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叶周

温柔的海是美丽的,汹涌的海充满了挑战。生命的历程如同沧海,个体的生命是汇聚成大海的水滴。
正文

话剧的记忆(2)

(2010-06-11 23:01:03) 下一个

        对于话剧的记忆始于中学时代,那时文化生活极其枯燥。有一次,家对面的上海戏剧学院开始排戏,演出者是“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没有票,却还想去看。于是伙伴几个约好了,想办法混进剧院里去。傍晚的时候,我们几个来到剧院门口,门卫室里坐着个老头。小彭胆子大,他说,门房高,如果我们猫着腰从铁门边上绕过去,那个老头不会注意。只见他猫着腰悄悄地钻了进去,门房里的老头专注地看报纸,丝毫没有觉察。于是我们一个个地跟上。那情景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儿童团偷袭鬼子炮楼的情景。可我们不就是为了在饥荒年代寻找一点点精神的食粮而已。

      也就是哪一次,我第一次看见了还在求学时期的潘虹略带青涩的表演。当时潘虹所在的班级表演集体朗诵,她和一位来自部队的同学担任领诵,她扎着两条小辫,笑容甜美。那位军人的声音颇具爆发力。俩人的表演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样偷着看排练的次数多了,终于有一次被逮住。一次我们钻进了剧院,结果剧场里没有排练。正想退出,却被剧院保卫科的人给拦了下来。一问我们不是学院职工的家属,就怀疑我们是干坏事的。我们辩白:就是想来看戏,没有其他企图。保卫科的人便让我们认错。我们说下次不来了,可是小彭偏不。他的成份好,不怕。而当年我们还都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不敢惹事。保卫科的人见小彭不认错,要送他去十五分钟路程之外的派出所。深更半夜,在阒无一人的华山路上,我们几个陪着小彭前行,为了看戏而身陷囹圄,小彭没有丝毫悔意,反倒如同英雄就义那样慷慨激昂,仰着头走在前头。毕竟小彭的成份好,去派出所做了个记录,也就放了出来。此后,我们每天走过上海戏剧学院的门口,时不时会看见潘虹和她的同学进出校门。尽管那时他们还是学生,可我们却已能如数家珍,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用今天的话说,我们成了他们的粉丝了。

我家离上海青年话剧团并不远,可是“文革”后期恢复话剧排演之前并没有看过焦晃的演出。7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电影《难忘的战斗》。那部电影讲述了解放初期,一支粮食采购工作队,收购粮食,支援城市,反敌特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副区长刘志仁是个内奸,他将运粮计划泄露给潜伏特务,使运粮船队遭到土匪偷袭。焦晃演的就是那个副区长刘志仁。他在电影里出场不多,肩背一只帆布书包,吊儿浪当的从田埂上走来,一下子就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觉得和以前银幕上的坏人不一样。

“文革”结束前后,上海的话剧演出非常活跃,焦晃,祝希娟,娄际成等一批中年艺术家活跃在舞台上。我曾经有幸看过他们主演现代戏:《年轻的一代》,《杜鹃山》,和多部莎士比亚的作品,其中就有焦晃主演的《无是生非》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记得当时《无是生非》的男女主角是焦晃和祝希娟,两人在舞台上互相讥讽,令人捧腹;80年代中《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则是由焦晃和年轻的李媛媛主演,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二十几岁,但是在舞台上却毫不逊色的扮演了一对激情洋溢的情侣。后来,又常看见真人版的焦晃到我家住的枕流公寓里来拜访话剧表演艺术家乔奇。我妹那时正学表演,常去乔奇家,有次回来就说在那遇见了焦晃,还聆听了他的一番指导。回来就对我描绘了这位我们崇敬的艺术家的风采。

现在祝希娟已经移居美国,而年轻美貌的李媛媛,在拍摄过《围城》、《上海的早晨》等一系列颇具影响影视剧后,却因癌症英年早逝,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90年代中期,她参加剧组来旧金山拍摄电视剧,我们一批留学生慕名前去探班,还在剧中客串了一回。

焦晃的演出活动主要在话剧舞台上。后来,他出演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汉武大帝》,分别饰演了剧中的康熙,乾隆和汉景帝,塑造了一个个独具个性,形象别致的帝王形象,把他传神的表演深深地刻进全世界华人观众的记忆里。

这次朋友通过焦晃的夫人陈晓黎拿到了票,也有幸与她再次见面。还记得二十多年前,谢晋拍摄电影《芙蓉镇》时,上海的记者团一起去湘西王村外景地采访。那时身为《文汇报》记者的小陈。是一行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言谈间见解独到。二十多年前她和焦晃以二十多岁的年龄差距结合,就曾经是上海的一个大新闻。那时我已在美国。此次见面,她满足地告诉我,女儿已经15岁了。小女初长成,亭亭玉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