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时兴起想试着玩玩意识流,于是胡乱写了一万多字,起名:随波逐流。觉得这是我有史以来给自己写的文起得最好名字。而后在冥想中体验那水波的感觉,虽然有点晕眩,也还是有浪漫。都这个岁数还玩浪漫显得太童心,于是突然觉得该验证“随波逐流”这句成语,不是现在啥都兴个规范吗。于是在谷歌敲进这四个字,人家正统的解释为: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难道这就是真解。
寻找成语的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晕,这都是些什么脑袋啊,人家原话里面没有的意思也能胡乱发挥,想象力很丰盛的,不明白是过去私塾先生的问题,还是后来被有关权威给不断地可持续性发展成无限贬义。记得我小时候上学那会儿随波逐流就已经被定义为不求上进。只好也哇塞一家伙,居然也有年头了。估计要是寻个究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没在清皇帝和民国呆过,那疙瘩的私塾先生如何教学生这句成语的应该是不可考。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诠释“随波逐流”这句成语时,会得出如此离奇的解释。且流传甚久成为一种固定模式用以形容不求上进之人。从这点我更加坚定了一种认识:
就因为古代汉语可以随便去意识流,可以这样去理解,也可以那样去解释,这就要看私塾先生如何去教导学生。也要看私塾先生是大人还是小人。虚怀若谷与小肚鸡肠意识流出来的必定风马牛。
估计这句成语被贬起码也有60年的历史,一个甲子,也就是说,一个轮回。是时该予以平反了。不过至于如何平,平到啥程度,也还是要看每个具体的人喽。
我不知道。
大概青年人对水的态度与中年人可能会有差距。特别是对“上善若水“这句话所带来的意识流也许会相差很多。曾经有位朋友在读过我那篇半疯状态下写的“随波逐流”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也只有到了中年之后,也许才能明白你想要说的是什么。
这句话引起我的深思。
只是随便说的一句话,当时并没让我想得更多,只是后来,才感觉里面是很丰富的,因此又在脑海里面流满了意识。
中年人,界点在哪里?过去说三十而立,也就是说,很早前过了三十就该是到了中年吧。现在改了,三十还算是年轻人。那四十,铁定该是中年人了,四十不惑。这个“不惑”里面很有讲究。觉得该是跟水大有关系的。“不惑”,不为其所动。这里的“惑”可为蛊惑讲吧。真做到不惑也是很难的事。除非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行。不少人到了四十才开始“惑”的。究其原委,怕是四十后自觉看破红尘,于是便开始怀疑一切。不信了。这其实还是在惑。内心的纠结与外表的淡漠形成的该是“漩涡”,无形的澎湃。也是与水有关的。大概这时的随波逐流恰暗含了贬义,也是在宿命吧。无奈是到了这般年龄后最大的困惑。于是便随波逐流起来了。大概私塾先生在这个年龄段思维是最活跃的,随即借用了“随波逐流”来挥发一种情绪。
挣扎十年后,内心更加倜傥,自我安慰便号称了“知天命”,认命了。
孔子该是不认命的,五十学道。转舵了。虽然人家多年来一直“好”为人师,处于教导的位置。但孜孜不倦在他身上也算是美德。
大凡人觉得无趣、无奈、无望后,一般跟着的词是“颓废”,曾有人这样形容过我,觉得还算贴切。这时的心胸容易狭隘, “随波逐流”起来肯定是贬义。
在我的记忆中,尚未见到把“随波逐流”褒义起来,大加赞美的。不过我自以为是的感觉到,在很古老的时候,或许是有些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那时的人们也许很简单,没那么多复杂。很多文化现象是随着时代演进。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复杂也是不可能的。就像孩子长大后开始学坏差不多。
清者自清,洁者自洁,该是比较难的。柏杨的酱缸理论我不完全赞同,可也有人家的一定道理。生活在充满龌龊的社会中,无论怎样躲避都是会被污染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何况还有很多自称为洁者的人在不断制造着具有隐蔽性的龌龊。
也好像,中年人更能够理解随波逐流,从某种意思上讲,大多数的中年人都被社会给废掉了。因为不求上进,成为见风使舵,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诸如此类的。可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人想像成那个样子。拜托,心地善良点好吗。
曾经有位老弟初次见面后,就对别人说我显得很颓废。这里我并没有指责他的意思,因为很多人对我的印象与他近似。究其原因,也与社会有着很大的关系。一种观念的形成有时要经过几代几十代人,生根在人的传统中。也就成为了一种判断他人的模式,就像玩具工厂的模具,模压出一个个相同的玩偶。
人是有思想的,人是有个性的。只不过是隐现的问题。有的人可以一目了然,有的人一辈子也摸不透。所以任何人都不可机械的被模式化。
比如,形容一个人见风使舵。会有不少人认为此人不可教,起码不可做朋友。这又是被私塾先生教坏了的学生们的想法。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年顺尼罗河旅游。船行到阿斯旺后停泊在码头。导游带大家要到河对岸参观。岸边拥挤着无数条帆船,风是从对岸刮过来的。我很困惑,在我的知识里面,帆船该是顺风行驶,顺风船。现在却要迎风而上,船怎样才能到达对岸。怀着好奇坐进船舱。只见水手不断调整側帆与主帆的角度,船开始由舵手控制着顶风驶向对岸。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见风使舵,由此可见,见风使舵并不该用来形容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因为这样一来,把人类的智慧给玷污了。由此又可见,有些掌握知识的人,未必纯洁。就因为他们内心的狭隘,尽管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有黄金屋,还是会被读书人给糟蹋了。曲解是因为不懂,也许还有更多原因,于是智慧便被扭曲。
某 人头脑特别发达,经常会搞出些生活中的小发明,我这样夸奖他:小X真能干,见风使舵,私塾先生一定会一嘴巴将我抽到室外去随波逐流。
问春节好!
你的头像象柳云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