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皮瓜的博客

愿这个博客能成为我心智更加成熟的见证者,愿看到这个博客的有缘人,都能够从这个博客中有所得有所悟
正文

林之溪论本草三部曲之2:煎药水探究

(2010-02-23 16:45:52) 下一个

可以说,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与琴、棋、书、画是相通的,与茶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选茶、择水、配具、冲泡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及品茶者内心的感受。而中药的质量、水的品质、盛药的容器及煎服的方法同样都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的选择。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味的影响更大。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虎跑泉水泡茶,自然要比家中的自来水更为甘甜可口。除了杂质少,污染少以外,最重要还是泉水的清鲜灵动,这从水的卦象和甲骨文字体上可以得到应证,都非常注重其中的阳爻,也就是水中所蕴含的阳动。



同样,中药用水也是值得我们好好思量的,水决定了治疗效果的三分之一。相同的药材,用矿泉水煎与自来水煎是有差别的。泉水的灵动性好,而自来水由于其水分子排列是无序的,所以比较静滞。我们在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用药的同时,于水也要区别对待。人有偏静或偏动,对于一个需要用动药的患者,加用泉水,可以增加药物的动性。但有时虽然需要动,若还有虚弱不足的情况而要避免过动耗伤阴血的话,我们可以用静药配合泉水,这样在补的同时又不妨碍身体的动势。



现代认为煎药中的水属于溶媒,通过煎煮,使药物(溶质)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煎药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同时水既是溶媒,也是药物。在许多本草著作里,水都是同时作为药物出现的,有其自身的性味和功效。



古代医家对于煎药用水极为重视。《本草纲目》可谓是中药的集大成者,其卷五为水部,“集水之关于药食者”,天之水有13种,地之水有30种。李时珍认为,用不同的水煮粥烹茶,味道尚有差异,那么在入药疗疾时,我们又岂可轻易草率呢?



在众方之祖的《伤寒杂病论》中,有普通水、井花水、潦水、浆水、泉水、甘澜水、东流水、酒水等。各种不同的水应用于不同的煎剂,有不同的用途。井花水是清晨最先汲取的井泉水,井水经过一夜的澄蓄,精华上升,浮结于水面,所以清冽异常且水质极佳,常与补阴药同煎。潦水,即大雨或久雨后路上的流水或低洼处所积的雨水,仲景用其无根味薄之性,助方中它药宣散发泄。而甘澜水,即用瓢扬水千余次,现代科学认为,用机械手段将水高速搅动就可以得到分子呈自由浮动状态的活化水。仲景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就用的甘澜水,该方治奔豚气,此症是由于阳气不足,水气上逆而形成的。用甘澜水煎药,把这个水经过千扬以后,就能使水和自然界的轻气充分融合,水性本来是往下走的,与轻清之气相和后,水就容易往上走了。采用甘澜水是为了扬药性,抑病邪,在煎药的过程中水不仅是药物的载体,水也是药物的一部分。这样水药相加,药力就更加突出了。



医圣张仲景的方剂是公认的经典处方,他不仅用药精当,而且对煎药用水也是非常讲究的。张仲景对南、北方的物产和民情都有很深的了解,在他的方剂中就有因地、因时用水的例子,每一种不同的情况都有很深刻的用意在里头。而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方、一药,更是他对于用药处方的雕琢细腻。



“思考与雕琢能够增加君子的德性”,就好象泡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好,却大有学问。即使是同样的茶叶,用水不同或技术不一,哪怕是不同的冲泡器皿,泡出来的茶汤都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冲泡花茶,一般用较大的瓷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一壶极品佳茗,是茶、水、壶的最优组合,体现了细腻的心思和对茶艺的热爱。那么在用药上,不也是如此嘛?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