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迁徙

我不太会写文章,但是很爱读网友们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读书笔记,以摘编为主,从他人的文字里寻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所见·所闻·所想 2009-04-04

(2022-11-20 11:04:34) 下一个
所见·所闻·所想  2009-04-04 
 
                    这里的公园   
                                               
   时间过得真快,到萨斯卡通不觉已快半年了。
 
  若在北京,正值春光明媚。每到这个时候,蛰居一冬的人们,都倾巢而出,在美好春光里,舒展一下筋骨,陶醉在和风徐徐柳花红的美景里。我们也不约而同的带着相机,水壶,吃的,穿梭于各大景点。真的,这个时节,北京最美——先是植物园的桃花节;接着是玉渊潭的樱花开;海棠花溪如烟如云;植物园内郁金香如锦如画;景山公园的牡丹千娇百媚,花香四溢,每一朵花都是那样灿烂,让人流连忘返赞美不已。徜徉在花的海洋里,身心愉悦,焕发无限美好的渴望与向往。
 
  在这儿,整个一个冬季,我都深锁在冰清玉洁的天地里,心随飞飏的雪花起舞,凝望皑皑雪原的远处和蔚蓝天空交融的一线,深感大自然的博大神奇,我恨不能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变为一棵树,或是一块石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静静的回归。
 
   直到最近,这儿的气温才艰难的回升,时而0ºC,时而 -10ºC,这不,外面又飘起了雪花,兴许到4月底能和现在的北京气温差不多。听说萨市北面的‘爱尔伯塔王子公园’不错,碧波荡漾的湖面,无边无际,松柏深深,成群的麋鹿出没其间,别有一翻滋味。这里的公园大都自然辽阔,不像国内公园那样精致秀美,天暖和时看看去。
 
  半年了,在这里所见、所闻,闲暇时坐下来想想,和国内确有许多不同,可要写一写,又不知从何写起,还是想那写那吧。
 
  这里的人都很淡泊,没太多追求,大都知足安闲。周末和假期不是出去旅游,就是在家里忙碌,整整草地,修修围墙,或在小院凉台上做点烧烤,一家人在一起喝着饮料,品尝着烧烤的美味,休闲自在。很少听说谁为工作、升迁刻意去请客送礼,找门子拉关系。这里人们收入差距不大,只要有分稳定的工作,住房、买车、日常消费都没问题。我去过几个外国朋友的家里,虽然房间大小不同,但都整洁舒适,格调清新,像艺术品一样精美。同样的房子,若是中国人,就显得零乱,拥挤。我深有体会,中国人节俭,随意,啥东西都舍不得扔,所以屋里总是满满的,很少讲究艺术品位,我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这里,冬季最好的去处,莫过于逛超市,‘super store’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不仅买一周的生活用品,还能买到十分便宜的打折商品,你还可看到商场管理是那样井然有序,不同职责人员,都是那样兢兢业业,各施其职。不少中国人和当地人合作得十分亲密,一样的忙碌,一样的和颜悦色,你根本分不出哪个是高管。这也许说不明什么。我还认识一个地板工,他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一般交流没太大问题,他知道我是中国人时,高兴的不行,非要跟我学汉语不可,我也正好跟他学英语。时间长了,才知道他不仅英语说得好,法语也说得相当流利。一次我对他说,你到中国去定能找个报酬相当不错的工作。他笑了笑说:
 
  “我很想去中国看看,可不想找什么工作,我现在的工作就很好。”
 
  他的回答让我颇感愕然。可又想想,这里没有悬殊的贫富差距,生活都较富裕,自然都不去作无谓的攀比了,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再说说我女儿的导师:他在中国收养一个女孩,十分疼爱,后来他爱人又生了两个男孩,三个孩子亲如兄妹,家庭和美幸福。每当中国人举行活动,他都带着女儿参加,一次不落,看到女儿和小朋友一起跳舞,他乐的合不拢咀,指着台上的女儿对同事说,你看我女儿跳得多好啊!在家里空闲时,就把女儿拉在跟前,给她讲中国故事,还告诉她老家是中国湖南,要带她回老家看看。他女儿总是惊奇的瞪大眼睛,不知所以。对中国人来说,这有点不可思议,如此情况,大都是对孩子的根根底底,包得严严实实,唯恐她知道,绝对不会主动告诉她。
 
  我女儿在作他的研究生时,几次想找他把奖学金提高点,可每当见到导师开的车比自己的车还破时,就难以启齿。虽说开车好坏和奖学金没啥联系,总觉得老师都那么节俭,自己也应该克服点困难才是。老师平时是那样节俭,可每年都拿出一万加元捐给非洲贫穷国家的孩子。老师始终保持的那种简约、朴素,不是张扬的美好品德和融融爱心,给学生心灵上以滋养,这比其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这种人生价值取向的不同,可能和人们所受教育有关。在国内,从小家长就给孩子灌输立志成才,上大学,当官,过优越的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家里再穷,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命运,走出农门。如今,在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要择名校,上各种培训班,如音乐班、舞蹈班,英语班,非要把孩子培养成全才不可,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太多的期望,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人格也受到严重扭曲,从小就养成相互攀比,凡是都要争个高下。仿佛人的一生没有争斗,就没有意议,‘斗天,斗地,斗人’不知毒害了多少人,真是越斗越贫穷,越斗越落后,现在讲和谐谈何容易。
 
  这里的教育不是这样,上小学就是玩,在轻松欢乐中成长。上到9年级就是高中了,高中也是3年。高中是学分制,必须修满30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18分是必修学分,12分是选修学分。必修学分的课程有:英语、法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脑)、加拿大历史、地理、艺术、健康、社会学和职业发展、第三语言、世界研究、商业研究。选修学分的课程有:会计经济学、市场营销、音乐、体育卫生、钳工、电工,焊工等。修完110学时的课程得1个学分。
 
  从课程设置看,更宽泛,实用性更强,不像国内的高中课程全是为考大学而设置。高中毕业后一部分进大学,一部分上专业技术学院,有的直接就业,没有千军万马同往大学挤的现象。
 
  这里大学毕业工作和高中毕业工作,在薪酬上差别不多,有的专业技能工作,像好的管道工,焊工,工资比工程师的还高。工作也不像国内有那么多高低贵贱之分。我认识一位女士,麦吉而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美丽端庄,你一定以为她有一分十分体面的工作,其实不然,她每周有两天在家里,教几个孩子唱歌,一天传教,其余作钟点工。她对自己现有的工作很满意。
 
  我在这里,时间短,接触人有限,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觉到,这里人真诚,亲善,见了面都给以微笑和问候。我孩子的同事周末去滑雪,半道上不甚将车开道路边的沟里了,幸亏沟里都是积雪,没什么损伤,可车却开不出来了。路过的车都停下来,问需要帮助吗?其中一个老者,热情的用自己的车来拖她的车,尼龙绳都拉断了,也没拖上来。又不辞辛苦地开车回家拿了钢丝绳,终于将车拖了出来,让人十分感动,从此他们成了朋友,常有来往。
 
  我知道的事情很有限,大都是一些表象,社会深层的东西知道的很少。再说了,我只是个过客,知道那么多干啥。过一段就回去了,在外千好,万好,不如老家好,北京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