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跟郑义成的谈话没能深入下去。她悲哀地发现,经历了这么多岁月,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生活,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话不谈了。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玻璃的幕墙,她在墙的一边,他在墙的另外一边,他们能清楚地看见彼此,可是要走进内心,却一头碰在那层坚硬上面。
她跟志醒之间,也是如此吧。所以这世界上很多兄弟姐妹,无论小时候如何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各自成家之后,可能因为妯娌关系,也可能因为父母的财产而反目成仇。
彼此渐行渐远,很无力的感觉。
梦醒对郑义成说:“义成哥,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无条件地支持你。”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他,她也要给他精神的支持。
郑义成凝视她一会儿,缓缓地说:“梦梦,谢谢你。你现在结婚了,有工作家庭需要操心,我的工作性质也决定我整天奔波在外,我们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经常联络。但是你要记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做出什么决定,即使你不愿意对父母说的需要,你要告诉我,我会无条件地支持你。”
虽然梦醒结婚了,虽然她已为人妻,因为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她并没有掂量出郑义成这话的分量和含义。多少年后她在异国他乡,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耳边响起郑义成这句话,向他发出求救信号。郑义成言出必行,隔着浩瀚的太平洋向她伸出手,她才感觉到这句话的温暖。
郑义成休完假回上海上班,梦醒返公司工作,张允鑫在家里闭门苦读。
张允鑫的妹妹张美英要结婚了,要到 H 市采购结婚用品。之所以到 H 市来采购,当然是因为哥哥嫂子在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商品丰富,经济发达。
张美英毕业以后一直在县医院做护士,是临时工,工资非常低,低到梦醒不可思议——这点钱能养活一个女孩的独立生活吗?她陪爸爸来 H 市看病的时候,梦醒曾经跟她提过,可以帮她在这边康健的服装厂找份差事做,虽然也是临时工,但是除了没有养老金等硬性的国家福利,其他的薪水和福利跟正式职工没有区别,收入可以翻两番不止。
工厂还提供免费的宿舍。
张美英含含糊糊没说什么,后来梦醒听张允鑫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不可能出来打工。
听张允鑫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原来张美英读的不是中专,而是技校,所以只能做临时工。跟她一起进去的女孩,有人搞到了中专或者大专文凭,就可以转正,只要一转正,收入上立刻改观。
梦醒对他家的事不做评论,放过一边。她也算为他家的事尽过力了,他家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
美英的男朋友是大嫂介绍的,在家乡的一家造纸厂工作,收入非常好,人也英俊,以致梦醒觉得美英跟他悬殊太大。她觉得婆家对大嫂的偏见太厉害,不管怎么说,这个大嫂对小姑还是很关心的。
梦醒请了几天假,在五一假期跟张允鑫长途跋涉,到苏北老家参加美英的婚礼。五月的乡村,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不冷不热,田野生机勃勃,比冬天自然好太多。因为婆家办喜事要花钱,他们春节已经寄过钱,梦醒跟张允鑫商量,只给个几百块钱意思一下,因为他们刚装修完房子,手头也不太宽裕。
张允鑫立刻算了一下说:“我们在这里住几天,平均每天生活费多少,这几百块钱差不多。”
梦醒对他这种“聪明”的快速心算很反感,鄙视地说:“你一个大研究生,聪明就用在这种算计上吗?是不是我们每次回来都要交生活费?怎么你去我妈妈家吃饭从来没交过生活费?怎么我好意要跟你一起孝敬一下父母变成了交生活费?”
一番话把张允鑫说得讪讪的,无言以对。
她不明白是不是他们这里的人都是这么一副“聪明相”?看起来他们这里的人眼神里全部闪烁着一种“精明”的光,衬得她特别傻。
美英出嫁那天,家里忙忙碌碌,亲戚们都来帮忙,梦醒听不懂他们说话,也不懂他们的风俗,帮不上什么忙。美英穿着一身红色西装套裙,被小姐妹们簇拥在父母的房间里,嘀嘀咕咕不知道说些什么。很快地有人说,来了来了,只见新郎已经坐车过来接新娘,却不进门,在邻家落脚。
梦醒问美英的小姐妹:“你们在等什么?等好时辰吗?”
小姐妹点头:“是啊。”
梦醒从房间里出去,坐在院子里大嫂旁边晒太阳。
张允鑫的爸爸忙忙碌碌,一边收拾院子一边唠唠叨叨地说些什么。梦醒问大嫂:“爸爸说些什么?”
大嫂看着她笑:“在骂人。”
梦醒一愣:“骂谁?”
大嫂回答:“骂他儿子,骂你婆婆。骂儿子不帮他干活,骂你婆婆干活干得不好。”
梦醒彻底明白张允鑫性格中的一些毛病从何而来了。她以前跟张允鑫回家就知道他爸爸是这个样子,但是那个时候她太缺乏好奇心,听不懂他父亲唠唠叨叨说些什么,也懒得问。然而她就是能听懂又如何?她哪里能明白父母的言传身教有那么大的威力?她哪里能明白张允鑫也能染上父亲的这种毛病?她哪里能明白她对他这种毛病的容忍度是多少?
好在张允鑫爸爸有一点还是拎得清的,那就是媳妇不能骂,从来没骂过媳妇。
吉时一到,新郎在伴郎的陪伴下进院门迎新娘。美英在小姐妹的陪伴下,踩着父亲的旧鞋子走出房门,在院门口留下旧鞋子,跟着新郎走出村口,坐着车开到城里。张允鑫跟梦醒被安排在一辆面包车里,随着大家一起进城,到定好的饭店里去吃喜酒。
梦醒在酒店里坐了很长时间都没等到开席,只见大哥把张允鑫叫过去嘀咕一会儿,两个人一起出去。
最终兄弟俩簇拥着一个高瘦的老头进来,婚礼才算开始。梦醒问坐回到她身边的张允鑫:“你刚才干什么去了?”
张允鑫说:“去请美英医院的院长。”
梦醒好奇地问:“你们没发帖子,没跟他确认来不来吗?”
张允鑫说:“发帖子没用,要亲自上门三请四请才肯给面子。”
梦醒觉得他们家乡的这种风俗简直是匪夷所思。
那是一间很普通的饭店,谈不上多高档,人不算少,很是热闹。美英也没穿婚纱,只是又换了一身粉红色西装,也有司仪主持,搞得热热闹闹。
最可笑的是这里的风俗,儿子的婚礼,来宾要折腾做公爹的,他们给他脖子上挂着一串花环一样的东西,头上戴着帽子,手里拿着铜锣,满场转着表演节目。
梦醒算开了眼,真是百里不同俗。
吃完酒宴,住在城里的人都赶到新郎家去闹洞房。梦醒作为娘家人,又住在乡下,跟着张允鑫与美英公婆寒暄一通,说了些场面话,一起坐车回家,没去凑那个热闹。
只是有一件事令她特别不快。张允鑫在婚礼前一天跑得不见踪影,把她一个人扔在婆家,自己去会这个朋友那个同学或者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到最后一刻来问梦醒给美英多少礼金。梦醒说:“你去问问大哥,统一口径,我们送多了不好,送少了也不好。大哥给多少,我们就给多少好了。”
张允鑫当时没找到大哥,被人拉去打麻将。等他打一圈回来跟梦醒再商量,梦醒记得他们结婚的时候大哥给了六百,不确定地说:“要不我们也给六百?”
张允鑫说:“那好,就给六百好了。”
于是他们给了六百。
这次吃完酒临别的时候,张允鑫对梦醒说,大哥大嫂给了一千。梦醒当时心就往下沉,板着脸对他说:“我说让你去问大哥,你比国务院总理还要忙,不知道干什么去,正事不办,这下你可有面子了!算了,我生什么气啊,那是你妹妹,又不是我妹妹!”
这时她才知道,原来娶媳妇跟嫁妹妹的礼金是不一样的。
张允晖在旁边看梦醒脸色不好,过来问怎么回事。梦醒气得说不出话。张允晖问张允鑫,张允鑫不好意思地说他们礼金只送了六百,张允晖笑着说:“你们送六百可以了。”
梦醒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因为以前他们寄过一千帮美英还念书的钱,还是体谅他们刚装修完房子手头紧,才这么说的。
她只是不明白,每次张允鑫回来都东游西荡,去见这个拜访那个,人五人六的,究竟有什么大不了的目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根葱啊?家里需要他这么上窜下跳地打通关节,搞好众乡亲的关系吗?
假期结束,梦醒又跟张允鑫坐汽车长途跋涉地回去上班。张允鑫爸爸妈妈知道梦醒喜欢吃他们自制的香肠和鱼圆,又死命地给她的行李包塞了很多,嘱咐说:“回去问你爸爸妈妈好,把东西也给他们尝尝。”
另外又杀了两只家养的土鸡,冻了一夜,层层包住,也让他们带回去。
也许是因为不住在一起,梦醒跟公婆之间,从来未产生任何矛盾,闹过任何不愉快。
家教真的很重要。这人成家立业前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跟原生家庭在一起,潜移默化=水滴石穿啊!
风俗风俗
有些人就是这样,不一定有多少本事,但是回去了就要过场子走场面的活去,其实也就吃吃喝喝,感情还真不一定培养出来多少
嗯,关键的地方加些评论。这一篇写得快了点
所以人要有狠心才能成大事。
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张办事有时候抓不住重点,不着调。
都->能
后面好像会有火爆情节,关于家暴。
透露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