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武汉人过早——《繁华沧桑大武汉·民俗风情篇》

(2012-06-11 21:07:48) 下一个

                                                       武汉人过早
                                                                                                                              胡榴明

         三餐中,武汉人讲究过早,就是吃早点、吃早餐。过早的时间拉得很长,从清早太阳还没冒头,直到日头当顶,精确到时间是上午6点到中午12点,随时随地都有人过早,不是在家做而是在路边摊上卖,从小我就不在家吃早点,武汉人没有在家做早点的习惯。三镇路边摊生意非常发达,三步五步就有一摊,白烟缭绕,香气四溢,以我住过的城区而论,几乎是没有哪一条街边没摆摊子,宁可交通雍塞道路油腻,卖过早的摊子不可以少。

        当然,这说的是城管制度出台之前的事,现在摆摊不是那么容易了,路边摆倒是没少,只是常常被撵得鸡飞狗跳墙,跟旧时代躲兵乱似的。

       每天早上,如果你起床早,站大街边上看看:满大街的早点摊,满大街的人来往,满大街的买早点的人,满大街的边走边吃的人——独具一格的市井风俗图,别的城市没有。

      从小到大,我们都这么过早,摊子上买了,赶去上学上班或做其它事,谁有闲工坐下来慢慢吃?何况多数早点小摊并不给人准备桌椅板凳,不边走边吃也不行呀!

      武汉人的能耐是,不光是点心类食品,诸如米耙、面窝等,拿了在大街上和公交车上吃,连碗装食品如热干面、牛肉米粉也能端在手里横行街巷和公交工具,一只手端碗一只手拿筷,一边走路一边埋头朝口里拔拉,吞咽速度飞快,三下五去二,一碗面下肚,修养好的方便碗筷扔街边垃圾筒,修养差的随手一扔,前几年公交上丢弃碗筷,有的还是人家店里的瓷碗,近三年来这现象整顿彻底,随手扔垃圾的没有,边走边吃的人依然如故,只是再不许他们再登公交。

      先前,我不以为意,从小到大的城风民俗,自己如此,以为天下人如此,后来跑去别的城市,我等一行拿小吃在街头堂而皇之,走也匆匆,吃也匆匆,偶尔抬头四顾,四周无人类似,反倒是觉得人家奇怪。

       推测这样的民风一定和商埠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码头文化”。

       当年汉口,天下第一等商业码头,转口贸易货栈,每天从早到晚,进港的船只,出港的货物,商人谈生意,工人抗码头,船员掌船,码头上上上下下,街巷中来来往往,繁忙,繁忙,事多人才忙,特别是早晨,百事开端,一刻千金,谁有闲心慢慢悠悠吃早餐?就这样,武汉人过早,边走边吃,成为习惯,成为市风民俗,家门口吃,小巷子吃,大街边吃,码头上吃,吃喝行走一阵风,肚子吃饱了,要去的某个地方也就赶到了,一切打点妥当,然后,一条心做该做的事!

      民风传承,从古至今。

      早点品类数之不尽,拣几样大众化的来说:热干面、热干粉、热干豆丝、牛肉面、牛杂面、牛肉米粉、牛肉豆丝,糊汤米粉,米粑、面窝、油条、发糕、油香、炸糍粑,豆皮、生煎小包、烧卖(烧梅),小汤圆米酒、鸡蛋清米酒、糊汤米酒、豆浆、豆腐脑甜的和咸的……

       江汉平原原本就是大粮仓,盛产米和面和豆子,豆丝是绿豆加米磨成浆摊皮切丝而成,这种大米和绿豆混合食物,之中绿豆的份量若是少了,做出来的豆丝口感差很多,因绿豆比米贵,有人投机取巧,老汉口人尝得到味道,哄他们不过。

      牛肉粉面是清真口味,回民口味,汉口牛肉面馆的生意最先都有回民经营,六渡桥三民路有回民聚集区,还有一座清真寺,我曾去里边拜访过阿訇。那一带满街都是卤牛肉的香味。所以,汉口福庆和的牛肉面和牛肉米粉好吃程度可和西北回民地区有得一比。

      便宜很重要,对于荷包不鼓的中国平民来说。怎么个便宜法呢?当然只能是和他地作比较。

      数十年,我走了南北东西好多个城市,各地小吃都有特色,比较来说,武汉小吃的价格在同级城市中是最低的,譬如上世纪末我在北京、青岛、福州、厦门、贵阳、昆明、西安等等吧,譬如说吧,外地吃一碗馄饨的钱在我们武汉可以吃三碗,尤其是很穷很穷的当年,旅游途中又累又饿,吃起来舍不钱又吃不饱肚子,万分想念汉口的早点摊,平时老说自己生长的城市如何如何的不好,逢此饥饿僚倒之时,这样的想法化为灰烬,人行千万里,还是家乡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Xianke 回复 悄悄话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