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皮瓜的博客

愿这个博客能成为我心智更加成熟的见证者,愿看到这个博客的有缘人,都能够从这个博客中有所得有所悟
正文

林之溪论本草三部曲之1:时空与药效

(2010-02-23 16:56:07) 下一个
中医“开方”不仅仅是开药,还是开时间、开方位。时间和方位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西方医学中生物钟医学、地理医学创建和发展的依据。中医的“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天干地支”是先人千万年观察和实践的积累,今后的医学发展不再是“以病为本”,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医学将致力于使人与环境的“时空动态”达到和谐与平衡。

中医治病其实就是利用“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仿一个与患者当下寒热、动静、升降、开合偏性相反的景象。时间有阴阳之分,空间有五位之别,何尝不是一味“要药”呢?而时间、空间又似乎把双刃剑,除了增加方中药物的疗效外,同样也会有负面效应。比如,对于一个关节炎的患者,同样的方子(包含滋阴药),在北京用效果很好,但带到威海,症状反而会加重。因为威海与其他城市不同,它的水域在东南方,也就是在火位上有水,此为逆象。若用滋阴药,则形成了一派阴霾之势,疼痛得不到缓解,反倒由于阴水过多,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正像《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人体、时间、空间其实是三位一体的。一个疾病诊断之后开了相应的药方,方子后写上日三次或两次,这样当然也可以。但是,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服药时间呢,在这个时间用药,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现代医学对于这方面也已有所关注,近年来,医学专家发现部分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相关,一日三次用药的传统方法有平均用力之嫌,不尽符合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的波动规律,于是提出了时间药理学的新概念。比如糖尿病患者凌晨4点左右对胰岛素最敏感,此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一些抗过敏药于早上7点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点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同样一个药物,只因在不同的时间服用,就会带来如此大的效价差异,而中医在这方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人体有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一日之中,“午前为阳之分,午后为阴之分”,所以升阳宣发药宜于清晨或上午服用,而滋阴潜镇药宜于下午或晚上服用,此乃顺势用药。那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体气血的盛衰还与月亮的盈晦变化有关,一月之中,月始生之时,人体气血渐盛,至月满之际,气血达到顶峰。月满以后气血渐衰,至月廓空,人体气血处于最为虚弱的状态,至下一个月开始,则气血复生旺,如此循环往复。女性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按照现代医学来看,女性的月节律分为黄体期,行经期和卵泡期,在黄体期,我们通过补阳来推动气血的生长;行经期则要特殊注重疏通的问题,避免犯“重实”的错误,即使虚羸之体投用补剂,亦应使之补而不腻;而在随后的卵泡期倒要开始充养任脉,用一些滋阴血的药来帮助排卵。

我们再将时间的轴线延长至人的一生,《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就描述了男性、女性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特性,男性以八为一周期,共八八六十四载,女性则以七为周期,共七七四十九载,这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相对的,男性的生理周期比较单纯,几乎每一阶段都与肾气有关,故以肾为主,多用静药,以纠正阳动之性。女性在二七月经开始之前,肾气逐渐充盛,要顺势补肾养肾。月经至,则以通畅为要,即使用滞药也是短期服用,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过于滞腻之剂,不恰当的服用甚至会引起闭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乳腺增生。而七七绝经期后,整体态势是往安静的方向发展,不宜用过动之药,免伤阴血,使虚者更虚。

明白了用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也就徐徐领会到《伤寒论》在描述六经病症时,尤为强调“欲解时”(疾病将要好转的时辰)的用意,它指出了环境因素对六经病变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要影响。其实六经的欲解时,也就是六经病服药的正时。比如少阳的小柴胡汤最好在寅卯辰服用,此乃应时,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