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芬兰开国元勋马纳海姆( 三)

(2010-10-31 23:30:31) 下一个


千钧一发逃到芬兰

马纳海姆在在芬兰度完假,在三月回到圣彼得堡,正遇上二月革命(俄历是二月)。他住在一家位于市中心的大旅馆,穿了将军制服。听到外面吵闹,他拉开窗帘,站在窗前观看,只见街上群情激昂。有人发现了他,很快人们都抬头,用手指着他大声喧哗。他刚从窗口往后退,旅馆经理气急败坏地冲入他的房间,说人们正在找沙皇军官,要处死他们,现在他们发现你了,要旅馆交人,快逃吧。马纳海姆脱下军装,只用大衣裹住里衣,幸亏大衣上没有军衔标记,从后门溜出。只见街上到处是烟,被抓住的军官、警察都被打死。他逃到伊玛努尔
 诺贝尔(Alfred Nobel 的侄子)新开的办公室。诺贝尔正在和一个法国人商量要离开办公室,去他在涅瓦河北岸的家,可能会安全些。三人离开办公室往北走,还没走到桥头,被一群革命者拦住,要看证件。那法国人先拿出他的法文证件,用法文和他们缠了一会,通过了。诺贝尔第二个和他们说,他是瑞典人,证件在河对面的家中,欢迎他们和他一起到家中去拿,也被通过了。轮到马纳海姆,他说他是芬兰人,刚从芬兰来,看到局势混乱,就把行李寄在火车站,证件也在里面(芬兰车站,Finland Station, 在北岸),只身到市中心,欢迎他们和他一起去车站拿行李。这三个外国人被放走了。

1917年二月革命,圣彼得堡街头

到了北岸,马纳海姆怕连累诺贝尔,拒绝住在他家,住到移民区芬兰人的家中。第二天,有群人冲入这芬兰人家中,说要搜查一个‘芬兰将军’,被主人花言巧语打发走了。第三天,他和助手联系上了,助手派了辆军车来,把他接回南岸。马纳海姆决定回罗马尼亚前线,途经莫斯科时,听到了令他震惊的消息,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了,而接班人不肯接位。

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退位不久

到了前线,他发现军纪涣散,部队各自为政,不服统一指挥。在九月份他被新政府排挤到‘后备队’。此时马纳海姆才真正意识到,俄罗斯帝国完蛋啦。他想过回芬兰,但是他决定,第一选择是留在俄国组织反革命武装。不料他的马突然绊倒,他的脚踝严重扭伤,不能行走,被送到奥德萨休养。

1917年莫斯科红场布尔什维克的军事力量

在奥德萨,他接触了一批上层贵族人士,体会到了他们的无能,只会空谈。十一月(俄历十月)当他 还在奥德萨时,传来克伦斯基临时政府被布尔塞维克推翻的消息。而在芬兰,国会内右派以微弱多数击败要靠拢苏俄的左派,于十二月六日宣布芬兰独立。此时马纳海姆才决定离开俄国,回芬兰继续组织反革命武装。

但是他只有回彼得格勒(即圣彼得堡,为迎合反德情绪改名)检查脚伤的军部文件。按规定,他应该到斯莫尔尼宫向临时苏维埃申请离开彼得格勒的许可,但是他本能地不愿意和他们接触。他找到总参谋部,希望他们‘命令’他到芬兰。不料,他面对的是一批吓坏了的、颓废的、连军装都不敢穿的人,根本不给他出任何文件。马纳海姆忿忿地对他们说,芬兰已经独立,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俄国军人了。30年的忠心服务,只是换来对方戏剧性地耸耸肩。

在圣彼得堡的芬兰车站,1914

马纳海姆气愤地离开总参谋部。那天晚上,他身穿全副军装,塞了点钱给路上的几个散兵,充当拿行李马弁,大步走向芬兰车站。他若无旁人地走到站台入口,拿出那张允许他回彼得格勒的军部文件给哨兵看。真是天助芬兰也!那二个哨兵是当地的英格利人(Ingrians)。英格利人在俄罗斯人以先就定居在彼得堡这块地方,他们是讲芬兰语的人种。这二人是文盲,不识俄文,只知是个军部文件,内容就听马纳海姆说了。马纳海姆用蹩脚但能听懂的芬兰文回答他们一些基本问题后,就被放行了。

马纳海姆这颗白色煞星,一旦逃出俄国,将彻底改变芬兰的命运。世界上就此少了一个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多了一个富裕的民主国家。芬兰人有今天,这二个英格利哨兵功不可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