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来路》9 七八级高考
(2010-08-01 20:06:32)
下一个
距离七七级高考半年后,七八级高考在七八年的夏天举行。七七级是各省出的试卷,七八级是全国统考。
文颢本来仍然没有打算参加,后经爸爸过去的一个老上级——丁伯伯——动员,才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参加高考。
结果,文颢在几乎没有复习准备的情况下,考了全省理科前十名的高分,高出录取线一百几十分!
文颢知道自己聪明,可那以前没有统考,没有竞赛,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聪明。高考让他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聪明程度。
文雯爸爸的为人,让不少老朋友在文家最困难的时候会不顾自己的乌纱帽,出面鼎力相助。
丁伯伯是文雯爸爸五十年代初刚调进省委宣传部时的老上级。那时,邵伯伯、丁伯伯、文雯爸爸在同一个处。邵伯伯是处长,丁伯伯是副处长。邵伯伯和丁伯伯都是南下干部。两位领导都看好文雯爸爸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所以都很器重文雯爸爸。官场上起起落落,但文雯爸爸和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始终如一!
丁伯伯原来姓于,学生时因参加地下党,而改姓丁,改名加一,“丁加一”就是“于”了。丁伯伯是个富家子弟,高中毕业因为去参加革命了而没有继续升学,但高中毕业生在南下干部里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
文雯听妈妈说,文革时,丁伯伯因为出身问题,爸爸还贴过丁伯伯的大字报。但丁伯伯为人宽厚,正直,加上他的能力,爸爸、妈妈、文颢和文雯都很敬重他。
爸爸出事后,妈妈、文颢、文雯老去丁伯伯家。丁伯伯家是文雯唯一能够感到温暖的地方!那时,同派的朋友都自顾不暇,很多人还怕牵连;倒是像丁伯伯那样的对面派的老朋友,给了文家很多的关心和帮助。
粉碎“四人帮”后,丁伯伯调任某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所以对教育界的政策和形势比较了解。七七级高考,文颢没有参加,丁伯伯没说什么。七八级高考,文颢又没有打算参加,丁伯伯说话了,说政策宽一点了,要文颢去试一下,文颢这才去报了名。
省高校招生办公室的主任郑辉,也是文雯爸爸五十年代相识的旧友。郑辉得知文颢的高分后马上托人带话给文家,说文颢的事他会尽力而为。
对上大学本不抱希望的文颢,心开始蠢蠢欲动。就文颢的考分,不是应该清华、北大挑他,而是应该他挑北大还是清华。
考虑到家里的情况——现在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因此他选择了在本市的Y大学的科仪系作为第一志愿。这个Y大学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名牌大学之一,而科仪系又是Y大学里取分最高的系。
他还报了北大和清华。
他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跟他朋友胡侃他的理想,跟他妹妹憧憬他的大学生活……
邻居有一个大文雯一岁而高一级的男生,叫陆建,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知他者全体哗然,因为意外——他平时学习成绩实在是不好。他是个食堂师傅的儿子,兄弟姐妹四个中他算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了。于是人人都说他了不起,更有甚者说,早就看出了他的聪明不凡,他只是大智若愚、深藏不露……一时间他成了知名人物。
他也转身变得神气活现,牛轰轰地一会儿说要上这个大学,一会儿又说要上那个大学,还说他一直就坚信“那么多大学怎么可能就容不下我一个陆建?!”……
第二天,有个秀气的女孩子找上门来。他以为艳福来了,正暗自庆幸自己时来运转而好事接二连三……没料到那女孩子说,她和他同名同姓,他错拿了她的高考成绩单……等他看到自己真正的高考成绩单时,伤心得恨不得买块豆腐来撞死算了——他的考分和女陆建整整差了两百分还多!
十年间隔,让年轻人对高考已没有概念。七七、七八级的考生中,有陆建那样的没有自知之明者——有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样,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到底有多好多差;更有陆建那样的不知深浅者——有更多人不知道高考什么样,不知道高考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到底有多高多低……
人们从“读书无用论”这个极端,走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另一个极端。所以连陆建那样的差生都会报考大学,都想读书了。
七七、七八级的考生中,有小到高中还没有毕业的,也有大到孩子都已经上小学的;有工人、农民、军人等各行各业的……文雯知道的考生中,有中学老师,有部队连长,还有市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省歌舞团的手风琴手……
只要能考上大学,年龄再小再大的都可以远走,职业再稳再好的都可以放弃。
大学生时下是所有年轻人向往的荣耀!文颢等待着成为其中的一员,其中优秀的一员!
Y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也下来了,所有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下来了……文颢却一直没有等到他的那张!
日子从满怀希望,到望眼欲穿……一直到几乎灰心失望时,文颢才终于等到了招生办的来信。
打开信,文颢和文雯都傻眼了:文颢被一个外省的钢铁学院录取了。
“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三流大学?一定是搞错了!你根本没申请这个学校,而且你考分那么高!”文雯急得要哭了,“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
“我晚上去一趟郑叔叔家。”文颢显得比妹妹要冷静得多。
文雯一下子好像找到了救星:“对,去找郑叔叔!”她相信这一定是搞错了,而身为省招生办主任的郑叔叔一定能帮文颢纠正过来,她恨不得立即就去找郑叔叔,“晚上我也去!”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