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习惯,养生,中庸之道

(2010-01-22 09:39:15) 下一个


《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

说起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也许真的有耳濡目染之效。研究报道,儿女肥胖和不喜锻炼的,大凡都是拷贝父母的生活习性。这种场景,往往于漫步美国街头看到一家子胖子迎面而来时可得到部分印证。

我雅喜腌制食品,至今还津津乐道伴随我童年少年和青春岁月的那些金华火腿,舟山黄鱼鲞,萧山萝卜干,绍兴梅干菜。。。。。等等。并且一向对蔬菜之类不太感冒,儿时吃蔬菜时总免不了有吃药丸的感觉。步入中年后,终究开始慑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故为健康考量,尤其是为孩子和家人着想,遂于两年前起基本改变了喜食腌制品和厌恶蔬菜的习惯。当然不是旧赏俱抛,偶一为之还是心安理得的。

人的味觉和对食品享受的快感,似乎部分受主观体验的干扰。现在每食兔子食(新鲜蔬菜、瓜果是也),我好像就在品尝古代道士一生追求的长生仙旦,即便没有顿生羽化成仙的飘飘然,也很是因为天天入嘴了不少抗氧化剂而自觉神清气爽。而接触清淡食物和蔬菜久了,竟然也慢慢学会了体味清淡的妙处。

我家大儿子也喜食酱菜等中国传统吃食,可自从我告诉他多吃腌制食品不利健康之后,他现在即使偶吃这些东西时,量也吃得较少。昨晚我告诉儿子,食绿花菜有抗癌作用,这小子一下往嘴里连塞了 3 - 4 块清炒绿花菜。看来,即使黄口小儿也从他们有限的思维角度能部分领会王右军在《兰亭集序》里所言: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记得六岁的大儿子看过《八仙传奇》和《封神演义》两本书后,一再对我说,他太向往古人的成仙之道了,尽管他是知道汉武秦皇当年终身求仙终不得的故事的。儿子说,人间的一切怎么能比得上那些仙人的腾云驾雾呢?我听了莞尔一笑。成仙?不生不灭,和天地日月同庚,我还趋之若鹜呢。

前不久看《东坡志林》,坡翁是这样论述养生之道的: ” 养生之道 贵在去欲 “ 。后来东坡的一个朋友讲:昔日苏武在啖毡饮雪的穷困沙漠,还不忘给胡妇生孩子,可见去欲何其难也!坡翁一听,哈哈大笑。

也是,就是信奉养生之道的诗书画文四绝之坡翁,不也需要小妾朝云的红袖添香和助兴么?提起这个据说是东坡红颜知己的朝云,那句著名的哲言就是她说的: ” 吾心安处即是家 “ 。听起来这个小妾颇有点哲学家的素质呢,难怪东坡名士会对其如此加以青眼相加。

《猪油渣和中庸之道》

昨日,先生在超市买了一大块猪板油,晚上便熬了满满一碗香喷喷的猪油,准备用在偶尔吃面条时放进一小匙,以吊鲜味。

结果那一碗刚刚炸好的金黄色油渣,我一气吃了 5 - 6 块。那种味觉上的快意,直把我对旧日物质匮乏时对食油和 猪油渣 的美好记忆从陈年仓库里调动出来。那一刻,我显然忘记了吃猪油渣十块可能意味着我在跑步机上要多走大半个时辰。也许,正因为这美味食品的潜在不健康因素和不能多食,更增添了该食品在味觉上的某种魅力?

表面看来,欣赏美味和养生、长寿之道是颇为矛盾的。好在我对长寿的向往还没执着到要放弃所有人间需要冒点险才能领略到的享受(比如上面提起的品尝猪油渣)。对《西游记》里即便有幸闻一闻五庄观里种植的人参仙果就能活上 360 岁的前景,我是没有奢望的,尤其是假如还得严格执行修身延年所必须的种种清规戒律。

我还是更欣赏东颇居士在广泛兴趣和养生之道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生活方式,既不误了和朝云的东床缱綣,以及与友人诗侣的诗酒相酬,同时也在失意辗转之际懂得快意人生而不牢骚满腹。我理解为,凡事要中庸,要适度。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