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牧的梦呓

清流从不争,涓涓万物洗
正文

罗时慧与傅抱石

(2010-04-25 09:39:47) 下一个
罗时慧与傅抱石在房里翻阅黄牧父的印谱,这是傅抱石多年来一直欲求一窥的书,他从“扫叶山房”的姜润如老板那儿拿回来,售价尚未谈及,但想来是极高的。罗时慧虽不喜亲自捉刀篆刻,却深悟其真谛,对于黄牧父的功力和篆刻特点深为赞叹。她说道:“这黄牧父的印谱,倘若不是你遇到,被那些附庸风雅的假内行买去作摆设和炫耀的资本,那就太可惜了。我们应该保护啊!”傅抱石见妻子如此说,才道:“纵然他要价太高,我也应该忍受。谁叫这部印谱落在我的手上呢?”为了艺术,这对“贫贱夫妻”是从不吝啬的。

  1931年,陷在困苦中的傅抱石得到消息:徐悲鸿来到了南昌。经朋友介绍,他带了《绘画变迁史纲》和《摹印学》及数幅绘画作品,去江西裕民大旅社看望徐悲鸿。徐悲鸿非常欣赏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年轻人,决心推荐他出洋留学。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傅抱石前往日本留学。走时,他母亲已经染上了肺病,罗时慧抱着幼子前去送行。她告诉丈夫,自己会侍奉好婆婆,承担一切家事,让他集中精力学习。在东京,傅抱石师从东方美术史权威金原省吾。1934年5月,他在日本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作品展,计有篆刻、书法、绘画一百七十余种,引起很大反响。而此时的罗时慧已经考取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她也想在绘画领域求得深造,并特意把她在武昌艺专学习时作的一幅山水画寄给他。

  两年后,由于母亲病重,傅抱石匆匆归来。因时局阻挠,他不能再去日本完成学业。为了家计,也为了徐悲鸿的聘请,傅抱石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了中国美术史和书法、篆刻的教学。因为傅抱石自己的去留尚未决定,这时的罗时慧不能同往,他们仍靠鸿雁传书互诉衷肠。为了增加一点收入,罗时慧也到南昌一所私立心远学校去教书了。好不容易盼到暑假,罗时慧第一次到南京,傅抱石却投入了《中国绘画理论》和《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的研究与著述。他见南京图书馆藏书丰富,且多善本,就把妻子领入抄书的行列。罗时慧冒着炎热,天天在图书馆为丈夫抄写资料。

  1939年,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至重庆,担任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的秘书。1940年8月,他执教于迁到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罗时慧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后,他便租了重庆西郊金刚坡下的一处茅舍安家,并自署其居为“金刚坡下山斋”。其实这只是一座极简陋又年久失修的草房,傅抱石用稀疏的竹篱笆将其隔成两间,屋里全靠几块亮瓦透点光线。这样一个茅檐低矮、又无窗户的地方哪还能作画。不得已,傅抱石每天早晨吃过早饭之后,便把小方桌抬到大门口,利用门外的光线作画。画完了,或者吃饭时间一到,又须将桌子抬回原处以供吃饭用。尽管身居茅舍,傅抱石却异常中意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他整日在群山中徜徉,这气势沉雄的山川草木给傅抱石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他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挥写大自然生命的律动,创作了《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以及人物画《屈原》、《丽人行》等。在金刚坡,傅抱石努力师法自然,融入创新,使自己的画富有生命力。金刚坡八年的朝霞夕照,成就了他艺术的灿烂辉煌。巴山蜀水的雨露风霜,滋育了他的艺术风格,使这位江西才子具备了成为大师的全部条件。因此有人说,金刚坡可以说是傅抱石人生和艺术的物化了的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担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他一生创作国画三千余幅,庆祝建国十周年时与关山月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更体现了强烈的创造性和鲜明的时代感。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劳累过度悄然而逝,年仅61岁。他的夫人罗时慧于2001年逝世,享年91岁。(贺春摘编)

  摘自《百年婚恋》(第6辑)杜子建等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