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自己的1968

(2013-03-22 14:49:40) 下一个
上网可以查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但有时候,也会一无所获。比如,你如果突然想知道1968年的春天是不是来的太迟,3月22号那天的温度怎么样?杏花落了时,桃花开了吗?

这些,大约只有处在当时的人可以告诉你。但是也很难说,人们习惯于记忆背后,展望将来,而忽略当下。

好,那就改一改,不要那么具体,只用“1968”----出来了一本书《1968年:反叛的年代 》:

                 

“1968年,激进的抗议浪潮席卷全球。从华盛顿到伦敦,从巴黎到西贡,从柏林到布拉格,从芝加哥到墨西哥城,受压迫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解放和自由。

1968年,是反抗的一年:越南民族解放阵线发动的“春节攻势”,打垮了美国的军事自信,改变了历史进程。美国黑人青年反抗种族歧视的斗争,催生了全美的黑人权利运动;受压迫者的普遍抗争,鼓舞了西方现代妇女运动向全球的蔓延。

1968年,是革命的一年:在法国,学生以街垒路障与警察对峙,工人罢工并占领工厂;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春潮涌动;在巴基斯坦,由流血事件引发的全国性起义推倒了军人独裁政权。”

               

没想到1968年的世界是这么的热闹,真应了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里讲的“打开国际新闻,就是一本《三国演义》”。当人们试着在八十年代末解读米兰昆德拉的一系列小说时,发现了一个极其敏感的词“布拉格之春”----那是一个基调,奠定了很多情绪。就像我们最初看伤痕文学,如果不知道“文化大革命”,那么所有的故事,到底要讲什么,根本就不得要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著名的电影《生于1968》,法国片。有人以“激情燃烧的岁月2”为名写了影评:

“这是我近期看的第二部关于法国“五月风暴”的相关电影 ,这部较上一部 《我的恋恋8季》更胜一筹。 这部时长将近3小时的电影, 几乎是一部完完整整的法国现代左派人物志 ,懂点法国历史的观众 观看这部电影 ,会有更多的真实感 。

                       

影片以卡特琳娜这个68年是冲在革命最前线的左派女学生斗士 ,70年代又是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坚强骨干, 新世纪进化为精神独立的农场女主人为主线 ,详细叙述了她一生的传奇和她一起在街头革命过 奋斗过荒唐过的同志、恋人、和亲人的故事。

是的,无论作为历史中的哪一方,当繁华散尽,谁都不会认为自己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历史。

影片最后 ,伊夫和埃尔维坐在车中 ,看着他们的下一辈站在他们曾经站立过的地方 ,仍然高擎着旗帜 ,呐喊着理想 。只是有着和有他们完全不同的诉求。

作为中国人和西方人最大的不同,不是意识 ,而是作为最中坚的年轻人,他们更敢想敢做。他们无论哪一代 ,都是在燃烧着的 ,可能荒唐 ,却有荣耀 。而反观我们自己 , 是什么在羁绊着我们活出自我了? ”

--------这一书一片,我虽是有兴致的看着,到底只是隔了文字的揣摩。他们是1968的主人,是哪个春天里喧嚣尘上的泥土和鲜花,而我们,只是1968刚刚在空气里游动的浮尘。

我们出生于1968.

不用google我就记得好多的名人出生于1968.就说电视上常看到的吧,窦文涛,杨澜,王小丫,白岩松,老狼,黄健翔等等。六四事件,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千禧年的世纪交替,电脑,数码时代,生于1968的人,现在也是各类话语权在握的中间分子了。

                         

然而我如果还是执意于知晓1968年3月那个春天的情形,仍然无从下手。翻来翻去,在1968年3月22号那天,世界上只发生了一件值得记忆的大事: 

亚当·塞奇威克(1785.3.22-1873.1.27)英国地理学家,第一个用寒武纪这个名称命名了地质史上的一段时期,相当于5.7亿年前到5.5亿年前。”

还有一件不值得特别提及的小事:我作为个体,来到了这个世上。并且在很多年以后,开始特别感兴趣那一天的情形,温度啊,气候啊,风向,星宿的异常啊。这些细节是我的预言,恐怕因为不得而知而更加被吊住胃口。

                            

1968年的春天,我自己的坐标开始像黄豆那样的发芽。然而回头望去,还是自己的豆芽好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