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哈维的最后机会》by乔麦尔

(2012-01-09 13:25:08) 下一个

絮叨几句:

记不得是在哪一个hotel,jenny敲开门建议我们三个女士去桑拿,因为“那里面一个人都没有”。难道我们见不得人?但是,你得承认,绝大多数的人还是穿上衣服才好看。这点,我很佩服老外的女人。无论多大的肚子多粗的腿,她想露着就露着,你的眼睛就算是一把量尺,她也是坦然自若的。

桑拿房间真的不大,三个人正好。
第一次蒸桑拿还是十一年前呢。在Bishop‘s学校设施里也有。

célibataire在法语里是单身的意思,认识这个词完全是因为我们身边好几个这样的c女。还是c女之一的Yu和我一起去桑拿,教我裹一块湿毛巾可以在桑拿房里呆的更长久些。Yu不停的出汗,满脸绯红。我都要晕过去了,她却觉得舒服。那一次我问起她有没有恋爱过或者对什么人心存异样?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Yu在武汉的一所工科院校呆过,男多女少,又芳龄正值,即使如今单飞,不意味着过去没有精彩的故事,或许她的单身至今,正是旧情难舍。

没有。我听到的是一个毅然决然否定的答案。我们都有点遗憾。我遗憾的是,哎,这么好的一个人。她的遗憾,就很难推测了。Yu64年生人,当时36,如今48了。也还是一个人。

Yu是西安人,看着就是从容随和的一个人,不那么倔强和特立独行,也不强势也不怪癖,该是淹没在千千万万家庭主妇大军中的一个人,没曾想,被单另剔出来,蹉跎至今。

打她以后,我们几乎碰到一系列的célibataire。各个年龄段,各式各样的情形。有的我们认识以来,就是单身,有的我们看着他成为单身。有的,可以预见的可能真的继续单身下去了。有的,似乎是眼花缭乱选择颇多,然而打冷眼一瞧,结局里变数太多。

他们身轻如燕,我们负载重重,唯一共同的是,这帮人已然组成了一支逶迤曲折的大军,朝着中年快速的进发。

有时候,这个速度令人尴尬。本该是春播的情形却到了秋收的季节,不知是撒手还是继续。

大军里的两拨人,时而也有些界限模糊。城里偶尔有人说,一个人也挺好,简单自在。没有听到过城外的声音,但是看得出他们的心意渐淡,压力渐大。热情渐收,锐气渐减。看着,让人渐渐心疼。

看到一篇写的很棒的影评,转过来。好多话,真是像替我们说的。


                                        
    

“ 这是一部中年人的戏 ----《哈维的最后机会》(Last Chance Harvey),另有中文译为《爱,从心开始》。


  一部情节很简单的戏,一部没有床戏,也没有打斗的清淡如冬日的电影,因着达斯汀.霍夫曼与艾玛.汤普森对人物的细腻把握与呈现,让人体会到了人到中年的无奈,失落以及渴望爱与被爱的心意。大腕与普通演员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在呈现人物,而不是表演人物。或者说,表演已不落痕迹,只是自然地流露。


  主人公哈维是一个在事业与家庭上都可谓失败的美国中年男人。在职场上,他是一个广告音乐编辑,正在被后起之秀所排挤,老板已毫不掩饰对他的奚落与轻视;在情场上,他是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前妻不仅已再嫁,而且嫁得还比较成功,女儿也很喜欢这个继父,甚至把继父看得比亲身父亲还重要。他自己却仍是形影单吊。


 哈维顶着事业危机,前往伦敦参加女儿的婚礼,却受到了冷落与忽视。在飞机上,哈维试图跟身边的女乘客搭讪,对方却爱理不理,毕竟他只是一个貌不出众,既不风流,也不倜倘的半大老头儿了。


 当哈维疲惫不堪地下了飞机后,在机场遇到了正在做问询调查的统计局工作人员凯特,他很粗鲁地回绝了凯特的问询邀约,急急匆匆地赶到一家简陋的旅馆,失望地了解到自己是唯一被安排住在这里的人。在女儿的招待会上,哈维自己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手机不停地响,他只好挤着走出去接电话,却碰洒了一地狼籍。电话是老板打来的,带着威胁与逼压,他不停地解释与求情。再回到酒席上时,原来的座位已经没有了,女儿把他调到了最边上,说是让他出去时方便一些。女儿,女婿,前妻与新老公紧紧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更让哈维受打击的是,女儿已决定让继父带她走过礼堂,把自己送到新郎的怀里。


 凯特也是一个孤独失意的中年剩女。她有着比哈维还高的个头,却也不失优雅,可在不懂她的那些粗糙男人眼里,她只是一个没有风情,青春已失的单身女人。她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就是喜欢读书,与寡居的有点儿妄想症的妈妈住在一起。虽然也想寻找真爱,但遭遇的却总是冷落与自尊心受到的伤害。


  当这样失意的两个人遇见了,在起初的提防与抵制慢慢放下后,心与心的靠近也就显得自然了。这部影片的出彩之处,就在于两人的对话以及背景音乐的烘托。这是渴望交流的两个孤独的人,但偌大的世界,可以让他们倾心而谈,可以谈到动情之处,声音哽塞,眼圈发红,却是在各自人生的路上兜了很大的一圈才能遇见。这出戏,也只有达斯汀.霍夫曼可以诠释,当他演尽人世的热闹与喧哗后,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普通男人活这一世的落寞与悲伤。但如果仅是落寞,仅是悲伤,并不一定就会打动人。那些让人感动的是,一个普通男人对爱与尊重的渴望与永不放弃。这份渴望或许哈维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常常活得没有自信,可是当他的爱被激发时,当他有一个愿意倾听,能产生共鸣的那个她时,爱也会让他爬有皱纹,不再风流不再倜傥的面孔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哈维在凯特的陪伴下回到女儿婚礼晚宴上,说了一番打动人心的话,不仅打动了女儿,也打动了其他人与看电影的我。因为这番话是一个婚姻失败的父亲对女儿的愧疚,怜爱与祝福,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毕竟是继父无法替代的。坐在一边的凯特被感动地流泪了,只有她了解这个男人,是鼓起多大的勇气,才回到这里,在众目睽暌之下说出这番话的。这是父亲对女儿爱的表达,也是对自己做为父亲的尊严的表达。达斯汀.霍夫曼在这一情节里,已无可指摘。看到另外一个影评,是个老外写的,说自己难以忍受这部影片,尤其是当达斯汀讲这番话时,他恨不得扔双鞋向他砸过去。所以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戏里的人是这样,戏外的人也是这样。


其实,哈维的受冷落并不全怪女儿或其他人的势利。当一个人自己不自信时,别人就不得不忽视他,只有假装客气,觉得这样一个提不起的阿斗,就不要为难他,让他做他不愿做也做不好的事了,前妻这么想,女儿也这么想。所以,与其说哈维是战胜了他人,不如说哈维是战胜了自己。很多时候,人都是在与自己的软弱与自卑抗争。


  当哈维与女儿道别,和凯特约好再见时,却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到医院,错过了约会,凯特以为自己又一次被男人放鸽子,失落离去。当哈维试图电话联系到凯特的单位时,凯特却拒绝接听电话。这时哈维又接到老板打来的电话,这一次,哈维突然意识到这的确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但不是回去上班的机会,而是逮住幸福的最后机会,于是他意然决然地对老板说“我不干了”,就挂断电话,回头直奔找凯特去。当生命中只剩下仅有的几个筹码时,或许才是真正与命运对决的时候。在乎的越多,想要的越多,有时反倒会错过幸福。当所剩无几时,寻到的爱才真实与顺当。毕竟男人和女人,最希望的还是对方爱上的是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附加太多爱的条件。


 在影片的最后,两人误会消除,又彼此靠近。凯特挽起哈维的胳膊并排走在泰晤士河堤上,为了与哈维更相衬一些,凯特脱掉了高跟鞋,一只手拿着鞋,一只手挽着哈维,两人向前慢慢走着,留下给我们的,只是背影与感动。


 也许,失意的两个灵魂,会更容易靠近一些吧?


 看惯了那些青春飞扬的爱,那些死去活来的爱,那些相互折磨的爱,那些奢靡的爱,那些如烟花一样只在刹那间绚丽夺彩的爱,我们反倒麻木了。爱情是什么,是抽风,抽一阵就过去了。真实的生命,永远像张爱玲所描述的,是华丽袍上爬满的虱子,华丽是华丽,痒痒却是抗拒不了的。所以,有些人选择物质上的华丽再华丽,希望多加几层袍,把虱子领到外层上去。


 可是,爱也可以是这样淡淡地来,淡淡地品味,带着似水流年里的失落与悲伤,避开人世间的势利与拜金,彼此靠近与读懂那些中年后的无奈与失意。


  爱其实一直在那里,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既便活得有些疲惫,有些狼狈与尴尬,但在那忧伤的灵里,还是有渴望爱与被爱的心。”


                     


  有机会找来电影看看吧,library就有。有时候,一部好电影,胜过身边许多人的“苦口婆心”,也

能给你意外的勇气和收获。 希望看到身边单身的人越来越少,而“围城”里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