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一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博文
(2010-11-17 20:35:25)
我的儿子两岁了,长得跟他父亲---也就是在下,一模一样: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走起路来摇头晃脑,与我不同的是,长着一对小酒窝,笑起来的时候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尤其是两眼,每当笑容洋溢的时候,那一对无邪的小眼睛,充满顽皮,热情的光芒。作为父亲,每当看到孩子笑时,总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套用一部电视的名,那感觉就如:幸福像花儿一样。每当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9-03 19:09:41)
我的儿子一岁9个月了,正是呀呀学说话的时候,进来学会了不少词,并且时时出人意料,语出惊人。这几天带他到附近的小溪旁喂野鸭子,小家伙乐此不疲。开始时喂些面包屑,这天家里没面包了,我拿出儿子最喜欢吃的零食--沙其马对儿子说:宝宝,家里没面包了,我们拿你的沙其马喂鸭鸭,好不好?小家伙看了看我手里的他心爱的零食,想了想,最后坚定的说:好!于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8-08 19:46:10)
8月1日,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纪念堂发表演讲,谈到她的"中国梦",这个梦希望中国的崛起不是来自于军事力量或经济富强,因为这样的大国“很危险”;她希望,中国的“大国崛起”是根源于文明的崛起。龙应台指出,她看一座城市的文明尺度是,这座城市怎么对待精神病患、对待民工、盲流;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也有很清晰的尺度,就是国家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怎么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8-03 20:57:0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诗经王风黍离的一句,我想可以做为我写博克的一个很好的注释.偶然的一个新闻,让我开始了博克的写作,其实,这种冲动是酝酿很久,只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契机而使我投身博客.所有的博克文章,基本上都是自己所思所想或者觉得有意义而转载,所写文章都是一挥而就,并不太讲究文法和修饰,但俱是本人所想所思.这里没有风花雪夜,也没有高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7-31 20:22:47)
读小学的时候,进入学校的乐队,当时,见过我的音乐老师拉小提琴的姿态,那悠扬动听的小提琴,让我听得是如痴如醉,完了,配上老师潇洒地一甩搭拉下来的额前长发,简直是帅呆了,于是便萌发了要学小提琴的想法.谁知,进了乐队,老师一看我的手,说,你的手指太短了,你只能适合拉板胡.板胡有点象二胡,但琴皮不是象二胡用蛇皮,而用的是板,故而音质较柔和的二胡和小提琴都不同,比较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近闻名医钟南山在北大建校112周年上,面对一些当年被无辜打成“右派”的校友,谆谆教导:这个账怎么算?找谁算?我的养生之道,第一条就是要学会忘记过去,忘记苦难,要有好的心态,要满足现在的好日子。并且以现身说法来教导人:自己的母亲也在文革当中死去。非常富有诱惑力的现身说教,不仅想起了挺流行的一句话: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0-07-07 21:03:07)
又逢7.7,这个令中国人难忘的日子,感慨万千,难以言表.只是看多了墨写的谎言,听惯了无耻的粉饰以后,我已经不再愤怒,我有的只是轻蔑,因为如果自诩位"中流砥柱"的某党,哪怕能拿出本人博客当中抗战英烈录的四分之一或者说是十分之一吧,我的轻蔑也将不复存在.本文仅就听烂了的"中流砥柱"的说法,从历史真实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究竟谁是中流砥柱的问题.
1,关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讲个故事,春秋时代的齐国,有个叫棠公的死了,这棠公是王公贵族,这可是大事,惊动了当时齐国的大臣叫崔杼的,官阶可能相当于政务院总理一级的吧,亲自到他家去吊唁.话说这棠公死了,却留下个美艳无比的寡妻,怎么个美艳法呢,史书没讲,但当时的情况可能就是把个本来吊唁的崔总理的眼都看直了,于是乎,不顾伦理和舆论,放下总理身段,强娶这棠公的寡妻回家.这美貌妻子娶回来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国军阵亡师级以上将军名单
八年抗战,国军师级以上将军阵亡两百人,陆军总共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几乎全部损失。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了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这些军官中有一万名牺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国军和日军有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国旗的联想:「记得吗?你的国家-中华民国。」
当我嗟叹那沉寂的历史,当我仰望那飘扬的旗帜,当我细想百年来的沧桑,总会有一股辛酸涌上喉头,总会有一句话徘徊心中:「记得吗?你的国家-中华民国。」
  我听别人说,百年前的一位青年,脱下了洁白的医袍,大声呼唤。他要叫醒的是那条沉睡的巨龙,他要救治的那叶瘦瘪的海棠。他的热血燃烧成明亮的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