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整理师

(2016-12-19 14:22:52) 下一个

uoboo:整理术士的人生魔法 

 2016-12-19 桔子 借颜色的小人

在Luoboo之前,我尚不知道有「整理师」这门职业。他们学习、研究「整理术」,整理自己,也为他人整理。这些看似仅仅是让东西摆放整齐的方法,却惊人地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我以一个编辑兼“常年生活在乱糟糟房间者”的姿态,带着好奇和一丝怀疑,深入对话了一位职业「整理师」。

 

 

▲整理术士Luoboo

(晓晓问:「术士」是一个级别吗?是还有「整理法师」什么的吗?)

 

 

关于Luoboo

 

 

80后女生,6年经验咖啡师、吧台师,20年经验抽屉和柜子整理爱好者。现为全职整理师。

 

01 什么是整理术

 

「整理」本身,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奥义: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把留下的东西分类整理好,并长久维持。

 

而把「整理」变成一种「术」,可想而知,是日本人的杰作。由于弹丸之地的空间局限,加上日本民族性中对精致作业的要求,他们发展出一整套对于整理与收纳的思辨体系:在单纯的“把这里的物品移动到那里,再把这里的物品收纳到那个架子上”之外,整理,不但要达到物质环境的整洁,从本质上,它还要求精神与抽象世界的整洁(我们姑且不讨论这样的整洁是否对每个人都是件好事),进而最终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我的认知。

 

Luoboo所教授的整理方法,首先从分类开始。这并不像听上去的那么简单,她喜欢举一个例子:动画片《Wall-E》里,瓦力给垃圾分类,看到叉子就归到叉子里,看到勺子归到勺子里,但看到一把叉勺,它懵了。这种情况下,问题很可能出在类别设定上。

▲动画片Wall-E中拿着叉勺愣住了的瓦力

 

而当你把自己所有的衣服,或者所有的厨房用具全部摊在地上的时候,你通常会为所拥有的物品数量之多感到震惊,这时候,提着小鞭子的Luoboo,就开始命令你丢东西了——准确地说,是挨个确认物品存在的必要性。

 

02 断·舍·离

 

这里,不可避免的,我们要聊到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断舍离」。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在「入口」取舍物品;

,舍去多余的东西,在「出口」清理堵塞;

,脱离对物品的执著,通过反复实践断和舍来实现通畅的新陈代谢的状态。

 

我们再来说一说Luoboo这个姑娘。

 

Luoboo的家,干净整洁的一小只。我喝着她手冲的咖啡,打开她的衣柜,惊了:除了挂起来的几件外套,春夏秋冬四季加起来的衣服加上配件,统共2只抽屉装完。我想了想自己,大概我的围巾加起来也比这多。

▲Luoboo所有的衣服

▲风格也十分一致

 

Luoboo说,她小时候就很喜欢收拾,见不得乱,她的整理方式是,囤东西,码整齐,囤东西,码整齐……在2013年时,她读到了近藤麻理会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是她后来从咖啡师、吧台师到整理师的一个转捩点。

 

近藤教会了Luoboo扔东西,山下英子又把“扔”置入到一个更内心的层面。

 

她认为,人们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与物品、与信息、与社交的关系,简化,取舍,是为自己省出时间、空间、劳力和精力。

 

正如Luoboo最喜欢说的:Less is more.

▲Luoboo小课堂:衣服要竖着放,取出的时候才不会整叠倒塌

 

Luoboo的2只抽屉和若干衣柜,容纳了她所有衣服,“再想买新衣服的话,放不下了,我就会想,我到底需要吗?”她因此饯行着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但我问她:你还有物欲吗?她洪亮的大嗓门道:“有啊!当然有物欲了!但我的眼光更刁了,要求更高了,我会买更好的东西。”

▲Luoboo温馨的小书桌

▲墙上贴着一张list,是她所拥有的书;前几本打了勾,表示已读

 

她回答了我在一开始就问的问题:整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说,它让你更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更了解内在的自己了。

 

我对这个回答点头赞赏,但它真正的意义,我要在几天之后才明白。

 

03 抽象世界的整理

 

一旦整理和断舍离的思考方式进入你的生活,一切肯定不会止停留在物理空间。

 

Luoboo在不久前刚做过手机流量的“整理”。因为刚搬新家,还没有网络,头一个月她用掉了300多元话费。她觉得没必要增加套餐,于是开始厘清流量的使用,把蜂窝数据里的大部分APP都关了,只留下出门必备的个别,减省了很多。

 

“你觉得这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管束吗?”我问。

她想了想说:“不,它不是克制,是一种解放,我不需要去看它了,不要老抓着手机,我要看一下周围的状况,体会一下周围的温度。”

 

除此之外,时间管理、社交管理、生活习惯管理也都被一并执行下来。

 

04 整洁,不是一种病

 

Luoboo说,还好你没有问我是不是“处女座”。我大笑,因为我确实提醒自己,不要问这个贴标签式的粗鲁问题。Luoboo被问了太多次类似问题,她说得很好:我不是处女座、洁癖或者强迫症。整洁,不是一种病。我也不是清洁阿姨,去帮你打扫卫生。我在教你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们拍摄Luoboo家的那天,她刚刚辞去咖啡馆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的整理师。

▲Luoboo的小厨房

 

帮别人整理东西,去厘清别人的种种,那又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经验。你需要进入他人的生活。在帮客人做整理之前,Luoboo总会问他们:你的理想型是什么?你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样的?你和谁一起居住?最关键的是:你为什么要整理?

 

此时,许多人虽然自称“我乱是乱,但我的东西在哪我都知道”,但在适当的时机下,他们也会承认,自己渴望一个万事整洁清爽的环境。

 

然后Luoboo又出金句了,她说:整理做好了,其实你就是个设计师了(设计师在旁边大声说“对!”)。不是平面设计,它更像是环境设计师,把视觉上的东西分好类,摆得让人舒服、动线设计合理,这涉及到对功能性的规划,涉及到人、物品和空间的关系,她是这个意义上的设计师。

 

而Luoboo还会让你明白,比整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整理之后长久保持,不至陷入整理-变乱的循环往复中。

 

我问:所以是怎么长久保持呢?

Luoboo说,在整理的过程中你自然就会知道了。

 

 

为了弄清这一点,我订购了罗布的服务,请她帮我的工作室的厨房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

 

05 Luoboo整理实录

这是一个阳光大好的早晨。没有整理过的厨房,看起来也还是挺整齐的。

Luoboo先是问了我们几个问题,了解平时的使用习惯,然后在白板上重新规划厨房功能区的分布,讨论、并取得大家的一致同意。

Luoboo要求我们把所有厨具都拿出来放在地上。两只不锈钢桌下竟然藏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有点傻眼。

每一只锅、每件厨具、每个瓶子,罗布都要问一遍:这是做什么用的?你需要它吗?确认的被留下来,有些迟疑的,先放在一边。

 

但是。“把那么多东西扔掉,也很浪费吧?”我问。

“不是扔掉。舍弃,有很多种处理方法。”转卖、转送、捐赠……她一下说出好几种在厦门可实施的处理闲置的具体渠道。

 

我忽然意识到,一个整理师可能还需要了解服装搭配、闲置处理、室内设计甚至风水等周边知识,它们几乎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了。

她戴上手套,把物品一样样擦拭干净,安放在规定区域。

为了更好地使用桌子下层的栏架置物,罗布用工作室闲置的硬纸板挡住空隙,并给纸板裹上一层塑料袋,透明胶整齐贴好,防止水油浸软纸板。

所有的干货全部分装在防水袋里。

 

最后,整整花了5个小时,我们的厨房不可思议的焕然一新。

▲整理前似乎东西无处不在,整理后一切清爽整齐

▲洗手池边的流理台变得十分有序

▲混乱的不锈钢桌下层变得逻辑清楚,整理箱上贴了标签,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它们看上去不再只是“堆放整齐”,而是有逻辑的整齐,料理区、烘焙区、包装区清晰明了,每只整理箱都贴上物品标签。我们大约扔掉了4只垃圾袋的东西,不算多,可是厨房看起来像是少掉了整整一半的物品。更厉害的是Luoboo,6年吧台师的经验做底子,巧妙布局和规划的本事在实操中一下就显露出来了。

 

然后,在一种奇妙的兴奋趋势下,我们又趁热改变了工作区空间布置,移动了书架、沙发和2只书桌,工作室的空间一下大了许多!

 

而有了清晰的分类和合理的动线,如何保持变成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2个字:归位

 
 

那之后的几天,我开始决心要早起。

我改掉了每天睡到10点的习惯,调整了生物钟,

利用早上的时间读日语,

把荒废了2周的日语学习又捡回来;

按照罗布分类和折叠的方法重新整理了衣柜,

买回收纳箱装好;

整理书桌后,

打算把几十本书捐给深圳山里的一座图书馆。

我甚至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穿衣的风格和阅读的系统性。

 

然后我坐在书桌前,忽然明白了Luoboo说的整理的意义:

“更好地认识自己。”

设计师和创作狂人或许认为自己需要在混乱的空间中寻找灵感,但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想那只是懒惰者逃避整理的借口、和拒绝他人进入自己世界的借口。

 

如果对于创作者来说,阅读需要逻辑、时间需要被合理分配、思维碎片需要被整理分类,人们才能更有效的思考和创作,那么物理世界的一切,也应该拥有它们布局的逻辑,而冗余更应该被及时清理。

 

啊,谢谢Luoboo。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