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去东京看古着。(转发作者:石磊)

(2017-02-15 10:45:03) 下一个

去東京,看古着 

 2017-02-15 石磊 太太党人

古着,是日语,旧衣服的意思。英文的话,是vintage,古董衣服。日本的古着衣铺,虽然没有米铺那么多,但也真是开到遍地风流的意思都俱全了。不说高円寺,吉祥寺,下北泽这种举世闻名的古着天堂,满街的铺子密密麻麻眼花缭乱,就是普通的街巷,亦比比皆是。每到東京,借宿在闺蜜家,一出门,不同方向的街上,分别盘踞着三家古着衣铺,风格完全不同,一家比一家有看头。其中一家专营妇人古着的,每日黄昏打烊之后,透过粉妆玉琢的漂亮大玻璃窗,看得见老板娘不停手地熨烫衣服,蒸汽一路袅袅到深夜里,像一幅活生生的玻璃画儿。那个老板娘戴一幅细边眼镜,比读书人还文静秀气,真是好看。某日在表参道晃,通街是世界顶级大牌,辉煌灿烂得望不到头,一侧身,竟然亦是玲珑秀雅的古着衣铺,星星点点三家五家,其中一家包子极是难忘,有大量刺绣精美的男式外套,一巨排,龙飞凤舞,妖娆无比,瞬间看呆。若是平日在家跟包子讲刺绣衣衫,肯定听不入耳还嗤之以鼻,此刻自己看见佳作如云,就服气了。

 

 

 

 


 

寒日快晴,去高円寺看古着。

高円寺车站出来,四面八方,放射状的,有五六条街,随便择一条晃进去就是了。这种普普通通的街巷,晃起来,用包子的话讲,叫做寸步难行。倒不是人多,是铺子间间扎实看不过来,晃了三四个小时,饿得心都慌了,抬头望望,好像只勉强走出去了300米,真真费极了脚力。要是连着一个礼拜,下篇整幅功夫,把高円寺的每条街都晃一遍,大致就像通读了一部日本古着百科,对日本古着的概貌,可以搞得比较清楚了。立个志吧,下一趟到東京,划一个礼拜,干这么一回。

查google的话,随便打个高円寺古着进去,忽忽列出来一行行的高原寺古着20选,高円寺古着地图,当地住民推荐的古着7家严选,等等,此地古着之丰盛,委实动人肺腑。走在街头,便深觉这个弹丸之地有趣得不得了。包子晃到黄昏,精疲力竭浩叹道,以后,再也不买新衣服了。回家学给闺蜜听,闺蜜说,嗯,格么就对了。我是连书,都已经从来不买新的了,一概买旧书。听完,感慨良久。日本的古着衣铺和古书铺,可以多到如此。想想上海,房租早已昂贵到连新书店都颤颤巍巍开不成功了,遑论古书铺?回过来说包子的这句叹气,看了大半日的古着,再看新衣服,确实有点看不下去的心情。当季簇新的新衣,款式设计,基本上,古着里,都有了,各个时代的古董老衣服,形形色色的思路,大大小小的讲究,我们的前辈们,早就玩弄过再三再四了。简单点讲,就是当季簇新的新衣服们,九成以上,都在这里那里抄袭前辈。沧桑俊拔的古着看完,再看亮晃晃的新衣服,掏钱买这些轻飘飘的赝品,实在不是很有兴致了。人呢,就是这么养刁了眼睛和嘴巴的。即便是包子这样的19岁男生,何须跟伊喋喋不休地灌输洗脑,带他晃一圈高円寺,就都明白了。旅行的好处,无非在于广阔见识,见多了,就懂得了,而“懂得”这件事,是天下最难的。所有的愚蠢与愚昧,根子都在不懂二字上。

 

 

 

 

 


 

日本的古着衣铺跟新衣服店不同,古着衣物里,男衣比女衣丰盛得多,一般的古着衣铺,格局来讲,大多男衣占到三分之二,女衣占三分之一,若是女衣为主的店铺,会特别标明,这亦是一种比较奇特的经验,通常晃衣服店,都是女物压倒男物的,第一次感觉到,原来,男衣男物竟有这么多花样。

因为是冬天,高円寺的古着铺子,呈现有大量苏格兰,丹麦,挪威的粗针毛衣,衣铺跟前琳琅挂起一整排,粗针毛衣特殊的编织花纹,极有劲道,温暖,浑厚,漂亮极了,那种气氛胜过千言万语。晃进去,苍劲的翻毛皮衣空军夹克,各时代各流派的牛仔长裤,眼花缭乱的法兰绒格子衬衣,从嬉皮到绅士各阶层各品流的呢帽布帽,无数的大头鞋小头鞋,一整排圈圈点点鹦哥绿柿子红的领结,各色运动衣衫涵盖从棒球到橄榄球各种运动门类,羊毛围巾丝绸围巾叠得纷纷的,花色古雅幽静,件件严选精品,以日本人顶擅长的精洁整齐的方式,轰然呈现,晃起来,真是富且美。几乎每一间古着铺子,都设计得气氛苍古,精选背景音乐,或黑糖爵士,或馥郁雷鬼,或典丽萧邦,总之芬芳梦幻一唱三叹令人心折。在古着名铺子Big Time里,包子看上一条嵌花纹的黑色皮带,递给我看,做工考究,正气,小美。再拣一件暗花仿丝绸的礼服,试试身,尺寸刚刚好。大大小小羊毛围巾,英国货法国货,件件都有几十年的来头,织得亦秀亦古,随便拣拣,皆称心意。付钱亦是付得愉快,价钱实在是相宜。一身古着打扮的店员,从头至脚,精彩得立刻可以上杂志封面,客气问,皮带够不够尺寸?是否需要帮忙加打几个洞眼?加两个够吗?客人请在店里晃晃,我马上弄。十分钟之后,店员在古董小首饰的柜子跟前找到我们母子,把修改好的皮带双手捧着递过来。

 

 

 

 

 

那日在高円寺晃到力竭,跑到街头找吃的,看见高龄老爷爷手工制的鲤鱼烧,赶紧饥不择食先买两枚,一边呼烫呼烫地立在铺子跟前吃,一边问老爷爷,哪条街上好吃东西比较多?老爷爷朝我看看,讲,条条街都好吃啊,这里是高円寺啊。听得笑起来,是啊是啊,这么问人家老爷爷,真是唐突了佳人。一边找饭馆,一边就遇见一间又一间的古书铺,忍住饿,还是要进去小站,很容易就买到池波正太郎藤泽周平的作品,一捧一堆,包子负责背书书。还看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德文版本,装帧精致,扉页内写着,1923年购于柏林,再一看,书架上,一排都是相关的旧书,不敢看下去了,再看,肯定要买买买了。这里才出门,那里又是一间古书铺,苍老的木房子,忍不住又进去买一堆,书是100日元一本,自己放了钱在柜台上,店主倒是年轻男生,点点头谢了一句,也不过来取钱。屋内生着火炉子,店主在给一位女生上吉他课。嗯嗯,这样幽然的日子,跟高円寺真是搭调。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的古着衣铺?为什么有这么繁荣的古着生意?是什么人在买,是什么人在卖?书呆子立刻找到一本日本古着圣经来学习,这本圣经,亦是某日晃到日暮里,于一间古书铺里淘得的。

 

 

 

 

古着,代表一种特立独行的自我主张,对抗快速社会,抵制快餐饮食,抵制快餐衣饰,抵制千篇一律没有灵魂的流水线衣物,功能有一点类似摇滚乐和古典乐,抗议当今,追求永恒,蔑视肤浅,致敬深邃。日本古着的消费者,人群非常广泛,从十几岁的年轻人,到五六十岁的中年,男女都有,尤其以男生居多。这些消费者的追求亦有细分,有的,是作为日常四季衣衫的常用物品来消费的,以同样的价格,买古着比买新衣,买得到更多的品质与品流。就是包子那种态度,再也不买新衣服了。有的,是以买美术作品艺术作品的态度,在购买古着。两者交融,才会有如此大数量的店铺经营。而古着衣铺的经营者,很多是从爱好者开始起步的。学生时代喜欢古着,一边读书一边去某家著名古着店铺打零工,混到毕业,自己亦试着来开一间古着衣铺,这样的成长轨道,据说在这一行内,十分通俗普遍,一代培育一代代代相承的意思,亦可见得,这种消费,在日本社会是十分稳固扎实有根有据的一脉。

货源来自哪里?世界上,比较多古董衣物的国家,是欧洲和美国,欧洲尤其是英国,是古董衣物的重镇。日本古着的重点,来自美国,一年去美国淘几次货,是古着店主的规定动作。  

看看古着店主淘到的得意之作。

越战期间,美军的迷彩长裤,别致的是,迷彩部分,是老虎形的,五十年历史的衣物,现在早已不再生产,有味道,有性格,好制作,宜穿宜用,好搭配其他衣物。目前售价是39900日元,折人民币2400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骑兵部队配用的马料袋,挂在马的脖子跟前,喂马食料用的袋子。此物亦是店主在美国同业中淘得的一款绝品。通常马料袋都是帆布制品,这一款用了部分的皮料,还有透气孔,设计精良,年代久远,磨砺得恰到好处,极有风尘岁月的况味,如今拿来当背包,配牛仔裤,装个热水筒装个便当,酷毙酷毙。价钱吗?呵呵,抱歉,店主自珍,非卖品。

1950年代的Hercules的黑色外套,店主亦是从同业手中承让得来的,特别之处是,衣服的背后,写着军火供应商的名字,也就是说,这个外套,当年是军火工厂的工作服。这种衣服设计合理,用料精良,穿着舒适度极高,一衣上身,再也不舍得换手,呵呵,对的,又是非卖品。

 

 

 


 

1960年代Levi’s的洗衣袋,十分罕见的一品,细牛仔布料,大到什么程度呢,一个人可以囫囵扔进去的程度。这个袋子在京都的古着名铺子Roger’s。店主森田知至1967年生,京都产业大学在学期间,休学一年,去美国洛杉矶学习语言。大学毕业后,从三平米的店铺开始创业,经营古着,至今19年,很多客人是19年的老客人。Roger’s现在关西地区,是殿堂级的古着店铺,店主每年至少六次渡美,于美国中部寻找货源,衣物,杂货,首饰俱全,男女衣物比例是6比4。据说,此店的不少铁粉,后来自己成了古着业者。

 

 

 

 

京都另一家古着名铺Capri,以精品,逸品为主营,店主选货眼光挑剔口味超高,选货原则是,无论年代,产地,每一品,务必是值得拥有一辈子之物,追求古着之真髓。店里以欧美货物为主,法国1900年代的一枚农夫背包,售价7万日元,折人民币4200元,一套1940年代英军制服,售价2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4400元。怎么样?算算Amani一套西装什么价钱?Zegna一套便服多少价钱?古董衣服值不值?

古着店主们聚到一起,交流最多的,一个是货源情报,另一个,是如何整旧如新的独门绝技,所有古着,都以新衣物完全同等的状态面市。某店主的秘技,是皮衣亦用洗衣机清洗,洗之前,涂足够的油,放入洗衣袋,洗出来,超乎意料的柔软。平时自己穿着的古着牛仔裤,不经太太的手清洗,都是自己动手,手洗的说。

书呆子然后又找到一本《古董衣情缘》来学习,英国畅销小说书,作者Isabel Wolff,英国女生,在BBC工作12年,担任国际台的制作人,经常去中美洲亚洲非洲搜集纪录片的资料,亦在报纸写专栏。这本书的连载,在报上刊出第一个礼拜,伊莎贝尔小姐就接到了出版社的出书邀请,然后就一发不可收地,始料不及地,开始了她的小说家生涯。而这书,确实是要畅销的,写得相当有料,好看。

小说的女主,是伦敦名校圣马丁时尚史专业毕业生,于苏富比古董衣部门工作若干年,负责苏富比古董衣物的搜购与拍卖。某年某日突然辞职,自己开一间古董衣铺。书中详细写她如何寻觅货源,去法国阿维农地区收买刺绣亚麻睡衣,去丧妻的鳏夫府上买下他亡妻的古董旧衣,听老头子唠叨,于1965年的Dickins Jones店里他为某件衣服花了多少钱,而他妻子在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上,穿着这件衣服又是多么漂亮。再去离婚的女人家里,帮她清理所有前夫买给她的衣物,等等。而女主自己的铺子里,售卖的是些这样的古董衣物:从15英镑的手卷丝巾到75英镑的棉质日常衣衫,两三百英镑的晚礼服到1500英镑的高级时装都有,比如一件Pierre Balmain,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缀珠金色棱纹绸晚礼服,上面缝着管珠和银色亮片。这是一件很重要的礼服,一位大设计师在事业巅峰时期所做。再比如一件果子露般粉色和绿色迷幻图案的丝绒阔脚裤,这套衣服是Emilio Pucci设计的,等等。伊莎贝尔小姐铿锵地告诉读者:一个女人可以在高街花两百英镑买一件晚礼服,然后隔天就一文不值了。但是同样的钱,在古董衣铺,可以买到一件料子上乘独一无二的衣服,如果保养得好,实际上还会增值,比如Hardy Amies1957年的墨蓝色的塔夫绸晚礼服。

 

 

 


 

看完此书,心里在想,如果我国我城亦有遍地的古着衣铺,我会为哪件衣衫目夺神移?想来想去,想起一件百褶百蝶裙,樱花粉的,百褶长裙,一百个褶子里,隐着一百只蝶,一移步,一百只蝶轻飞曼舞于樱花粉影里。当然,一百只蝶自然是手绣的。这条裙,是《白蛇传》里白娘娘的出客裙,穿了跟许仙去出门白相看山水的。这么美的裙,其实呢,我亦只在蒋月泉先生的书中耳闻过。如果我国我城有古董衣铺,真希望有如此的古裙来迷我。

 

 

 

(图片都是goo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