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戏人生”

(2010-01-15 08:42:15) 下一个
        所谓“温故而知新”,每次听师父以前的开示都能够有新的收获。好几次觉得师父太慈悲,讲得太好了,不禁流泪。这几天再次复习师父十一共修时的录音,突然又有些感悟。所以想来说说什么是真正的“游戏人生”。
        这次十一法会,师父从初涉佛门到最后解脱乃至法的尽头都说到了。其中说到了一个问题:当证到了佛的境界,成就了佛的果位,即身解脱的时候;在世间是一种真正的“游戏人生”。这时候的人从涅磐的角度上来讲是非常自由的,因为想走什么时候都可以走。从在世做事处事的角度上来讲是一种游戏态度。这不是说不认真,而是真正的放下,真正的洒脱;是一种不带善恶,不带任何分别心的做法。这是佛法的精髓体现,即中道的思想,也就是大中观见。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选了弥勒佛作为未来接班人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不理解。像他那样成天吊儿郎当,不好好修行的人,释尊居然选了他。其实,本师才是独具慧眼,知道弥勒佛其实已经证悟,他只是在“游戏人生”而已。那样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证悟到佛的境界以后,是真正的超脱。任何事都是随顺因缘而做,随顺因缘而灭。
        一下子说的那么神神叨叨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那就说点现实的体悟。皈依满一上师以后,慢慢觉得自己在莫名其妙的发生变化;这一点黄师兄也有同感。烦恼开始减少,以前想不通的问题现在想通了,以前放不下的现在放下了。虽然现在还做不到真正的“游戏人生”,但是却在往那个境界上去靠。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闻思和实修都不能懈怠。明白了“游戏人生”的道理,明白了佛说的根本道理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一下子就放下了,心态不可能不好。举个例子来说,以前觉得某个人很讨厌,她也确实有性格脾气等各方面的毛病。学佛以后就明白了,这是此人的业力、因缘决定的。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不需要去执着,更加不能或者说不用去产生嗔恨心。因为她本来就是这样,你又何苦去为难她,甚至为难自己呢?从菩提心的角度上来说,她就是不知道多少世以前曾经做过你的父母,你更加不能去嗔恨她了。应该生起慈悲之心,用佛法去救度她,这样才是正道;当然这也要看业力和缘分。说完这个例子大家可能明白一些佛的境界了。佛是不带任何分别心和执着之心,佛有的是慈悲心,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然后,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间是如何呢?那就是随缘和圆融。随缘就是做任何事随顺因缘起而做,随因缘灭而停。这不是说我们要消极弃世,世间该做的事一样要做,而且要做好,只是不要过分要求就行了,保持一种真正的中道即可。圆融也是一种随缘,师父在十一法会总结上就提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居士更加要做好,你是什么社会角色就扮演好这一角色,演好这一角色;但是千万不能执着。一旦执着就会有贪嗔痴,就会造业,修行积那点福报还不够用,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很多人认为学佛是消极弃世,那是绝对错误的。那些消极面对生活的是没有真正证到佛法,还有很多人是一种迷信,没有正信佛法。那些人是非常可惜的,不过也是业力所使或者是机缘未到。正信佛法,应该圆融于世间,该自己做的事努力去做好,再加上佛菩萨的加持,没有不成功的。
        所以说“游戏人生”就是其实也是一种清静,更是一种心量的无限放大。是超脱的境界,但不是容易做到的。只要正信佛法,精进修行自然会达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清天 回复 悄悄话 开心就好!烦恼自灭!
人生追求,不过如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