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life of pi >观感

(2013-03-05 10:08:34) 下一个
我们全家一起出动去看电影的次数真的很有限,前几年一起去看过《shrak 3》《gong fu panda 2》。3D的片子,当那只盘子朝你飞过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头一偏,一躲----正好和老二的头贴一块去了。

                         

决定去看李安的《life of Pi》,一念之起仿佛是看了信伟的blog说到这部片子,但实际上是因为那天准备去山里结果天气不好,而我们家人也很久没有一起看电影了。坐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四周围好像没有老二那么小的孩子。他看得懂吗?

片子里16岁的少年遭遇沉船家人遇难,一个人和一叶扁舟漂浮在浩渺无边的大洋之上,要命的是舟上除他之外还有一只孟加拉虎。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在想,怎么通过这个教育老二至少要把游泳学好。

老二十岁。结束后,他就故事情节展开发问。老大不屑一顾打断他,说这个电影不是为了讲这个故事本身。我和老爷,也都各自在转着自己的念头。电影的情绪,如果一直维持到你走出影院开车回家,一路上还是身不由己的去想,也没个具体的头绪,只是忍不住思路的飞跑,至少说明这是部有感染力的片子。


李安的片子,《理智与情感》让我惊讶,《断背山》让我无知无觉,《藏龙卧虎》让老爷看了三遍以上。正像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里说的一样,很多导演的作品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一看就是他(她)的东西,但是,李安,你无法给他贴上标签。

比如《life of Pi》就的确是一种晦涩的表达,你可以抓住某一种自己认同的思路明确的想下去,旁人或许可以另辟蹊径也走的下去。当年黑泽明在《罗生门》里以每个不同的故事展开人性的多异性,而李安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表现这种多异性。

我是在看之前读了信伟的blog里面提到李安在接受台湾一家报刊的采访时,说到他在这部片子里不是要谈宗教的问题,而是想探讨人和上帝之间的问题。顺着这个思路,我看到16岁的少年在海上在风浪里求生存,一无所依时,茫然四顾,皆为汪洋时,那种绝望,迫使他昂头仰望苍穹。无论他信仰过几种宗教,这时候只剩下海洋和他,群星闪耀在天空,反射在海底是天一样蔚蓝的世界。谁造了天地和我,谁就掌控我的生死,唯有他有这力量----于是少年跪下来祷告:“上帝啊,我把我自己交给你."

                                                       
这是个极致的情形。抽取了一切外界变通的可能,一切可以附加的条件。只剩下生和死,你和海水。你为什么要生,生是这样的苦,又如何生?死了去哪里,死了会更好吗?当少年被海啸般的巨浪撕扯着,裹挟着,抽打着,上下滚动死死纠缠时,他抱着那只孟加拉虎---那虎,哪里还是虎,一件物事罢了,两个都奄奄一息,他再一次向上帝说话:“I am ready。Let’s die together。”

                     


唯有生不如死的时候,人是真的不怕死。

再来说说那只老虎。很多人评论他们最后抵达陆地时,那只虎在进入丛林前,甚至没有回头看一下这个生死与共的人,某种程度上实际上供养了他的人。我对此不以为然。这其实是拿人性来衡量兽性,要求本身就很天真。老虎就是老虎,即使他暂时收敛了攻击,那也是为了求生存,本性里老虎没有被赋予慈悲感恩的心肠。
                                      
很多年前耶和华见证人曾送来一本小册子《守望台》,封面我记得很清楚,像是重回伊甸园这样的地方,男人摘树上的果子,女人儿童边上卧着一只老虎,大家和睦相处,回归到夏娃偷摘智慧果之前。我随手丢掉了那个小册子,却记住了那个画面。

当我在影片里看到少年和老虎在船上相遇,从对峙对抗到妥协相依,到最后一刻的他们都以为到了死的临界状态时的相拥相抱,我这个负面的人突然在那一刻极其的不自在----太理想化了。好像我又看到了那本小册子,回归到原罪之前。

然而导演pick了这样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条解读的线索。其实李安的高超不在于只是晦涩的表达,而是他有本事表达活生生的晦涩状态,不给答案,只提供情节。

                                              

影片提供了第二种故事的假说。假如我来编第三种故事的假说,我会觉得少年海上漂流的227天是我们存留这世上的时段,船是暂时栖身的地方。远处海的风浪是时时蛰伏不知何时会侵袭的灾难,而近处的老虎是不时出现的忧虑。我们须时时警惕,又要筹划心计,变废为宝变祸为福。既要在得意时不忘形,又要在痛苦时不崩溃。喘息的档口,欣赏彩霞满天星空璀璨。但是别忘记了,马上就是风云突变,波涛翻滚巨浪滔天。
                                           

仅凭人单薄的身躯,有力量熬过这一切,抵达彼岸吗?

老爷说227天,不谈能否生存,首先意志就会垮掉。而那个16岁的少年恰恰是靠意志生存下来的,是谁给了他这样的意志?是什么在冥冥中支撑着他?

                                      

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是李安要论的“晦涩”之一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