去,想买一个女人为他传种接代。后来总算是成功地从山里头找回了仙草,就是利用了这种居住地域的优势。舵爷和白鹿原书里的那个白嘉轩一样,也知道在附近周围找儿子不那么容易,或者找不到“好的”儿子, 就着眼于“山里头”,走的和白嘉轩几乎是一条道。

舵爷的第四个过继的儿子年龄比较大,是从山里头来到舵爷家的。 第四个儿子过继后不久,舵爷就张罗着给他的这个过继来的儿子说亲找媳妇,估计那时候这个孩子有十七八岁。那个年龄是当时农村青年正需要媒婆的年龄。

这个儿子比较木讷,话不多,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山里头长大。很可能在给舵爷当儿子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大山。 终南山,据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个南山。那个山呀,老大了,可算是林深叶茂,山高路远。在那深山老林里头走路, 几个小时见不到人家。当你见到时,也就一户,两户,或者三四户,在一个洼地,或者一个半山腰的平台上,盖上几间房子。要能遇到十几户人家的住户,就算很稀罕的事情了。那时候没有公路,要出山,只有靠两条腿,沿着登高下坡的小道长途跋涉。因为交通不便,深山里的人基本上是过着独居式的日子。要不然很久以前好多想清净的高人都会在终南山修行,象那个王维,王重阳,孙思邈等人,没人打扰呀。

舵爷的第四个继子大概就是从这种环境生长的的少年,估计从小到大,见过的人和玩过的小伙伴,掰指头都能数得清的。突然间来到了我们白鹿原上,一个村庄有五六十户人家,而且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所以那孩子很不适应。说话时常常赶不上趟,听话有时不知所云。据说常常闷闷不乐。只知道埋头在田地里干活,抱着老碗吃饭,晚上一个人睡觉,很受找别人聊天,玩耍什么的。可能心里压力很大,也许如同现在说的的自闭症什么的。总之,如同乡下人进了大城市,会有很多不适应一样。特别是他在青春期的青少年。

后来这个孩子,在他爸来舵爷家看望他的时候,要和他爸回去看看,说是想他妈了。结果回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舵爷说,那孩子在原上生活不习惯。这样舵爷的第四次想要儿子的努力算是白费了。但是舵爷不生气,谈论起来,好象是在说其他人的故事一样,平静,只是还能看出来有些伤感,毕竟是相处过,叫过爸的。

舵爷是聪明人,大概也能猜得到,是什么原因让这第四个儿子,回老家探亲,一去不返,算是离开了他。

但是舵爷没有气馁,继续为“有个儿子”而奋斗。常常会见舵爷背着褡裢赶集上县,估计除了做些山里山外的生意以外,还在踅摸儿子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