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伴儿学古文,不亦乐乎? 】

(2010-01-19 12:37:15) 下一个


身处海外异乡,叮嘱孩子从小学中文,一直是萦绕我心头的一大使命感。但教四岁半幼儿诵读古文?私下亦稍觉前卫了些。然回顾大儿子学中文一年半的经历,看到他如今已能轻松阅读很多少儿读物,尤其是对充满古意和韵律美的唐诗宋词有着较强的亲合力,加上他欣赏三字经等古典韵文时琅琅上口的情景,都让我顿生让其尝试一些古文精华篇章的念头。想古人自小诵习四书五经,那些最初起自
小和尚念经般的学习方式,千百年来不也照样培育了无数人才?史上更有王子安六岁能文,未冠及弟,唐刘晏七岁举神童,作正字的例子。故让四岁余小儿阅读一些古文实也不算甚创举。再者,根据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期间大脑发育还不甚健全,此时大脑回路的构成特别具有可塑性,若多给予得当的信息刺激,便能促进大脑沟回和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特别是对位于大脑海马回的记忆结构和信息储存之开发,可望对人一生的记忆功能大有裨益。何况,倘若孩子真有抵触情绪,我也可暂弃此念,待他略长大些教之亦无妨。

念头既起,我就着手挑选合适的文章作为孩子古文学习的启蒙教材。几乎一开始就想起了那本收集了唐宋八大家和集史上众多文人潘江陆海之才的《古文观止》。正好手头有本来美后买的该书,里面的文章赏析部分和译文都还不错,惟其是繁体版本。于是,我便上网下载了数篇简体版本的古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欧阳修的《秋声赋》及《醉翁亭记》,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等。那天我准备将下载古文打印出来时,儿子在一边看见了,问我那是什么。我答曰:是让你阅读的古文。他便说:我不读。我问:为什么?你还没念过啊,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你一定会喜欢的。。他皱了皱眉头:肯定有好多生字,会念不出的。我安慰他道:你已经认识了好多字,可以念的。不会的字妈妈会教你的。可那天打印时因我疏忽,暂时没法打印出来,小子就在边上幸灾乐祸道:别打印了,机器不理你!。我就说:你是不是正好不想学古文啊?不行,让你爸来检查一下,还得打印。他不乐意地叫来爸爸,结果几篇古文都打印出来了。我遂将它们打洞装订好后放进夹子。

那么,先教儿子念哪篇古文呢?思虑再三,我觉得《桃花源记》似乎最适合他目前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而且里面的故事比较平易,没有过多的作者心理抒怀和理性分析。因此,将文章打印出来的次日晚,我就说服他开始阅读《桃花源记》。然而,引诱他上钩,让其阅读从没接触过的古文实非易事。他稍微瞄了下文章,大约看到一些生字,马上下意识地说不想念。我好说歹说,也没能说服他立即接受我给予的新挑战。最后,只好动用惯用的糖衣炮弹法,答应让他吃一粒万圣节时讨来的一大堆糖果中他比较喜欢吃的糖,才让他精神集中了下来。尽管嘴里含了糖果,他还是满吞吞地,准备开读。

《桃花源记》全文共有四百来个字,那天晚上儿子初读第一遍后,共圈出30多个生字,很多句子虽然阅读认字没问题,但由于不是白话文,显然没有他读少儿读物时容易让他理解。所以我一一耐心地回答他的提问,并简约解释下每个句子的大意,一直到他对整个故事叙述的情节有个大致的了解。让我宽慰的是,儿子初读此文,就能将以前学过的单词或词汇融会贯通到新文章阅读时的句子里。例如,当他读到《桃花源记》首段欲穷其林一句时,就说:这是欲穷千里目欲穷!而念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处,开始他读不出字,过了好一会,说:妈妈,我想起来了,那是小博士的士!(小博士是他看过的一套幼儿电视教学片)。待读到结尾句后遂无问津者时,他则说:这是毛遂自荐'。通过念这篇古文,他还牢牢记住了文中两个成语:豁然开朗和鸡犬相闻。首读此文的那晚,当我给他洗澡时,他在浴盆里用一只塑料小船,演绎《桃花源记》故事里主人公渔人如何撑着船,在河里打鱼,然后看见两岸桃花,最后在林尽处碰到一个通向桃花源的山口。。。向我复述他先前学到的故事里的情节。

儿子每读课文时,无论是散文,还是诗词,一般只肯念一遍,学这篇《桃花源记》亦如此。大凡每读完一遍,他就象刑满释放一样,一溜烟跑了。为了让他巩固学过的东西,强化记忆,我一般让他在接下来的数天内继续复习,直到文章里的字全部认全,意思也基本领会为止。他复习时也照样只读一遍。容易点的文章诗词他读3-4遍后会记住,难点的诗文可能要读6-7遍。就这样,他学习的第一篇古文《桃花源记》,在数天内共读了十遍后终于将全部生字攻破并能熟读了。某天,我对犬子说:我们来做个游戏,一起背诵《桃花源记》,你念上一句,我念下一句,就象我们一起背诵宋词那样,看谁先接不上。好吗?他爽快地答:好啊,妈妈你先念第一句吧。我便念起了第一句:晋开元中。。,谁知话音未落,小子就叫了起来:错了错了,是太元中,太守的太!得,让儿子这样笑话我也不是第一次了,我虚心认错后,两人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诵完了《桃花源记》。还有,他每念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和见渔人,乃大惊时,总会神情语调夸张地作惊讶状。让我感慨:到底是孩子!

观儿子流利地诵读所学的第一篇古文,甚至还能解释其中一些句子,真教我感叹童子功的厉害。此初步尝试让我信心倍增,深觉幼儿记忆能力和理解力的限度也许要超越成人的想象力。接下来再学哪一篇呢?我让羊儿自己挑选,他竟然坚决要先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说然后再念《秋声赋》和《归去来辞》。我问他为什么要先念《滕王阁序》,因为我原准备让他先读《秋声赋》和《归去来辞》,这两篇篇幅比《滕王阁序》短些。结果他说:你不是讲《滕王阁序》写得特别好,王勃是天才吗?好家伙,我说过的话居然他先前听进去了,心里不免有些窃喜。想儿子对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首著名五律早已烂熟于胸,我思忖,何不借儿子对作者的初步好印象,让其将《滕王阁序》一举攻了?

开读《滕王阁序》前,我先作了些案头工作,把文章背景和难句意思都清理了一遍。我还给儿子讲述了王勃写这篇著名散文的一些轶闻。当我告诉羊儿,滕王阁宴会主人---都督阎公起初十分生气王勃欣然接受邀请写《滕王阁序》,以致会抢了其女婿孟学士之风头,可读到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却大为赞叹并称其天才时,儿子似乎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一下激起了他阅读《滕王阁序》的兴致。我就此让他趁兴开读该文第一二段。这小子语感还不错,也不知是否因受了先前阅读背诵过大量唐诗宋词熏陶之故,他首读第一二段后就记住了首段里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都督阎公之雅望,以及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和第二段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同时,和往常一样,他阅读《滕》文时,也照例不厌其烦地作些字词联想。譬如读首段襟三江而带五湖句时,他词意盎然道,字就是秦观满庭芳襟袖上,空惹啼痕的襟!而念到第二段中烟光凝而暮山紫时,他又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凝字是柳永《竹马子》里出现过的。我说你能肯定?他说不信你就查。一查还真有句凭高尽日凝伫。还说下临无地的临嘛,就是呼唤登临的临(语出姜夔一萼红一词),山原旷其盈视的旷字便是《桃花源记》里土地平旷的旷,舸舰迷津的津字也是《桃花源记》中后隧无问津者的津。嘿,这么个小不点,还字字引经据典。最有趣的当属他边学《滕王阁序》,边就把所学用到它处。如,其间他正同时阅读网友寄北女士即将付梓的一篇儿童文学小说中译本(题为《和谐屋》),看到小说里一个将来,他便大呼:将字我知道,就是王将军之武库的将!我不禁哈哈大笑。

眼看儿子对古文不仅不排斥,且大有欣赏并从中取乐的趋势,我决定如法炮制,和其继续慢慢地一篇篇学下去。我认为,古文虽然总体来说入门比白话文慢些,句子语法结构比白话文难,然因其语言精炼,一旦孩子熟记后,反而容易长久地记住那些句子,就象韵律优美的格律诗词也很容易让小孩长存记忆一样。

近日,大儿子趁着初学古文和阅读过少儿小说的东风,已经开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了。试验了几天,《西游记》第一回前十页读下来,每页的认字率基本有90%左右,比我想象的乐观。现在他每天念几页西游记,饶有兴趣的样子,就是我要花些时间给他解释文章里的词句。好在他先前看过西游记动画连续剧,对故事情节不太陌生。窃以为,他接触了几篇古文以后,对半文半白的西游记行文风格之欣赏,大约颇有帮助。便想,兴许打好一点古文底子,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功呢。而对我个人来说,主要还是在和儿子共赏传统文学、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充分领略了天伦之乐。所谓一箭数雕也。

12/08/200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